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衍生新問題 「生育恐懼」在美國蔓延

撰文:羅保熙
出版:更新:

「如果我當時告訴男友『我並未準備好生小孩,因為我不知道五十年後的氣候會變成怎樣』,他不會明白。」23歲的Meghan Hoskins和同場的十多人傾訴着。她一直想如父母般趁年輕生育,但作為主修環境研究的研究生,所學知識令她憂慮自己的小孩未來將面對怎樣的生活。

Hoskins從來沒有和其他人分享過這份恐懼,直至出席這場於美國新罕布什爾州(New Hampshire)基恩市舉行的分享會。來參與的人都有着共通點,就是在氣候暖化的大前提下,他們開始疑慮應否生小孩。這個問題近年在美國以至全球不少國家變得普遍起來。

美國出生率持續下跌,2017年更跌至三十年來最低水平,很多人都把這歸咎於經濟不穩,但隨着美國經濟好轉,出生率卻未見回升,背後顯然不只是簡單的經濟問題。事實上,現今美國女性在考慮要否當媽媽時,似乎開始要背負上一代沒有面對過的道德困境,部分人憂心孩子將來或要面對極端天氣所帶來的生活苦況,如恆常的水浸、風災等;有些人更擔心生孩子會令環境付出沉重代價。

Conceivable Future在美國各地舉辦分享會,讓大家表達氣候變化下的生育憂慮。(Conceivable Future)

上世紀八十年代,科學家預計各國領袖將會採取措施抑制全球暖化的影響,但全球碳排放量節節上升,至2000年代中之後,情況更見嚴峻。持續惡化的環境令熱浪頻繁侵襲、破壞食物供應、海平面上升淹沒低窪地區國家。根據智庫組織全球足跡網絡(Global Footprint Network),人類正嚴重「透支」地球上食物和水等天然資源,估計我們需要相當於1.7個地球才能維持現時的消耗水平。這些關於環境惡化的事實深深刻進無數人心裏,卻無法扭轉劣勢。

各個階層都有類似憂慮

32歲的Allison Guy在華盛頓的海洋保育慈善機構工作,她坦言:「我不想生個孩子出來,擔心他會不會活在類似『Mad Max』(指電影《末日先鋒:戰甲飛車》) 的反烏托邦世界中。」兩子之母的Amanda PerryMiller附和:「動物在絕種,海洋充滿塑膠,人口如此多,地球或許無法無限期地支撐着。這並沒有描繪出一幅很美好的畫面,讓人想要從醫院帶個新生嬰兒回家。」

各國領袖遲遲未有決心減排,令人擔心下一代的成長環境。(Getty Images)

如果以為這只是少數環保人士的憂慮便大錯特錯了,抱有類似想法的人遍及全美各個階層,不分男女、年紀、政治立場和宗教。舉辦這些分享會的關注團體Conceivable Future創辦人Meghan Kallman坦言:「剛開始這個項目時,我們並不知道很多人都在討論這個問題。」35歲的Kallman是麻省大學波士頓分校的助理教授和羅德島(Rhode Island)市議員。自孩童時期,她已表明將來不會生小孩。讀書期間,她積極投入社會運動,更曾於2011年因抗議基斯通(Keystone XL)輸油管項目被捕。在此前兩年,她有過一次墮胎經驗,這不全然因為氣候變化的問題,還包括私人因素。

2014年,Kallman遇到現時的丈夫,並於翌年同居。那時候,氣候暖化和是否生育的問題再次纏繞她的內心。不久,她認識了前佔領運動份子Josephine Ferorelli,發現對方有着相似的感受,才勇於開始討論這個問題。其後二人創立組織,希望以富有同情心的方式來討論這個「母親的抉擇」。如今,組織主要工作是在全美多個城市如芝加哥、波士頓、鹽湖城、紐約,以至新英倫鄉郊地區舉辦分享會,讓大眾以小組形式分享對生小孩和氣候變化的感受。他們的最終目標是,希望美國政府停止資助油公司,因為這些企業製造太多污染,會危及下一代。

如今不少父母在生育時,會考慮氣候問題。(Getty Images)

不欲下一代面對恐怖未來

從過往舉行的分享會中發現,除了有婦女選擇完全不生育外,也有人選擇折衷的方法:部分家長決定教育下一代成為協助應對氣候變化的盡責公民;有原本想生多胎的,如今改為生一個小孩;也有家長反其道而行,因為不希望子女單獨面對氣候變化的影響,選擇多生一個,以便互為陪伴。

這群選擇不生育的人,很多都把這視為一種「個人犧牲」。這股不生育的風氣並非美國人獨有,不少英國和加拿大的婦女也有相同的顧慮,發展中國家亦不例外。Hemanth Kolla來自印度海德拉巴,當地旱災和熱浪情況固然嚴重,但他現在定居的加州同樣飽受山火和旱災威脅,36歲的他不相信世界會變得更好,認為生孩子是錯誤的選擇。

來自埃及開羅的Maram Kaff則表示自己深受一些報告影響,那些報告預測中東部分地區於本世紀末會熱得不適合人類居住。「我見過敘利亞難民逃離破壞性的戰爭後受到怎樣的對待。想像一下我的子女若因極端天氣、旱災、缺乏資源或水浸,被迫離開家園後會被如何對待。」她續稱:「我明白人類天生要繁殖下一代,但我現在要考慮子女可能要面對恐怖的未來,我選擇不把他們帶到這個世界。」Josephine Ferorelli因此強調:「現在,我們就要提出(改變的)訴求,因人們已在認真的考慮不生育下一代。」

地球氣溫持續變暖,對抗碳排放問題刻不容緩。(Getty Images)

控制人口可減慢暖化?

由於有婦女因憂慮地球環境惡化而不生小孩,有專家於是建議為應對氣候變化,應該抑制人口增長,措施包括向發展中國家派發避孕藥。根據英國醫學期刊《刺針》2018年3月發表的報告,全球目前有逾二億婦女需要避孕藥,卻沒有獲取的途徑,導致每年有7,600萬宗意外懷孕。若這些婦女能夠獲得免費的避孕措施,有助減慢人口增長,從而紓緩龐大人口對環境造成的壓力。

報告指出,已發展國家的家庭平均成員人數顯著下降,而全球人口估計到2050年將增加至90億,當中逾九成增長來自發展中國家。專家相信,若人口按正常情況增長,不會顯著加劇地球暖化,惟發展中國家人口急劇膨脹,很可能會導致對食物和住屋的需求急增,屆時將進一步損害環境。其實,人類並非首次因氣候問題而需要作出取捨,社會過去也曾呼籲減少進食肉類來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刺針》又引述另一份英國報告指出,家庭規劃比利用一般科技對抗氣候變化便宜五倍,政府每花七美元於家庭規劃開支,便可削減逾一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面對氣候暖化威脅,是否真的不應該生育小孩?哲學家兼作家Rivka Weinberg不相信可以透過減少生育來改善氣候變化,她認為只能透過政策層面來處理,「有人在說你不能生小孩,我認為這是不公平的。這並不是說若你無兒無女便沒有精采生活,但你不能對子女的效果輕描淡寫——那是發自內心的,那是特別的關係,沒有其他關係可以代替。」

氣候暖化目前影響發展中國家至深,以越南為例,過去半世紀平均氣溫上升攝氏0.5度,海平面則上升20厘米。雖然形勢緊迫,但Weinberg認為,現時便不生育是個草率的決定,因為人類尚有時間去適應。她強調:「認為某人不應生育是非常不成熟且不公平的,我們可以先去做其他事情,也有較不苛刻的方法去處理問題。」

「如我們想保護環境,首要目標應該是在系統層面改革,並嚴格監管基建發展和工業。」美國喬治城大學甘迺迪倫理研究所教授Rebecca Kukla說。她指出,人們需要認清一個事實,即工業和基建工程是對環境的主要威脅,而非個人。

上文節錄自第145期《香港01》周報(2019年1月14日)《「生育恐懼」在美國蔓延》。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