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六十大壽風光不再 特朗普上場 美國太空事業可再現光芒?
美國太空總署(NASA)周日(29日)迎來60歲生日。60年來,它因眾多太空工程和科學成就而為人所知,但其創立並不是源於華府對外太空的好奇,而是出於國家安全考量。NASA在推動太空探索前沿過程中達成過輝煌成就,也經歷過慘淡的失敗,它的歷史你又知道多少?如今,NASA在日益擁擠的國際太空機構和商業利益領域間重新定位,再次將目光定位於回歸深空。
NASA如何成立?
蘇聯於1957年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到太空,但美國多次嘗試都無疾而終。而且當時美國的太空研究是暗地進行,以軍事研發為由掩人耳目。
美國時任總統艾森豪威爾(Dwight David Eisenhower)向國會提議,成立獨立的國家太空機構,以便專注於太空探索。
他在1958年7月29日,簽署《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法案》,將其寫入法律。同年10月,NASA正式運營,聘用8000名員工,預算1億美元(約7.8億港元)。
太空競賽造就NASA輝煌
1961年4月蘇聯的加加林(Yuri Gagarin)成為第一位環繞地球飛行的太空人,仍是先美國一步。一個月後,時任總統甘迺迪(John F. Kennedy)宣布十年內將人類送上月球的計劃,該計劃就是著名的阿波羅計劃。
NASA之後便頗有效率,在1962年將格倫(John Glenn)送上太空,成為首名環繞地球軌道的美國太空人。1969年,岩士唐(Neil Armstrong)成為登上月球的第一人。伴隨岩士唐的名言「這是我的一小步,人類一大步」,這個時代的美國太空人憑藉勇氣和決心成為國家英雄。
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太空政策研究所前教授洛格斯登(John Logsdon)回憶道,「阿波羅計劃是國家權力的單方面示威。正是因為甘迺迪將太空計劃作為地緣競爭工具的決定,才令NASA成為國家政策的工具。NASA因此獲得一筆可觀的預算。」
NASA在阿波羅計劃時期,獲得的預算佔國家預算5%。如今NASA境遇則今非昔比,雖然每年獲約180億美元(約1412億港元)預算,但佔國家預算比例不足0.5%。格斯登還表示,NASA如今已不再是跟那時一樣的國家政策的工具。
NASA遇見特朗普 新時代新定位
對比過往,如今的NASA已經風光不再。自1972年美國停止送人上月球後,登月計劃也面臨多次轉折。
2004年,美國前總統小布殊(George W. Bush)提出重返月球計劃,包括一個明確時間表。但奧巴馬(Barack Obama)上任後,以成本過高、技術更新太快為由,在2010年宣布放棄計劃。
來到美國政府由特朗普(Donald Trump)掌權,為確保美國在未來天空探索上領先全球,他在2017年12月11日簽署「頭號太空政策指令」(Space Policy Directive 1)。要求NASA帶領美國太空重返月球,甚至為登陸火星做準備。特朗普要求給予太空總署2019年預算增至199億美元(約1552億港元)。
NASA正在退出地球近地軌道的發展,或在2024年將空間站移交給商業機構,並斥資數百萬美元,幫助美國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和波音等私營公司在未來數年建造載人太空飛船。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