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年輕人掀養生保健潮 亞健康常態捧紅「防猝死套餐」?
25歲的陳凌每天吃的「藥」比外婆還多。經常熬夜加班、辦公桌前成日久坐、壓力大時暴飲暴食,來到北京工作後的陳凌逐漸染上了各種慢性病症。一場慢性胃炎過後,擺脫不了亞健康生活卻又陷入健康焦慮的陳凌開始接觸各種保健品:從益生菌開始,再到魚油、輔酶Q10、硒片......
如今,每天幾種保健品不僅僅是陳凌的常態,也是許多內地年輕人的常態。
只要在小紅書搜索保健品,關於各種保健品功效、品牌以及個人保健品服用習慣的分享層出不窮。「27歲打工人的日常補劑」、「28歲每天吃10種保健品是什麼感受?」、「20+女大學生的養生內服」......保健品相關搜索條目下的筆記數量動輒數十萬、百萬,類似的標題隨處可見,不少配有排成一排的各類保健品的照片。
根據《中國青年報》2017年對1979名90後進行的調查顯示,近八成的受訪90後開始關注養生信息,並將養生消費視為日常生活的必要支出。
中國新聞網2022年的一項調查則顯示,年輕人正身體力行地成為當下養生消費主力軍,平均每位城市常住居民年均花費超過1000元用於健康養生,18至35歲的年輕消費人群佔比高達83.7%。比起年事漸高、體弱病多的老一輩,年輕人儼然成為保健品市場的主力。
類似的現象不僅限於國內,在美國,Z世代和千禧一代的年輕人近年來對保健品的熱情也大漲。根據市場調查公司Mintel去年發佈的一項調查,相比疫情前,近一半的千禧一代年輕人增加了維生素的攝入,增幅比美國人整體數值更高。
巴克萊(Barclays)的分析師Warren Ackerman表示:「如果你去看千禧一代和 Z 世代、去看看首要的指標,他們對健康和保健非常感興趣」。
在國內,《2022全家營養第四餐消費趨勢洞察》則顯示,年輕人的保健品需求涉及工作、日常生活及運動健身等不同方面,工作場景中,她們更青睞維生素,日常服用膳食纖維被選擇的比例最高,而運動瘦身場景下,鈣鐵鋅等元素補劑最受歡迎。
上海庫潤數據調研顯示,在購買養生保健品的90後中,普遍每天吃2-3種養生保健產品,超七成每月花費200元以上。
今年27歲的小路雖然對養生不算熱衷,但近兩年也購入了幾種保健品——魚油、綜合維生素、葉黃素。她對《香港01》記者表示,葉黃素是因為眼睛不舒服才買來吃,但維生素和魚油都是為了「日常保養」而買,更多是求個「心理安慰」。
「因為我又不吃魚,我覺得我身體裏肯定是缺乏一些元素的。然後之前皮膚不好的時候,醫生也會叫我吃b6。後來我就乾脆買那種多種維生素,全面開補。」但她也對記者說,自己並非每天堅持吃保健品,「開心吃幾顆」。
年輕人亞健康生活狀態
成日久坐桌前,經常熬夜加班,有壓力時暴飲暴食——來到北京工作一段時間後,陳凌開始胃痛。做了一次胃鏡檢查後,陳凌確診患上了慢性非萎縮性胃炎。醫生首先建議陳凌要忌辛辣刺激的食物,同時嚴禁熬夜。但這些醫囑在陳凌眼裏幾乎不可能實現:「飯量我可以減少,但不吃辣椒,相當於不讓我吃飯。不熬夜,等於要我丟掉工作。」
來自廣東的95後上班族王意雖然不吃辣,卻也沒能逃掉電商行業加班熬夜的宿命。開始心悸以後,她就開始買魚油,「吃了好一些」。最近長痘,她又在視頻網站上的知名的醫學KOL那裏「種草」了維生素ad、維生素e,再加上抗炎用的維生素b族等,加起來也有4、5種。
陳凌和王意絕非個例,內地醫學網站丁香園發佈的《2019國民健康洞察報告》中的調查顯示,在各個年齡層的人群中,90後對自己的健康評分最低。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去年對逾千名年輕受訪者進行的調查顯示,年輕人普遍存在長期久坐、經常熬夜、缺乏運動這三大不良生活習慣。
防猝死保健品套餐盛傳
亞健康生活狀態下,內地社交媒體一度盛傳一套「防猝死套餐」,其組合雖有各種版本,但主要包含輔酶Q10、魚油、葉黃素、複合維生素這4種保健品。據指,這種套餐來自韓國,而服用這一套餐的韓國人,工作一天後還能到網吧、酒吧嗨到第二天凌晨,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仍保持活力。
陳凌雖然沒有跟這個套餐服用,但必要的4種保健品里他也佔了2種。當一碗油辣可口的麻辣燙入胃,陳凌便拿出一顆益生菌吞下。註定要熬夜的那天,魚油和輔酶Q10也會派上用場。
保健品是否有效,陳凌說不清楚:「它們(保健品)就像薛定諤的貓(Schrödinger's cat),胃連續幾天不疼或熬夜不心慌的時候,我覺得它們是有用的。」他意識到,保健品最大的幫助是「能夠自欺欺人」,專治自己的心理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