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N】普京也點讚的男人 希拉克——靈活務實的歐洲捍衛者

撰文:毛詠琪 羅保熙
出版:更新:

他,風流倜儻、個人魅力不凡,連俄羅斯總統普京也為之拜服。如像紅酒,許多人曾認為他不那麼好;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受到更多人的懷念。在喜愛批評的法國中,獲得在戴高樂之後罕有的近乎一致的高度讚譽,成為「國民父親」,也是歐洲一體化的主要倡導者。這位一生不凡的法國前總統希拉克(Jacques Chirac),於9月26日與世長辭,享年86歲。

1932年11月29日,希拉克在巴黎拉丁區出世。父親當時是一名銀行職員,母親則剛從法國中部村莊搬到首都。爸爸是一位嚴父,希拉克形容父親有種與生俱來的權威,在自傳裏形容:「他自信、挑剔、冷峻且堅定。會打欖球,高高的個子讓他佔盡優勢。」母親則是一位慈愛、善良的虔誠天主教徒,加上夫婦第一個孩子在希拉克出生前八年不幸夭折,故她對這位得來不易的獨生子,總有點過份溺愛。每當他放學回家,總會發現媽媽為他預備的糖果,連包裝紙也拆開免得他麻煩。母親甚至會要求訪客穿着白襯衫,相信這樣不會那麼容易攜帶細菌進入屋內。

父母的性格,某程度上一步步塑造了希拉克的個性,為人處世的價值觀。小時候也不愛讀書,總愛逃課跑到博物館,看文物、看藝術品。

希拉克逝世:希拉克於1995年至2007年擔任法國總統。圖為年輕時的希拉克。(VCG)
在吉美博物館 (Musée Guimet) 我發現並愛上了亞洲,感受到這些輝煌文明的宏大,與之對比的則是西方對它們的種族偏見或獵奇心態。
希拉克在自傳記載

環遊世界,是年少希拉克的夢想。18歲時,獨自走上一艘來往法國和阿爾巴尼亞的運煤貨輪,在船長的鼓勵下,他開始學習成為一名商船海員。他也顯露出風流的個性,他曾在自傳透露自己就是在這段時間在非洲「失身」。父親數個月後親自來到碼頭找兒子,把心一橫將他送進國家行政學院 (École nationale d'administration)。

希拉克逝世:圖為1981年3月,法國前總統希拉克(左一)與黨友共進晚餐。(VCG)

年少不羈的希拉克當然未定性,1953年讀書期間,他曾參加哈佛大學的夏季課程。來到美國異地無改他一貫性格,他開始在波士頓的一間酒店打工,由洗碗工做起,一直到櫃檯工作,後來又在一間工廠打工,當時甚至曾和當地一名女子訂婚。再次,父親來信嚴斥。最終,他還是老實的返回巴黎,和拍拖多年的富家女、ENA同學Bernadette Chodron de Courcel結婚。

真正的「落區」——對別人的事着迷

巴黎政治大學政治科學教授Pascal Perrineau曾分析希拉克先生受國人歡迎的三個原因:第一,他是一個愛慢跑和駕「綿羊仔」的平民總統;第二,他能彌合左右派之間的分歧;第三,他在較好的時候接掌了法國。Perrineau表示:「希拉克對別人深感興趣。我見過他悄悄地跟進病人的記錄,但從來不希望對方知道。」

希拉克逝世:希拉克1980年12月參觀巴黎地鐵期間,入票時因不熟悉運作而令閘機卡住,身高1米89的他就選擇跳過閘機。(VCG)

這種對別人上心與好奇心,使「落區」不只是一場政治公關騷,而是跟市民真切的交流。希拉克曾於2000年寫道:

人們有更強烈的感覺,認為他們的政府和自己的日常生活脫節。這就是為什麼我經常盡可能走訪法國各地,去聆聽他們的憂慮和祈望。

或許就是這種喜歡走入人群的個性,令無數的法國人更了解他這個人,也打造了他受法國人愛戴的堅實基礎。

希拉克曾到北京大學演講。(資料圖片)

靈活博學 遊走於國際舞台

在國際層面,希拉克有著法式品味,喜歡與一般人打交道,健談但不愛雄辯的人。就任巴黎市長期間,經常搶盡總統及總理風頭,迎接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美國總統列根和前蘇聯領袖戈爾巴喬夫等重量級貴賓,並在市政廳舉行豪華晚宴。在就任總統期間,他很明顯地享受混入人群中間,在宴會上喜歡「品嚐這些,又試試那些」。

希拉克常自詡相識滿天下,曾將薩達姆 (Saddam Hussein) 和中國領導人鄧小平形容是他的朋友。「老朋友」倒不只是客套說話,他的博學、靈活,為他在國際政壇贏得尊重和讚賞。

多年來醉心於中國文化和歷史,這位法國紳士對中國的知識之博,也許連中國人也自愧不如。2000年,希拉克到時任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的家鄉揚州,晚宴席間有人問道:「隋朝有幾個皇帝?」中方人員不假思索說:「兩個,隋文帝和隋陽帝。」希拉克卻說是三個,「還有一位恭帝,在位時間很短,李淵(唐高祖)給他當過攝政王。」當晚散席後,希拉克半夜便接到江主席的電話,說:「我回去查了,你是對的。」

2006年10月28日,希拉克在陝西省歷史博物館內仔細觀看一件青銅器。(資料圖片)

捍衛歐洲一統 信守戴高樂價值

希拉克由1995至2007年出任法國總統,見證着歐盟一段高速成長的歲月,被形容是「歐洲一統的捍衛者」。自認是戴高樂主義者的他,曾在《南方人物周刊》訪問中談到這方面的見解——認為始終要堅持一個信念:法國需要向世界傳達一種獨特的聲音,這表現為尊重權利、祟尚人道主義、奉行多邊主義,這些原則是塑造了戴高樂主義的現代性特質。

希拉克推動歐盟擁有更多實權,長遠減少各成員國的主權,跟其他二戰後法國總統一樣,主張擁抱德國,加強德法政治及經濟緊密關係,以防止另一場戰爭。跟他同期出任元首的德國前總理施羅德,在自己的回憶錄中亦形容希拉克是這個世紀最傑出的政治家之一:

希拉克的人格是多方面的,他的知識極其淵博,尤其當話題涉及遠東、亞洲和中國時。他的興趣主要藝術和他周圍的人身上。
德國前總理施羅德
希拉克逝世:圖為法國前總統希拉克與妻子Bernadette。(VCG)

甚至連俄羅斯總統普京,也對這位「前輩」表示尊崇。他近日於訪問中表示,在世界領袖中他最欣賞彼得大帝與希拉克。「如果你是想問當今各國領導人,那麼在我見過的領導人中,法國前總統希拉克先生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在擔任總統時對每個問題都有自己的看法,並且能夠捍衛自己的看法,他總是能尊重合作夥伴的意見。」普京解釋說:「希拉克是一名知識份子和一名真正的教授,而且他非常風趣,考慮問題很周密。」

在世上各端,都贏得尊重、讚美,對一位國家領袖來說,又談何容易?

普京2003年以俄羅總統身分出訪法國,獲希拉克接待。(Getty Images)

「他愛法國人,法國人愛他」

儘管希拉克在政治生涯上的屢嚐失敗滋味,但無阻他的受歡迎程度。作為政治變色龍,希拉克憑着高效的辦事能力和左右逢源的政治立場,讓他在從政生涯中擔任過幾乎所有內閣職位、兩次出任法國總理、18年巴黎市長及兩任總統。任內,他所推動的改革沒有取得成功,國家經濟也沒有多大起色,但在他任內首次以總統名義承認法國二戰時協助屠殺猶太人責任,更在2003年強勢站起,反對美國出兵伊拉克。

他曾嘗試推動經濟改革,但卻遭遇大型示威。2005年,在任總統末期巴黎市郊發生大型騷亂,反映了在任期間無法解決沉積多年的種族不平等和社會不公。這一切都是他政治生涯的敗筆。

默克爾於2005年成為德國總理,當時法國總統希拉克正值任期尾聲。(路透社)

多年來,仍有不少人會就他政策失敗,挪用公款等醜聞繼續批評他。但毫無疑問,他在國內獲得了相當廣泛的支持。對法國人來說,希拉克未必是一位很多成就和貢獻的國家領袖,但至少他愛法國人,法國人也愛他,這也許是希拉克代表了很多當代法國的核心價值。

縱使步出政壇後,風度翩翩、和善寬容、務實機智,沒有離開這個昂藏身影。其創立的基金會在世界各地都有工作:在非洲打擊假藥、反對伐林和沙漠化問題、為貧窮地區發掘水資源、保護滅絕語言和文化等。延續他的終生目標:爭取尊重、寬容、和平。今天,雖然希拉克已離世,其作為法國近代一位重要領袖和歐洲一體化的倡導者的角色,也將記載在史冊之中。

希拉克逝世:圖為1995年5月,希拉克當選法國總統,攜妻子向民眾揮手致意。(V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