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月50周年】從太空競賽到太空軍 政府推動始能快步向前

撰文:歐敬洛
出版:更新:

阿波羅11號登月,是人類首次的登月任務,人類在50年前首次在外太空留下永久印記。50年後,人類仍繼續積極發展外太空探索,從月球伸延至火星、觸碰太陽系以外。
繼俄羅斯、美國及日本後,法國也宣布組建太空司令部,加入太空軍「俱樂部」。太空軍與太空發展,兩者有着什麼樣的關係?發展太空軍對未來太空探索,能帶來什麼樣的變化?

人類踏足月球的第一個腳印。因月球幾乎沒有大氣的關係,沒有風亦沒有風化作用,這腳印會永遠長存。(Getty Images)

首先,要說明阿波羅計劃與太空軍沒直接關係,但有着一個共通點,政府的推動。

據特朗普2018年宣布成立太空軍目的,是要保護美國人造衛星安全,並取得太空的主導權,應對中俄威脅。

站在今天科技軍事的角度,隨着多國陸續開發並成功試射反衛星飛彈,在地球軌道飛行的軍事及監察衛星都可能成為目標。今天人類的通訊、定位極為依賴人造衛星,失去人造衛星將對國家造成嚴重打擊,保持自身在太空的「優勢」變得有現實需要。

政府鼎力推動下的探索競賽

相比推進人類飛往月亮踏足外太空,搶奪近地軌道的太空主導權似乎顯得狹隘。但需知道阿波羅計劃與更早前的水星計劃一樣,都是美蘇冷戰時期太空競賽的衍生物。戰後美蘇為爭奪領導地位,開展了以保障國家安全為名,意識形態與民族主義為實的太空競賽,比試誰先成功探索周邊的星球。

1960年時任美國總統甘迺迪(John F. Kennedy)競選時,表示要讓美國在太空探索和飛彈防禦上全面超越蘇聯。阿波羅計劃得以順利進行,全由美國政府鼎力支持。這亦是美國迄今為止最龐大的月球探測計劃,由試射探測衛星到載人登月,只花了9年就完成。岩士唐(Neil Armstrong)踏足月球的第一步,見證美國太空事業超越蘇聯的瞬間。

不過,美國的勝利並不代表美國可在太空科技上領導全球,阿波羅計劃讓美國意識到發展太空事業非常耗費成本。阿波羅計劃結束後,1980年代起美國投放太空探索的資源開始減少。自1961年首位太空人誕生後已有近550人前往太空,但自1972年後就再無人踏足月球。政治的參與帶動了太空發展,冷戰結束後太空探索步代變得緩慢起來。

從計劃開始到載人登月成功,只花了9年的時間。這是美國人們全力走向太空的時代。(Getty Images)
某天若美國發現要在月球建立基地才能保持美國第一,月球基地可能就真的能建造出來。(路透社)

發展太空軍可推進太空事業

踏入2010年,隨着科技發展及眾籌的流行,發展太空科技的民間企業陸續出現。不論是美國的可回收火箭、日本的超小型火箭計劃等,均為降低探索太空成本提高發展可能。

但當飛往月球不再是國家政策焦點的時候,月球探索進度無疑會打上折扣,太空探索需在政府的帶領和推動下才能更有效率地進行。

觀看各國的太空軍計劃,先摒除如科幻作品般人類遭外星人攻擊的可能性(發展對宙飛彈系統是打擊外星侵略者的第一步),研究防禦人造衛星方法也是發展太空科技的必要一環。

如日本組建太空軍的其中一個目的,就是研究清掃可能威脅人造衛星的太空垃圾。今天人類已有近5000個人造衛星在軌道上運作,因損毀或各種理由,製造數以十萬計的太空垃圾。這些垃圾雖然大都只有螺絲也不及的大小,卻以高於子彈的速度在亂竄,對衛星及太空人構成嚴重威脅,因此清掃太空垃圾是必要的。

若有一天美國意識到需要伸延目標至月球,如需在月球採礦才能保障美國的「領導地位」,探索月球的熱誠將再次在美國政壇上燃點起來。屆時各國將搶先在月球上建立基地,為人類在外太空建立家園奠下基石,打開宇宙世紀的第一頁。

人類首次登月:美國太空總署(NASA)約翰遜太空中心(Johnson Space Center)2019年6月28日修復了當年的阿波羅11號(Apollo 11)任務控制中心。(視覺中國)

↓↓↓更多人類首次登月的圖片,請點擊放大觀看: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