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仰光遇上日本JR(下)——高鐵時代裏停留昨日的緬甸
正當周邊東南亞國家都着手建設現代化的高速鐵路項目之際,緬甸的發展卻不進則退。
點擊看文章上半部:在仰光遇上日本JR(上)——跨越半世紀的鐵道行
封閉半世紀的緬甸雖然早在英國殖民印緬時代已引進鐵路,首條鐵路更早於1887年便已誕生,惟該國鐵路發展在過去數十年停滯不前,與一百年前相比起來,緬甸鐵路網絡幾乎沒兩樣,全國鐵路長達5,000多公里,主要路線包括縱貫南北的仰光至克欽邦首府密支那的一路線,第二大城曼德勒至臘戍線、勃固至椰城等。
曼德勒至臘戍(Mandalay-Lashio)鐵路位於撣邦的谷特高架橋(Gokteik viaduct)一段,是緬甸鐵路史上最威水一頁。這道高一百米、依山而建的銀色鋼橋於1903年竣工時是世界最高的高架鐵路,堪稱一項偉大的工程奇蹟。《鐵路大市集》(The Great Railway Bazaar)作者Paul Theroux在1973年搭過曼臘線,並曾如此形容︰「在亂石與叢林間的銀色幾何形怪物,其存在是超乎尋常的,這人造的東西在如此偏遠的地方,跟那壯觀的峽谷爭艷,卻似乎比周邊更見宏偉,教人無法忽視。」英國人在百多年前修築了曼臘線鐵路,讓不習慣東南亞炎熱氣候的軍官,乘火車到較北的臘戍山區「夏宮」避暑。
日久失修的百年鐵路,現在又是什麼模樣?英國廣播公司記者James Menendez數年前試搭曼臘線,便以「過山車般驚心動魄」去形容這次經歷︰「第一回碰上一段嚴重歪曲的軌道,車廂裏所有人都大叫一聲,顛到半空。車廂門大敞着,就算車速只有每小時10英里,仍有被拋出車廂外的風險。」
雖然曼臘線全程僅290公里,但乘畢全程得要花上16小時,而且走得慢也不代表安全。現在谷特高架橋已成曼臘線最驚險的路段,對於遊客來說更是一次膽量挑戰——當然它對緬甸人來說已經是見慣不怪,見列車瘋狂擺動,乘客只輕輕一挽扶手,一臉氣定神閒。
緬甸自1962年經歷數十年軍政府統治,軍費龐大,投放於民生及基建項目的開支匱乏。封閉之下的緬甸也失去外資支持,國內的鐵路系統早已用得破舊不堪,每逢雨季鐵路或因水浸、地基鬆動導致路軌變形等問題,釀成班次延誤。今日,緬甸敞開大門歡迎世界各地的旅客到訪,然而,除非有心感受鐵路風光,否則搭長途巴士才是往返目的地的穩陣之選。
充滿殖民地色彩的鐵路與陳舊的日本二手列車,也象徵着緬甸經濟數十年來停滯不前。看看地圖,緬甸地理位置優越,接壤中國,西鄰印度、孟加拉,南面則與東盟多國陸路相連,天生本就是亞洲的物流樞紐,國家迎來改革開放,鐵路亦成為重點規劃項目。
緬甸鐵路除了看到英國的影子,亦可從日本提供的鐵路系統技術裏,見到緬甸於二戰時期被佔領的痕迹。兩國戰後一直保持密切關係,仰光循環線在日本資助下更將成為頭號翻新目標。隸屬外務省的日本國際協力機構(JICA)早前向緬甸貸款248億日圓,計劃未來三年翻新循環線的鐵路,並引進全新或較新的列車。循環線現時的二手列車部分配有冷氣系統,縱然車齡已屆三十,但對比天然風的車卡已算舒適。
緬甸自1960年代一直沿用日本列車訊號系統,自封閉以來沒有再引入新技術,不過他們一直把系統保存得宜,這些「古董級」訊號系統一用五十年,因此緬甸人都對「日本製造」的耐用性,信心十足。現時循環線班次參差,由12至45分鐘一班不等,不過2020年開始有望縮減至10至12分鐘一班,全線車程也會由三小時縮減至兩小時。
到2040年,仰光人口預期由現時500萬倍增至1,000萬,塞車將會成為發展的重大障礙,JICA在2014年向緬甸呈交一份仰光交通規劃建議書,草擬該市至2040年的交通規劃,包括興建兩條縱貫及橫貫鐵路,建設架空鐵路或地下鐵等,預期仰光未來十數年的交通將有翻天覆地的轉變。而緬甸國內往返主要城市包括曼德勒、仰光、密支那、勃固等地,亦正逐步興建現代化鐵路。緬甸政府近年密密向中國購入新製列車,把老舊的列車逐步更替。
火車旅遊資訊網站The Man in Seat Sixty-One創辦人Mark Smith指出,緬甸火車很可能是亞洲現有最古老的列車系統。他更形容乘搭仰光循環線是一趟獵奇之旅,近年愈來愈多旅客都對緬甸火車遊有興趣,每隔一兩星期,他都會收到查詢。有西方旅客形容坐上列車似是時光倒流,重新改造循環線或令遊客以後少了一個景點。不過這是自私的想法,要讓緬甸老百姓享受到改革開放帶來的裨益,這些走得比牛還要慢又不安全的火車,無論如何都應被淘汰。
在仰光工作的友人大嘆緬甸轉變之快,數年前還沒有什麼外資,現在要喝珍珠奶茶、打邊爐、韓國炸雞,卻統統都有了。或者在不久的將來,這些教人膽戰心驚的軌道、柴油JR列車便會消失,成為一道歷史痕迹。
上文節錄自第47期《香港01》周報(2017年2月13日)《在仰光坐上日本JR 跨越半世紀的緬甸鐵道行》。網上標題及內容由編輯重擬及更新。
瀏覽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