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訪福島・一】災後八年 農業盼擺脫負面傳聞 重拾食安信心

撰文:毛詠琪
出版:更新:

2011年3月11日,日本宮城縣對開海域發生九級強烈地震,這次地震的強度及破壞程度被喻為是千年一遇,引發巨大海嘯,吞沒了東北部沿岸多處城鎮。福島第一核電站在地震及海嘯雙重夾擊下,核電站內三個反應堆爐心熔毁,是繼1986年前蘇聯切爾諾貝爾核電站之後,史上第二次屬於國際核事件分級表(INES)最高的第七級。

日本政府於2012年2月成立復興廳,計劃在十年內專責災後社會重建及復興工作。復興廳將於2021年3月結束其歷史任務,那麼,相關工作又完成多少?復興廳提供的數據顯示,2011年3月全國災難中疏散的總人數為47萬,到今年1月仍有約52,731人被疏散,當中約40,000人來自福島。目前仍有約5,000人居住於臨時房屋,大多是福島居民。

福島縣可謂有如其名的一片福地,臨海的地理位置,漁獲海產豐富,盛產稻米,也出產頂級的日本清酒。然而,突如其來的地震、海嘯與核災重創了整個地區,全縣的死亡人數達4,088人,造成公共設施及漁農產業損失達5,994億日圓(約421億港元),全縣摧毁及受損民房共95,000間。記者走訪該縣期間,沿路仍可看見零星的臨時房屋區。

記者在福島縣途經一處臨時房屋區。(毛詠琪攝)

復興廳參事官山崎文夫表示,政府持續在幾個受災縣為災民重建家園,包括把18,000戶房屋遷至高地,新建三萬間公共房屋,預計可於今年3月全部完成。部分疏散人士仍居住於臨時房屋,亦有受核災影響的福島居民被安置到公共房屋或私人民房,硬件重建工程完成後,政府下一步將繼續建構社區。

山崎表示:「餘下居住於臨時房屋的人,有的是工匠,他們都希望待其他疏散者的家園都重建好才搬回去。這些人當中較多都是年長男性,有些在災難中喪偶或喪子,未能從傷痛中復元過來,所以久久未遷出臨時房屋。」

根據復興廳的簡報,現時福島第一核電站80公里範圍內,空氣中所含輻射量比2011年11月下降約74%,但部分地區的輻射量仍然偏高,圍繞核電站約370平方公里的面積仍為疏散區域(遠至距離核電站20公里左右),人們即使能進入區域亦不得逗留過夜,部分區域在未來的一段長時間都不能解禁。不過,目前的疏散區域只佔全縣面積2.7%,所以,逾97%的福島居民已能重過正常生活。

相馬市為2011年海嘯重災區之一,現今市貌已經恢復。(毛詠琪攝)

當局提供2018年11月的最新數據顯示,福島縣主要城市的輻射量已回降至每小時0.04至0.14微希(μSv/h)不等,跟全球多個大城市無異。記者於距離核電站半徑大約40公里的飯館村學校,看到校園內豎立的輻射水平測量儀,錄得輻射量為每小時0.112微希。

在福島縣內,我們的汽車途經一些地方,可見到一袋袋黑膠袋裝着核污土存放於臨時設施中。福島縣政府官員講解八年來的除污工作進度,包括挖走地面五厘米的土壤及洗刮樹皮,各市政府完成處理300萬噸核污土,核電站一帶的疏散區則繼續由中央政府負責清理。

問及當局如何處理這些核污土,福島縣生活環境部國際課主幹大島康範表示,核污土會分為高劑量及低劑量,低劑量的核污土會儲存於臨時設施三十年,受到縣政府嚴格監控,待輻射量自然消退再另行處置,高劑量的核污土則會送到縣外的設施永久儲存。除污工作使住宅區及學校的輻射量分別下降了42%及55%,在民眾聚居的城鎮及用以耕作的農地都已清理,使輻射量回降至安全水平。但福島政府官員亦直言,那些無人居住的叢林地區並不在清理範圍之內,只能等待三十年的半衰期讓核輻射自然消散。

記者進入驗測食品的實驗室前,也須接受輻射檢測。(毛詠琪攝)

目前,福島縣內兩座核電站已經停止運作,然而第一核電站的三個反應堆中燃料仍有待取出。記者問及當地是否有反核電站的聲音或示威,官員表示福島縣政府的立場是要求核電站撤出當地,但這需要由中央政府決定。

了解檢測過程 每包米都檢驗

福島縣本身是農業縣,四野盡是農田,向日本國內以及海外輸出大量農產品,在2010年該縣的大米產量是全國第四,於夏季當造的水蜜桃產量更是全國第二。縱使縣內農地的除污工作已經完成,但「核污染」的標籤卻非一朝一夕就能撤除。福島官員都遺憾地表示,即使日本國內亦未完全重新接受福島產品,大約一成消費者不欲購買。

所以,重建消費者的食安信心是福島縣政府的重點任務。這次,記者也參觀了福島縣農業綜合中心,了解他們對農林水產品的放射性物質檢測工作。安全農業推進部部長草野憲二引領我們進入中心,這座以木與玻璃搭建的建築在地震過後,支撐木架的鋼枝彎曲,旁邊的禮堂曾是災後臨時庇護所。

「我在福島出生及長大,感到很幸運,因為我能食到這樣美味的水蜜桃。去年8月,一位澳洲記者來到品嘗,吃後感到萬分喜悅。」草野憲二指出,該中心自2011年核災爆發之後到今年1月底,檢測逾21.5萬件福島的農林水產樣本,每種推出市面的產品都會經檢測,大米更是每包都經檢驗。在進入實驗室參觀前,記者需要經過輻射量檢查,身穿保護衣物的人員負責把每項樣本剁碎至五毫米大小,鋪平於容器內,再放入鍺半導體檢測儀裏檢測,實驗室擁有11台檢測儀,每日共檢測150項食品樣本。

福島大米及蔬果的總出口量在核災爆發後一年間暴跌98%。隨着該縣漸漸恢復過來,2018年4至10月合共10,144項農林水產品測試之中,只有一個野菜及野菌類樣本,以及三個淡水魚樣本出現**超標情況。

綜觀2018年全日本檢測結果,僅0.07%食物樣本驗出放射性物質超標,主要是野味和野生山菜及蘑菇,海產及養殖蘑菇亦有零星的超標個案,但牛肉及其他水果、蔬菜均連續六年再沒發現超標個案。災後八年,日本政府渴望以科學檢測數據重拾消費者信心,說服其他國家放寬進口限制。

**注解: 日本政府目前對一般食品檢測輻射容許量為每公斤100貝克(Bq/kg),檢測的放射性核素包括銫-134及銫-137,低於國際食品法典(CODEX STAN 193-1995)及歐盟對於一般食品的標準每公斤1,000貝克。本港食物安全中心亦採用CODEX標準檢測食品的放射性核素,包括碘-131(100Bq/kg)、銫-134和銫-137(1,000Bq/kg)。

福島擁有廣闊的海邊,海產豐富。(毛詠琪攝)

在核災爆發之前,香港是福島食品的最大進口地,佔該縣農產品總出口達八成。香港政府去年7月調整了千葉、群馬、茨城、栃木四個縣的進口限制,但對福島縣仍維持限制,現時只容許附有輻射證明書的肉類、蛋類及水產進口,水果、蔬菜、奶類及奶粉依然全面禁止進口,暫未有進一步放寬迹象。近年愈來愈多國家放寬對福島食品的進口禁令,尤其是東南亞國家,馬來西亞成了福島大米的大買家,泰國及印尼於2016年起,亦成為首批重新進口福島水蜜桃的國家。

上文節錄自第153期《香港01》周報(2019年3月11日)《災後八年 福島重生》。

【走訪福島】系列報道: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