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王儲.四】帝國殘留的軀殼 ── 英聯邦

撰文:陳冠東
出版:更新:

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年紀老邁,元首繼任問題早就成為組織擔心的問題。前秘書長麥金農(Don McKinnon)曾指自己在任期間與多名政府首腦私下討論過這問題,在多數情況下,他們都會得出奧巴桑喬的結論,現今這個說法得到實際行動證實,查理斯將繼任母親的英聯邦元首職位。

查理斯於四月獲正式通過,為下任英聯邦元首。(VCG)

由君王做實質領導人的大型國際組織甚為少見,但英聯邦就是一個由帝國演變出來的組織,它的成員絕大部分都是英國前殖民地。所以它到今日仍然被部分反對者稱為「帝國2.0」,所以英國政府處理英聯邦事務時往往顯得小心翼翼。

國際組織是自由主義的產物,王室則源於封建時代,兩者幾乎存在必然的對立,偏偏英聯邦合二為一,成為現世一道獨有風景。現今元首的繼承問題經各成員國同意後解決,這獨特融合也許最少會持續多一任。

(香港01製圖)

「帝國2.0」的迷思

可是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光環,尤其是新一代領袖已沒有生活在殖民地的記憶,英聯邦就更難維持。查理斯為繼承英聯邦元首一職,其實早於20多年前已需要參與更多英聯邦事務,亦早已跟隨英女王周遊列國,在她身後與民眾揮手,並代表女王出席英聯邦首腦會議。早前在澳洲黃金海岸舉行的英聯邦運動會,亦是由王儲代表英國王室出席。

對上一次英聯邦首腦會議在英國召開已是1997年,現年69歲的英國王儲在當時已正逐漸參與更多英聯邦事務。麥金農在自己的回憶錄上指「加強英聯邦與查理斯的聯繫」是他的工作重點之一,他當時安排各國總理、總統、首相與查理斯見面及開會,討論各地正面對的問題,並尋求王儲能協助的地方。

然而王儲認識英聯邦的做法,仍是以王權為中心,再以錢財或僅餘的政治影響力協助英聯邦成員解決問題。英聯邦始終未有刺激成員國之間以組織名義互相協作,到頭來仍是讓君主向前殖民地發施號令,這使得英聯邦無法成為一個廣受認可的組織,被標籤為「帝國2.0」亦是無可厚非。

連麥金農都承認,英聯邦只是一個沒有任何方向的組織。英聯邦自成立以來,其實從未找到過自己的定位,所謂宣揚民主價值和推動經濟發展,以英聯邦不多的預算根本無法完成,而成員國的多樣性,亦使這套價值觀並非每一個成員國都會採用。英聯邦在最近的首腦會議,確認各成員國須對抗氣候變化、消除女性歧視,加強貿易等,覆蓋範疇廣闊,但外界根本不明白組織能起的作用及存在意義。

英聯邦運動會上月於澳洲黃金海岸舉行,但未獲廣泛關注。(vcg)

英女王在此方面的營造可說是失敗的,她向來形容英聯邦就像「一個家庭」(Family),而家庭本身可以是不需方向,只需聽從長輩之言。英女王的「英聯邦家庭」概念,在2013年於斯里蘭卡舉行的首腦會議前表露無遺。多國元首因斯里蘭卡惡劣的人權狀况抵制會議,時任英國首相卡梅倫(David Cameron)及反對黨領袖文立彬(Ed Miliband)都希望英女王關注人權狀況,甚至抵制會議。英女王卻表示「就如每個家庭一樣,哪裏都會有不同意見,但無論它們多麼強烈地表達,它們都受友誼及共同經歷連結在一起」,拒絕抵制會議。

如果英聯邦是一個大家庭,那查理斯是否適合擔任「一家之主」就成疑問。家庭之首不獲大眾信任,或能力欠奉,結果可以是災難性的。英聯邦能續存到今日,最關鍵還是英女王適時運用英聯邦元首身份的能力,南非結束種族隔離、加納前總統羅林斯(Jerry Rawlings)因女王的勸告而打消違反憲法及永續統治的念頭,均是成功事例。

相比起英女王多年來對各國的事事關心,查理斯顯然未有足夠政治歷練及個人魅力讓其他領袖肅然起敬,他在未來動用英聯邦元首身份介入其他國家事務的能力讓人懷疑。

查理斯伉儷去年出席加拿大建國150周年活動,跟加國總理杜魯多的家人見面。(VCG)

英王室獨家外交武器

英國君主雖然是多國元首,但它只是個虛位君主,與斯威士蘭、汶萊等國的君主有相當大的差異。要發揮王室的政治影響力,英聯邦是其中一個主要渠道,查理斯未來能掌握此組織,就代表王室能繼續有途徑向多國直接發揮影響力,亦為英國增添一項獨有的外交武器。

4月中舉行的英聯邦首腦會議有47個國家首腦出席,其餘6國也派出外交部長為最高代表出席,是歷屆最多首腦出席的會議之一,比例亦比過往多屆高。然而,這種外交魅力更像是年事已高的英女王多年來累積的聲譽所帶來的,而非英聯邦本身的能量。她走後英聯邦或只會留下虛有其表的空殼。女王過於巨大的身影,亦令英聯邦營運資金大多來自王室,甚至秘書處大樓也是由她撥出。英聯邦更像是緬懷大英帝國逝去榮光的工具。

英國朝野都曾批評英聯邦,保守黨1960至70年代的重要成員鮑威爾(Enoch Powell)就曾指它為「過時制度的遺產」,甚至是「巨型鬧劇」。前首相貝理雅(Tony Blair)亦對英聯邦無甚好感,曾指英聯邦是大英帝國多餘的遺產。

英女王為早前的英聯邦元首會議舉行晚宴,親力親為接待各位領袖。(vcg)

脫歐派雙眼帶着的期望

在剛過去的首腦會議內,英國官員據報極力避免會議變成討論英國脫歐後的前途問題,以免讓外界覺得整個活動是場「帝國復辟」的遊戲。現任英聯邦秘書長斯科特蘭(Patricia Scotland)回應英國在脫歐後與英聯邦國家的關係時,只表明無論英國最後脫歐還是留歐,英聯邦始終會存在。會議前亦有不具名的會議組織者向傳媒強調,英聯邦不是一個貿易組織,明顯要與脫歐議題劃清界線。

英國將在明年3月底正式脫歐,屆時它將失去最主要的貿易拍檔。部分支持脫歐的人認為英國可利用英聯邦加強自己未來在國際舞台上的影響力。從數字看,英聯邦確實潛力巨大,成員國的人口總數佔全球人口三分之一,各成員分布世界各大洲,大部分更操同一種語言及法制。

可是英國與英聯邦的關係就如它們的貿易關係一樣疏離。在上述一切條件下,英國向英聯邦出口總值卻只佔整體9%,比歐盟的43%相差甚遠。英國目前仍是英聯邦最大的經濟體,但印度正在後面緊追,按其發展速度在短期內就會超越英國。另外,英聯邦的「家人」大部分都與英國距離甚遠,不利營商,因此英聯邦效應言過其實的味道甚濃。

劍橋公爵夫人凱特再誕麟兒,也為英國王室添了人氣。(VCG)

帝國是回不去的從前

英聯邦這個大英帝國殘留的軀殼與英國最大的關係,或者是兩者都正在尋找自己在國際舞台的定位。英國雖然聲稱會在脫歐後推動建設「環球英國」(Global Britain),但實質內容至今仍然未見。現在看到的只有首相文翠珊(Theresa May)、國際貿易大臣霍理林(Liam Fox)及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等人到處推銷英國未來的商業前景,但幾乎每次都會碰釘,只有加拿大等少數國家放出過正面訊號,成效甚低。

英國的外交無疑被脫歐打亂,否則也不會將冷待多年的英聯邦提上議程。英國在二戰後一直經營軟實力,承着解殖浪潮把自己塑造為人權捍衛者,在國際舞台發揮影響力。加上英國流行文化及王室的文化實力強大,英國在全球各地都有足夠可見度。印上英國國旗的商品俯拾皆是,下月哈里王子的婚禮廣受矚目,正是英國正面形象的表現。

哈里王子與馬克爾的婚事,仍受全球矚目,證明了英國王室的魅力。(VCG)

脫歐一役揭示了英國鮮為人知一面,令到原本散發文明光環的英國瞬間打破,超過半世紀以來向歐盟投放的大量外交資源,亦在那一刻化為烏有。政客拾起原本只有王室默默經營,近20年都無甚外交功績的英聯邦,更似是「臨急抱佛腳」,多於經深思熟慮的提議。屬脫歐派領袖的約翰遜,在2002年時更曾經寫出「英女王喜歡英聯邦的部分原因,是因為它定期提供了為她搖旗吶喊的群眾」,可見這位現任外相對英聯邦的重視程度亦有限。

現代一眾解殖而誕生的國家,甚至我們身處的香港都與大英帝國歷史密不可分。但現實世界負負不會得正,無方向加上無方向不會得出一個前進藍圖,英國距離正式脫歐只有一年,抱着多年來靠英女王能力生存下去的英聯邦,絕非出路。英聯邦要的是一個不需要靠王室,也能發揮影響力的方法,英國人要巧妙地動用在帝國時代留下來的遺產,迎回光輝歲月,還欠一點心思。

上文節錄自第109期《香港01》周報(2018年4月30日)《日落王儲 查理斯》。

《日落王儲》系列文章:

瀏覽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