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生育率再創新低 0.98突破下限 人口或很快負增長

韓國生育率再創新低 0.98突破下限 人口或很快負增長
撰文:歐敬洛
出版:更新:

韓國出生率再破下限,韓國統計院周三(27日)公布,2018年韓國新生嬰兒出生只有32.69萬人,較2017年下跌8.6%,生育率僅0.98,創有紀錄以來新低。生育率少於1,意味韓國平均婦女一生中生育一名子女也沒有。

韓國出生率屬全亞洲最低之一,比日本還要低。根據統計院數字,2017年韓國生育率仍有1.05,但2018年已降至0.98,是自1970年有紀錄以來,首次創下少於1的數字。

根據報告,統計院歸納生育率持續低下的原因:適婚女性人數減少、結婚年齡提升、結婚數字減少均降低生育率。

儘管韓國人口亦呈自然增加,但實際增加率已愈來愈少。據統計院數字所得,2015年韓國人口自然增加為16.2萬、2016年降至12.5萬、2017年再降至7.7萬、2018年更只有2.8萬。按趨勢韓國人口很快到達瓶頸,然後出現人口負增長。

《韓國日報》引述漢陽大學李三植教授表示,社會問題亦是令韓國生育率下降的原因。韓國年輕失業率嚴重,經濟疲弱,年輕人看不見未來會抗拒結婚,生育率自然減少。

李三植教授續指:「除非在僱用、教育、居住政策上有根本的改變,否則只是單純獎勵生育,並不能改變現狀。」

(韓國日報)

「限韓令」8年:中國市場早已「斷奶」 歐巴們還回得來嗎?

撰文:鄭寧
出版:更新:

2月21日,韓國媒體又放出大新聞稱,中國或最早於5月解除實施了八年的「限韓令」。對於這一消息,韓國國內也是一片歡騰,不僅韓國外交部回應,將更積極推動中韓文娛交流;韓國各大娛樂公司的股票也是瞬間飆漲。反觀內地,官方雖還未回應,但內地網民們已冷冷吐槽,「年年都要自導自演,不累嗎?」

其實8年裏,這場韓式大戲屢屢上演,但結果總是「期待——落空——再期待」無限循環,就像等待春天開花的那棵樹,年年等,年年落空。不過,這次韓媒依然是滿懷期待,新聞標題也彷彿嗅到了勝利的味道,是「中國希望能夠改善中韓關係,還將派遣文化使團訪韓」。但是8年,中國市場早已天翻地覆,歐巴們還回得來嗎?

韓國藝人在中國內地遭到封殺。(百度資源圖)

「限韓令」一個不存在的存在

2016年,韓國決定部署美國薩德導彈防衛系統(THAAD,末段高空區域防禦系統),中國坊間便傳出「限韓令」,但所謂的「限韓令」從未被中國官方承認過。外交部一直都是十分經典的:「中韓人文交流保持正常」再三否認;中國駐韓大使邢海明也表示,「限韓令」子虛烏有,但兩國文化交流需要民意擁護。

然而韓劇下架、韓星消失、韓綜被封殺,連原本規劃好的韓星見面會也被悄無聲息地取消,一切跡象都表明,真的要和歐巴們再見了。其實翻譯下官方的話和行為,很簡單理解:「不是我們要限制,而是老百姓自己不想看」。

中國的網民也相當配合,「限韓令不存在,但韓星確實從熱搜消失了。」「哪來的限韓令?是民意!都是民意!」一個存在,卻又不存在的「限韓令」,神秘的像玄幻小說裡的隱形結界,持續八年,韓國還在努力靠自導自演來打破。

為何韓媒如此執着地期待「限韓令」解除?

2014年,韓國CJE&M中國事業部總經理金榮纘表示,中國已成為韓娛最大的消費市場。當年,可以說是韓流在中國的巔峰時刻,地鐵廣告都是EXO、淘寶上全是千頌伊同款,韓劇、韓綜、韓團幾乎「霸佔」了中國年輕人的精神生活。在中國最受歡迎的男星金秀賢、李敏鎬被獲准延遲1年服兵役,就是為了推動韓流。

2014年2月27日,北京,韓劇《來自星星的你》迎大結局之夜, 中國影迷在咖啡館啤酒配炸雞共同見證。(視覺中國)

除了韓流進入中國外,大量中國遊客前往韓國旅行。2014年,訪韓中國遊客達到612萬人次,佔訪韓外國遊客總數的43%,中國遊客當年的人均消費是2204.5美金,高於其他外國遊客消費額的一倍以上。消費物品主要集中在由韓星代言和韓劇中出現的化妝品,以及免稅店等。2014年,中國遊客在韓總消費金額約7.67萬億韓幣,佔韓國GDP的1.6%。毫不誇張地說,當時的中國民眾,就是韓國文娛產業最大的「金主爸爸」。

因此,這也不難理解「限韓令」8年裡,韓媒幾乎每年都要「自嗨」,中韓稍微有交流動向便炒作一次「限韓令解除」的消息。即使韓娛已轉向「闖美」,且獲得了不少成果,但他們依舊無法放棄中國「全球最大消費市場」這塊蛋糕。但問題是,中國市場還需要韓娛嗎?

疫情前,中國遊客、代購為韓國免稅店的「主力軍」。(視覺中國)

爆火並非沒有天花板

要知道,哪怕在限韓令之前,韓娛在中國的「火」也不是全民級的,而是集中在特定的青少年或者粉圈,要麼是一些女性觀眾之中;就連在「限韓令」之前,其實國內就有許多批評的聲音:「韓流帶壞青少年」。

另外,由於文化差異、語言障礙以及市場競爭等因素,在韓國口碑爆棚的綜藝,譬如「無限挑戰」在中國的播放量僅幾千萬,韓國綜藝導演羅暎錫在一場公開講座上曾表示,與中國14億人口的大市場相比,這樣數據表現差強人意。

《無限挑戰》於2018年停播,當時創下了563集的紀錄。(SBS)

總結來說,不是「限韓令」讓韓流在中國「涼了」,而是將它在中國市場的局限徹底暴露出來。那反觀中國市場,並沒有因為限韓令民眾就沒了「下飯劇」,內娛反而迎來了自己的野蠻生長時期。

韓流「退潮」激活中國市場

沒有韓團怎麼辦?自己造!《偶像練習生》《創造營》等選秀節目接連上線,一大波「國民偶像」被推向前台,雖然選秀節目最後因為「倒奶事件」被叫停,但這波流量紅利已經徹底讓曾經從韓國而來的「飯圈文化」在內娛生根發芽。

中國綜藝也從「抄韓綜」到「有點自己的東西了」。《乘風破浪的姐姐》、《披荊斬棘的哥哥》等競技類綜藝,成功開闢新的賽道;文化類綜藝《國家寶藏》、《典籍裡的中國》讓「主旋律」也成為流量密碼;一眾音樂類綜藝更是信手拈來。

+3

此外,中國國劇崛起,多元題材造就國產劇「黃金期」。包括《陳情令》《慶余年》等各類偶像、古偶劇相繼出圈,《大江大河》、《繁花》此類年代劇的高質量製作也吸引年輕人的目光,國產劇在類型上徹底開枝散葉。而動輒上億、上百億的播放量也說明,即使韓劇檔期被清空,但內娛觀眾可沒有「空窗期」。

更讓人驚喜的是,中國國漫翻身在國際出圈。《哪咤之魔童降世》拉開了國漫崛起的大幕,緊接著《白蛇:緣起》《長安三萬里》等一波國漫佳作跟上步伐。2025年,《哪咤2》更是一舉登頂全球動畫電影票房榜,在歐美市場也拿下不俗口碑。國漫從低幼化、小眾化到「全民爆款」,僅用了幾年時間。

哪吒2香港上映│全球票房破135億 位居影史第8 拋離Inside Out 2

銅鑼灣影藝戲院早上三場《哪吒2》幾乎爆滿。(歐嘉樂攝)。

韓娛回歸? 內娛的確需要一點震撼 但市場早已不需要「靠韓流續命」

限韓令之前,中國很多綜藝、偶像、劇集的模式直接「照搬」韓國。限韓令對中國市場來說,相當於一次強制「斷奶」,讓中國市場不得不自我創新。從綜藝到劇集,再到國漫,中國市場逐漸找到了自己的節奏和風格。但內容同質化嚴重也讓觀眾逐漸審美疲勞,我們不得不承認是時候要給內娛一點震撼了。

所以若所謂「限韓令」真的解除,韓劇、韓綜重返中國市場,對中國影視製作上的刺激是必然的,內娛也應該經過一次「洗禮」。

尤其韓國影視劇製作精良,產業制度成熟完善,他們的爆款製造能力依然全球領先。譬如,《魷魚遊戲》席卷全球、BTS和BlackPink統治國際音樂榜單、《上流寄生族(寄生蟲)》拿下奧斯卡等等,都讓全世界見識到了Kpop的威力,和他們在「爆款製造」上的天賦。

但在市場占有率層面,韓娛早已不再具備絕對優勢。韓娛離場的倒逼,讓內娛在8年中已經有了自己的完整產業鏈、粉絲生態和爆款製造能力。雖然內容質量參差不齊,但整體競爭力和產業鏈的完善度已今非昔比。中國觀眾的選擇愈來愈多,若韓娛回歸只是「多了個選項」,而不會是「唯一選擇」。

這場「限韓令」也像是中國文化產業的「閉關修煉」,雖然保護了本土市場,但長期來看,中國文化產業如果要「走出去」與全球市場競爭,如何讓全球觀眾看到更多的中國IP,是下一階段內娛製作人們需要思考的難題。

加拿大多倫多:電影《哪咤之魔童鬧海》首映禮。(視覺中國)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