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平成・社會篇】由紙醉金迷到斷捨離 折射日本人的昭和鄉愁
日皇明仁定於本月底退位,由兒子德仁繼任,日本政府於今天(1日)正式宣布新年號為「令和」。日本作為唯一一個沿用年號的國家,平成這三十年對於日本人而言,就是一個劃分的時代,社會近日也揚起一片懷緬之情,對於他們愛戴的明仁天皇也感不捨。日本每年都會挑選年度漢字,去形容或總結一年的景況,若要為平成年代冠上一個形容詞,不知道他們又會選什麼呢?(此為《告別平成》專題系列之二)撰文:黃珮瑜
日本平成年間最後一屆《紅白歌唱大賽》於2018年元旦舉行,那夜男子組合Hey! Say! JUMP在台上落力表演招牌動作空中一字馬,不過台下觀眾最感興趣的,卻是組合會否改名。Hey! Say! 是平成(英語:Heisei)的日語發音,全體成員均於平成年代出生。隨着日皇明仁在4月30退位,平成將走進歷史。這個以平成來命名的偶像組合難免陷於尷尬境地,唯有請求所屬的Johnny's事務所不要弄個新年號的組合,以免顯得他們過氣。
自從皇室會議確定明仁的退位日期後,日本社會一直沉浸在倒數氛圍中——除了藝能界的「平成最後的紅白」、百貨業又有「平成最後的福袋」、「平成最後的聖誕」、民間則有「平成最後的忘年會」、「平成最後的東京馬拉松」等。有食品生產商更推出賞味期限為4月30日的「平成最後的薯片」。至於傳媒業界,則忙着回顧及反思平成,為過去這30載來個最後的總結。
昭和人、平成人:身分、思想各有不同
「日本人有自己一套表述方式,例如我是昭和一代,跟比自己年輕很多的人聊起較古老的話題時,我會自嘲:『這個話題很昭和,不好意思』。」獨立記者兼作家中島惠生於昭和後期,1989年時親歷過昭和、平成兩個年代交替。在一個月之後,她又會迎來第三個年號。「對於很多日本人來說,年號不僅是單純的節點,也與自己的回憶並存。」中島接受筆者訪問時如是說。
日本是世上唯一使用年號的國家,日本人都習慣以年號來區分不同世代的人,這就有如我們以80、90、00後來區分不同年代出生的人,然後賦予他們一些標籤。作為經歷過兩個時代的人,中島認為世代差異確實存在:「昭和、平成之間有明顯的距離感,這或許是日本人獨特的感覺。兩代人成長背景不一樣,身分認同、行為和思想也會不同......如果你生於昭和時期,你會明白為什麼昭和讓人懷念和感到親切。」字裏行間,我聽出受訪者覺得平成大不如前,不禁想起坊間一個比喻——昭和是意氣風發的男子漢,平成則是毫無鬥志的宅男。
中島續說:「昭和年代很長,總共有64年(雖然昭和64年只得7天),大致以昭和40年(公元1965年,即伊奘諾景氣)作為分水嶺。前段是艱苦歲月,即使我有多懷念昭和,也不希望回到那個時期。我於昭和後期出生,那時候國家經濟高速增長,勢頭強勁,而且在全球具有影響力。我們這代人都很懷緬已遠逝的昭和年代。」
昭和銳氣之盛 一時無兩
那個「已遠逝的昭和時代」是指二戰結束後的1950中期至1980年代末,日本受惠於美國的經濟援助,加上國內工業基礎、終身僱用制等創造了戰後經濟奇蹟。1985年,美國與日本等國簽訂《廣場協議》,促使日元對美元升值,以解決美國巨額貿易赤字。日元大幅升值後,過剩資金湧入房地產、股票市場,日本政府更多次降低利率,從而催生了全球最大的樓市、股市雙泡沫。頂峰時期,三菱買下了曼哈頓的洛克菲勒中心、東京富翁橫井英樹將紐約帝國大廈收入囊中......這都令美國人坐立不安,《紐約時報》甚至警告:「總有一天,日本人會買下自由神像」。
而在日本國內,則是一片紙醉金迷。每逢深夜,東京行人路上全是喝得醉醺醺的人。歌舞廳外,學生和打工一族揮動着萬元鈔票,爭相截的士。那是個物欲橫流的年代,國民荷包脹了,商家便想盡辦法鼓吹消費,3月14日白色情人節正正是這個時期的產物。鵝肝、魚子醬、紅酒不在話下,就連雪糕也要鋪上金箔。一個普通的惠方卷加上了金箔,索價上萬日元也不愁沒人買。
然而,這場狂歡持續到1989年便曲終人散,繁華落盡一場空。泡沫經濟爆破之際,剛好是平成初期,這個時代未如其名,相反經歷了很多艱苦時刻,如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奧姆真理教沙林毒氣事件、經濟衰退而引發的「就職冰河期」、東日本大地震、福島核災等,因此才有「平成不況」(即平成不景氣)這個著名說法。中島斬釘截鐵地說:「一言以敝之,平成時代可說是『失去了的30年』,包括經濟、國際影響力,什麼都失去了。近年安倍經濟學稍為挽救了經濟困局,但整體上,這30年的經濟實在不算好。」
嚮往昔日的美好加上不滿現狀,日本社會自90年代開始泛起「昭和鄉愁」——滝見小路、新橫濱拉麵博物館、台場一丁目商店街、昭和懷舊商品博物館等消費場所,將昭和時代的懷舊場景重現眼前,儼如一個昭和主題樂園;以昭和作為時代背景的影視作品,如電影《永遠的三丁目的夕陽 》、《東京鐵塔:我的母親父親 》、《解憂雜貨店》、動畫《櫻桃小丸子》都引起不少共鳴;至於很能代表昭和時代的大眾酒場近年也愈開愈多,這都折射出一種濃厚的鄉愁。
閱讀文章下半部:女性就業與少子化 經濟崩壞改寫家庭模式
上文節錄自第156期《香港01》周報(2019年4月1日)《大和民族經濟神話失靈?別矣,平成!》。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