【「錢」進越南.一】中美貿易戰持續 越南能乘勢起飛?
上世紀八十年代,在越南首都河內街頭可輕易吃到別具風味的烤肉米粉(Bun cha),也不時見到各式小販攤檔擺賣。那些年,市內街道不如今天這麼擠迫,到處洋溢着街邊燒烤的濃濃香氣,構成了充斥古都風情和法國殖民文化的舊河內獨有韻味。今天,這裏交通非常繁忙,在街上吃東西,感覺上不太衞生和健康,熙攘往來的交通也令空氣污染變得嚴重。現在的越南中產人士和旅客喜歡光顧門面較光鮮整潔的食肆,如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加持的Bun Cha Huong Lien餐廳—2016年,奧巴馬和名廚波登(Anthony Bourdain)曾結伴到該店用餐。經過三十年改革開放,越南的發展可謂突飛猛進,近期更成為全球發展的焦點之一。說的並非年初於河內舉行的「特金會」,而是受中美貿易戰影響,不少企業為避開增加的關稅而撤出中國內地,移師越南等其他東南亞國家設廠。越南這個社會主義國家,能否在中美貿易戰的格局下突圍而出?(此為【錢進越南】系列專題之一)
全球不少製造商為避開因中美貿易戰而加徵的關稅,開始把目光轉移到中南半島的東端,如蘋果公司正加緊尋找令供應鏈多元化的途徑,目標包括越南和印度。負責組裝iPhone的富士康也表示,已在越南收購大面積的工業園地,又計劃在越南北部建電視屏幕組裝廠,預計初期投入4,000萬美元(約3.13億港元)。供應鏈研究公司Panjiva表示,日本電玩巨頭任天堂(Nintendo)已經加快將Switch遊戲機生產線從內地轉移至越南的步伐。
越南是鞋類、服裝、紡織及其他勞動密集型商品的生產大國。兩大運動用品巨頭Nike和Adidas有近半運動鞋在此生產;來自日本的全球最大拉鏈製造商YKK投資6,000萬美元(約4.7億港元)興建、位於河南省(Tỉnh Hà Nam)的廠房近期也開始運作。隨着工廠大量湧現,越南政府已承諾改善道路、港口和發電廠等配套設施。連同今年7月與歐盟達成的協議,河內已和多國政府簽署了降低關稅的協議,加強營商吸引力。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U.S News & World Report)近日公布,越南在29個最佳投資經濟體中排名第8位,較排第13位的馬來西亞、第14位的新加坡和第18位的印尼等其他東盟國家都要高。其外商直接投資(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簡稱FDI)由2008年的115億美元(約901億港元)翻兩倍至去年的354.6億美元(約2,777億港元),主要投資國包括日本、中國、韓國和新加坡,備受歡迎的投資項目包括製造業、房地產業和零售業。韓國現代汽車(Hyundai)在今年5月表示,有意打造連接北部河內和南部胡志明市的子彈火車項目。
從三件事看越南經濟起飛
熟悉越南社會發展的越裔台灣人蔡宇傑(Thái Vũ Kiệt)向《香港01》分享了當地經濟發展的一些變化。曾留學胡志明市的他表示,近年可以從三方面注意到越南經濟明顯改善。首先,越南市面上電單車很多,適齡駕駛的越南人幾乎都有電單車,此外,街道有很多迴旋處,但缺少交通燈,司機都會響按來提醒別人。蔡宇傑說:「最近幾年,當地人按喇叭的次數減少了。我問當地人,他們說這個習慣是慢慢改變的,路上的噪音已經有所減少。」
另一個變化是,早年入境越南的時候,海關人員可能會「手腳不乾淨」,要收錢才放行。但這種情況近年也愈來愈少,海關的管理工作變得更加嚴謹,增設更多監視器,也會安排人手監督關員。「我認為這對到訪的外國人更有保障,會更相信當地的法治。」
最後是從人民生活中反映出來。蔡宇傑表示,早年向當地人推介到台灣旅遊,對方都會表示沒有錢,但約五年前開始,愈來愈多越南人到台灣,以至其他國家旅遊。「這三個事例多少反映出他們的經濟條件愈來愈好,生活水平也愈來愈高。」
由於特殊的國土和地理因素,使越南民眾主要聚居在以首都河內為主的紅河平原,以及以胡志明市為主的湄公河平原。人口聚集有利於產業聚集,形成規模效應,加上地理位置鄰近中國,也有利於在內地設製造基地的各國企業,將越南納入供應鏈體系。今年首四個月,中國對越南的直接投資異常強勁,達13億美元(約101.8億港元),超過所有其他國家,去年同期只有2億美元(約15.68億港元)。
越南能夠成功從貿易戰中跑出,主要因為其具競爭力的成本、低工資和區內較佳的基礎設施,加上覆蓋全國、適用於各行業的稅務優惠。商業顧問公司Dezan Shira & Associates的Koushan Das表示:「越南已悄然發展出東南亞最具競爭力的稅收制度。」
此外,星展銀行報告亦看好越南經濟潛力,認為如果該國中期經濟增幅可達6%至6.5%,並且維持增長動力,經濟規模可望於未來十年超越新加坡。報告同時指出,越南經濟向好的多個關鍵理由,包括受益於中美貿易戰、其側重於長期經濟穩定而非盲目追求經濟增長的政策。而且,越南勞動人口充足,平均勞動年齡才30歲,國家樂於投資教育,使越南在世界銀行人力資本指數中,位居東盟國家之首。
從越戰走到先進智慧城市
經歷了1975年結束的越戰後,作為少數社會主義國家的越南,八十年代推行改革開放,大刀闊斧改革國營企業,開放境外直接投資,迎來外國資金、知識以至技術,自此,當地經濟發展在國際上名列前茅。雖然在2007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曾因急速市場化而發展失衡,導致高通脹、貨幣貶值和出口依賴等問題,造成國家經濟動盪。但當局其後作出國企改革、金融產業和公共投資多項政策,成功令越南經濟在過去幾年穩定增長。過去十年,越南的GDP增長一直維持在5.2%至6.8%之間,去年更衝破7%,較官方預期為佳。
越戰之後,美國長時間對越南實施禁運,直到1995年,美國時任總統克林頓(Bill Clinton)才正式解禁。2000年,越南和美國首度簽下雙邊貿易協定,經濟發展更上一層樓。越南的人均生產總值也從1986年的僅略高於100美元(約783港元),發展至今年估計達2,726美元(約21,358港元)。
隨着國家的開放和發展,河內於2017年吸引了1,800萬名旅客到訪,政府亦因此擴建機場。另一方面,越南智能手機普及率已達到極高水平,移動網際網絡、網購、社交軟體發展等方面都屬於區內前列。越南移動通訊覆蓋率達全國人口的99.7%,3G及4G覆蓋率達九成八,而且價格低廉;而5G網絡也蓄勢待發,預計明年開始商業部署。
越南人的眼光不止於此。10月初,當地主要發展商BRG集團和日本住友集團計劃合資4,500億日圓(約325.9億港元),於河內市郊發展一個270公頃面積的智慧城市。 越南的數碼經濟迅速形成和發展,已成為經濟中愈來愈重要的組成部份,規模在東盟地區排第三。
越南政府近日宣布,目標在2025年令寬頻網絡覆蓋全國各村莊、2030年5G網絡覆蓋率達100%、數碼經濟規模佔全國GDP的三成。當局提出2045年數碼經濟發展的願景,包括將國家發展成為亞洲智慧生產服務及創新創業的領先中心之一。
上文節錄自第188期《香港01》周報(2019年11月11日)《「錢進」越南 乘中美貿易戰東風崛起?》。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