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提前大選:歐洲議會選舉何以對法國政治造成前所未有的衝擊?
6月9日晚,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在一次出人意料的全國講話中告訴法國公民,他「決定通過投票把選擇議會未來的權利還給(選民)」。馬克龍的這番話是針對極右翼國民大會在歐洲大選中的歷史性崛起而說的,其崛起引發法國國會解散以及6月30日和7月7日的緊急選舉。The Conversation France的Clea Chakraverty採訪了法國議會專家Julian Robin,以了解這一決定對法國政治意味着什麼。
受訪專家為蒙特利爾大學政治科學博士Julien Robin
(編按:法國大選6月30日舉行第一輪投票,出口民調顯示,馬林勒龐(Marine Le Pen)領導的極右翼國民聯盟(RN)以約34%得票率勝出。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領導的中間派聯盟則大敗,預計將獲得21.5%至22.4 的選票,排在第三。)
記者: 歐洲的選舉結果為什麼會對法國議會產生如此大的影響?
Julien Robin:長期以來,歐洲投票被認為是「次級選舉」(second order)——這是政治學家Karlheinz Reif和Hermann Schmitt為描述1979年首次歐洲選舉而創造的術語。這些選舉不是全國性的,選民投票率往往低於「一級(first-order)」選舉。
然而,自2014年歐洲選舉以來,選民投票率一直在上升,達到42.43%,比2009年高出1.8個百分點。2024年的投票證實了這一趨勢,投票率會比2019年更高(超過2019年的50.12%2.5個百分點)。投票率現已達到1994年歐洲選舉以來的最高點。
加強歐洲選舉的另一個因素是2019年的投票制度改革。法國的歐洲選舉代表以前分為八個大區選區,而現在的投票系統只包括一個全國選區。這使選民能夠更好地認識候選人以及相關議題。
最重要的是,這些選舉現在已成為對馬克龍的全民公投,以及各種政治力量——尤其是國民聯盟(National Rally)、左翼政治家梅朗雄(Jean-Luc Mélenchon)的不屈法國黨(France Unbowed)、甚至中間派的復興黨(Renaissance)——的選舉跳板。
最近幾天,通過電視辯論的形式,我們可以看到選舉進一步呈現出全國性的特點。例如,5 月24日極右翼候選人巴德拉(Jordan Bardella)與總理阿塔爾(Gabriel Attal)之間的辯論,以及馬克龍提出的在歐洲大選競選活動中與馬林勒龐(Marine Le Pen)辯論的建議。這些事件與2022年的總統大選如出一轍,甚至也可能是對2027年總統大選的預示。
記者:法國議會上一次解散是在什麼時候?當時的事件對當今法國政治有什麼啟示?
Julien Robin:上一次解散議會要追溯到1997年,由前總統希拉克(Jacques Chirac)發起。他的意圖是為總統在國會中的多數派注入新的活力,這是因為在1995年反養老金改革和1997年反削減赤字計劃的大規模示威遊行後,其國會多數支持被削弱。當時,國會中的多數在嚴格意義上並非總統希拉克的多數。它在1993年選舉中產生,當時希拉克總統還未當選國家元首。希拉克試圖通過投票來激勵選民,但他的決定最終導致了由若斯潘(Lionel Jospin)領導的多元左翼(Plural Left)政府的上台。
政治上,由於馬克龍政府在國會中屬於少數派,這對他來說是個棘手的問題。因此,為了強行通過不受歡迎的措施,政府不得不越來越多地依靠援引憲法第49.3條繞過國會。與此同時,關於不信任投票的傳言也越來越多。更不用說國會中數量激增至十個的政治團體,也讓政府很難在法案表決中穩定獲得多數票。
我們可以認為,馬克龍解散國民議會的決定是正確的。畢竟,總統最喜歡搗亂。此舉可以理解為一種權力展示,通過立法選舉的形式將話語權交還給選民。
記者:國民議會現在的利害關係是什麼?
Julien Robin:觀察家們將關注的一個問題是,2024年6月選舉後,國會是否依然會像2022年6月時那樣四分五裂。當時,國會分裂成十個黨團,這在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的歷史上是沒有先例的。新的構成將對國會的工作流程產生實際影響。
對各政治團體而言,有幾個問題岌岌可危:
左翼:這些選舉將決定生態和社會人民新聯盟(NUPES)內部各利益相關者間的新權力平衡。生態和社會人民新聯盟是2022年成立的法國左翼選舉聯盟,包括不屈法國黨、法國共產黨(PCF)、社會黨(Socialist Party)、綠黨和其他小黨。2023年10月,不屈法國黨拒絕將哈馬斯定性為恐怖組織後,該聯盟一直陰雲不散。現在,歐洲大選後,不屈法國黨黨的權力被轉移到社會民主黨人手中,使其升至第三位。而綠黨則失去了大量支持。選舉結果一公佈,綠黨候選人圖森(Marie Toussaint)和其他左翼人士就呼籲就聯合名單展開討論。
對於國民聯盟來說:雖然共和黨在2023年12月委託進行的一項秘密民調預測,如果提前舉行大選,國民聯盟將獲得多數席位,但真正的問題是國民聯盟能否在國會中獲得真正的多數席位並成功上台,而這是獲得政府信任的必要條件。國民聯盟在歐洲選舉中去的的優異成績(領先目前多數黨16個百分點)為提前選舉創造了真正的跳板。
復興黨:馬克龍2022年連任後,後馬克龍時代的問題隨之而來,在這樣的形勢下,復興黨將不得不考慮其政治定位,尤其是在地方一級與共和黨結成選舉聯盟的可能性。這可能已成定局,復興黨秘書長塞茹爾內(Stephane Sejourne)今晚向法新社宣佈,多數派「不會推候選人」來與「屬於共和黨陣營」的卸任議員競爭。
問題在於,在七年時間裏,總統所屬的政黨從2017年在國會中佔最大多數,到2022年成為相對多數,發展成可能淪為反對黨。
此外,共和黨面臨的挑戰是,在知道該黨剛剛在歐洲大選中取得最差成績的情況下,該黨是否仍將是一支真正的國家政治力量,最重要的是,如果共和黨在下屆立法選舉中取得成功,將採取何種立場。
記者:總統解散國民議會的決定會被視為承認自己的軟弱嗎?總統黨的戰略是什麼?
Julien Robin:馬克龍既承認了自己的軟弱,也預料到了不信任投票的可能性——國會中的某些團體在幾個月前就已經表明這一點。這也預示着馬克龍總統將經歷第五屆議會期間所有前所未有的局面:最大多數黨,然後是少數黨政府,現在是解散。
是否有可能與國民聯盟共存?或者,我們甚至可以想像法國政黨制度的徹底變革?
Julien Robin:與國民聯盟共存是可以想像的,但我們必須看看提前舉行的大選之後會發生什麼。政治學家Bruno Jérome、Philippe Mongrain和Richard Nadeau認為,法國的政黨制度正在四極化。四個集團分別是傳統的左派和右派,以及馬克龍式的中間派和國民聯盟。從現在起,歐洲大選將促進各集團內部的矛盾:
國民聯盟:是否應該推行「正常化」戰略,哪怕這意味着失去「復興黨」的選票?
右翼: 為了在政治上生存下去、同時最大限度地擴大其在議會中的影響力,它應該與誰結盟(或至少達成協議)?
馬克龍主義中派: 這個看上去已經苟延殘喘的政權如何能在第二個任期中重塑?
左翼(整體): 是社會黨還是不屈法國黨路線佔主導地位?人氣持續增長的François Ruffin(編按:不屈法國黨議員)的出現,是否意味着左翼存在第三條道路?
歐洲大選從未對法國政治產生過如此大的影響。
本文轉載自The Conversation,香港01獲授權編譯,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點擊閱讀英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