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丹式煩惱 佛教思想vs選舉競爭 快樂小國的政治民主課

撰文:成依華
出版:更新:

位處喜馬拉雅山下的小國不丹,周四(18日)剛結束國會大選次輪投票,在野黨成功變天,即將上場執政。
這個曾獲譽為「最快樂國家」的地方,當地人近年正經歷「政治選舉BB班」。自10年前首次有選舉,至今也只是第3次大選。佛教推祟的平和思想,遇上選舉充斥的競爭文化,意外成為不丹式煩惱。

港人對不丹的印象,大多是「雖然窮但很快樂」。2006年,英國萊斯特大學發布的「世界快樂地圖」中,把不丹選為亞洲第一、全球第八,佔據全球媒體版面,自此這個亞洲小國就幾乎與「幸福國度」劃上等號,即使後來一些國民幸福度研究都提出不丹在全球化的影響下,國民對物質要求上升,快樂指數下滑,但無阻外界繼續把這個山明水秀的地方視為樂土。

不丹選舉:2018年10月18日,不丹舉行大選次輪投票,票站外有長長人龍。(AFP)

不丹的第3次大選

那麼在政治世界上的不丹,你又認識多少?這個小邦上月剛經歷大選首輪投票,至周四(18日)再完成次輪投票,期間執政黨、親印度的人民民主黨(PDP)在首輪遭淘汰出局。至第二輪投票,在野的不丹統一黨(DNT)成功達陣,按初步選舉結果,在47個議席中贏得30席。

事實上,這只是不丹的第3次大選。該國2008年才從君主制轉型至君主立憲制,首次設立國民議會並舉行選舉。當地人都是投票經驗不多的「新手」,大部分政黨也是近年出現,例如今次勝出大選的不丹統一黨,5年前才註冊成立。

不丹選舉:部分調查近年指不丹國民的快樂指數不如前往,但無阻外界視這個地方為樂土。(VCG)

不丹式選舉

「快樂小國」的政治選舉,也充滿當地獨有的特色。據《華盛頓郵報》報道,候選人不得在晚上6時後進行政治宣傳,讓夜晚維持寧靜;僧侶沒有投票權,以確保他們與政治世界保持距離;在街頭也不會隨處看到競選海報、巴士車身不會印有候選人肖像,往往只會在一些不顯眼的公共告示板上,才會看到競選宣傳海報。

但當然,不丹選舉也有跟國際選舉很多一致的地方。候選人一樣會給出各種選舉承諾,例如在這次選舉期間,有政客誓言要在3個月內整修一條地區道路,有候選人則承諾把當地一間小學擴建為中學等。

不丹選舉:不丹統一黨(DNT)在選舉中取得勝利,圖為主席策林(Lotay Tshering)。(VCG)

佛教思想 vs 選舉競爭

讓不少人意外的是,當地不是所有人都愛選舉。一名生活在不丹北部的66歲居民佩姆(Dorji Pem)就表示,各政黨的工作人員走到家家戶戶宣傳,惹來居民的不滿情緒,「這真的很煩人,讓你頭腦快爆開。」甚至有居民稱,「如果以和平、寧靜而言,以前的制度(君主專制)較好。」

為何會這樣?當地研究中心Centre for Bhutan學者彭喬(Dorji Penjore)分析稱,不丹文化深受佛教影響,但選舉的一些元素,則與此文化出現衝突。例如不丹文化崇尚謙虛,但選舉則講求突出自己,甚至會貶低對手,「謙虛等同政治自殺」。這種競爭文化讓很多年長人士感到不舒服。

不丹選舉:2008年,不丹首次進行議會選舉,當時吸引國民排隊投票。(VCG)

競選花樣百出 「初哥」選民接招

當地選舉委員會官員更提出,社交網絡也帶來挑戰,人民躲在螢幕背後發動政治攻擊、散播謠言,當地政府要向Facebook發信,要求該網站關閉一些流傳假訊息的專頁。

選舉帶來煩惱?不過在其他佛教國家如泰國,沒受到類似問題困擾。相信原因更在於泰國等地有多年選舉經驗,當地人民對這些政治紛擾、各種選舉花招,早已是見怪不怪,不丹人民則還在經歷「政治選舉BB班」階段,尚有更長的路要走。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