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低估的中國時尚教母:宋懷桂 致信周恩來成首個跨國婚姻者|M+

撰文:一条
出版:更新:

宋懷桂,中國最早的時尚教母、視覺文化先驅、跨國婚姻實踐者,朋友圈可謂驚人:姜文、張藝謀、鞏俐、尊龍、鄧麗君、昆汀、崔健......20年前,她在中國文學、藝術、電影和時尚界幾乎家喻戶曉,如今,卻鮮少有人知道這個名字。

7月29日起,全球首個宋懷桂回顧展「宋懷桂:藝術先鋒與時尚教母」落地香港M+,以五個部分、320多件展品,揭秘這位傳奇女性鮮為人知的精彩一生。一条探訪展覽現場,與策展人皮力、宋懷桂的女兒宋小虹(Boryana Varbanov),回顧了宋懷桂的動人往事與被低估的影響力。(點擊放大瀏覽)▼▼▼

+23

編輯:宋 爽(一条) 責編:朱玉茹(一条)

01 新中國第一例跨國婚姻

1954年,宋懷桂考入了中國美術的最高學府——中央美術學院的油畫系。這在當時是個相當罕見的選擇:大多數年輕人都夢想成為軍人、工程師和醫生,直接參與建設百廢待興的國家,而她卻從高中起就鐵定了心要當藝術家。在央美,她結識了那個時代最重要的一些人:她的兩位老師,董希文和沈從文;她的鄰居,黃永玉;比她低一屆的袁運生……董希文十分賞識她:「別看你是一個瘦瘦的女孩,畫的畫卻有千斤重!」

大學二年級時,學校指派有英語基礎的宋懷桂幫助保加利亞留學生萬曼(Maryn Varbanov)適應學習環境。在對彼此的好奇與共同的藝術追求中,他們很快陷入了愛河。如今比比皆是的跨國戀愛在當時卻是禁忌。宋小虹聽父母多次講述過這段「地下戀情」。「父親把邀約的紙條偷偷夾在書裏。母親看到後,用髮型作為『秘密信號』回覆,梳一根辮子是見面,兩根是不見。」

渴望結婚的兩人不知不覺間掀起了滿城風雨。「學校極力反對,讓母親寫保證書不再與父親來往。外交部甚至將她的家庭情況告訴保加利亞大使館,兩方一起施壓。」但宋懷桂絕不是對命運服輸的人。「她鼓起勇氣給周恩來總理寫了一封信。周總理回了一封很温暖的信,寫道,沒有哪一条法律不允許你們結婚,你自己要決定能不能接受一個別的文化,同時還保留自己的。她心裏一直記得這句話。」

這場「風波」最終在1956年以「新中國第一例跨國婚姻」作為完美結局收尾。兩人對彼此文化的尊重,也體現在婚禮的形式上:婚禮分兩場,一場是在大使館的保加利亞式婚禮,賓客喝的是保加利亞產的葡萄酒;一場是由央美代理院長江豐主持的中式婚禮,老師董希文送來的禮物是裝在漢代玉印盒裏的一對刻有兩人名字的印章。婚後不久,女兒出生,20歲的宋懷桂跟隨丈夫前往陌生的保加利亞首都索菲亞定居。生活條件雖不算優渥,日子卻過得有滋有味。

「他們常常創作藝術、舉辦展覽,很快成為了索菲亞文藝界最受歡迎的人物。他們的家幾乎不鎖門,朋友可以隨時來聊天、看畫冊,宋懷桂會為他們準備中式茶點。」皮力告訴我們。在宋小虹的記憶中,母親是一個無比勇敢、堅強的女性。「我小時候得過小兒麻痹症,母親專門去學了中醫幫我治療。」唯有一次,宋懷桂不小心將辛辛苦苦賣畫的錢全部弄丟了,她絕望痛哭。「父親的反應卻出乎意料,他說:『親愛的,不過是錢罷了!我們還年輕,一切都可以掙回來。』」

同場加映:Punk=反叛?速讀1970龐克文化的人生哲學 3步打造Punk的混亂美學(點擊放大瀏覽)▼▼▼

+9

02 中國最早的時尚教母

70年代,在參加了洛桑國際壁畫雙年展後,宋懷桂和萬曼名聲鵲起,受邀前往巴黎參加藝術駐留項目。在巴黎,宋懷桂的朋友圈進一步擴大:趙無極、曾海文、林玉香、貝聿銘……儘管在藝術圈內人盡皆知,兩人的生活卻十分艱苦。房租、作品材料費、孩子的教育支出都必須精打細算。創作時材料不夠,甚至要把自己毛衣上的羊毛拆下來編到作品中去。

此時,一個千載難逢的機遇擺在了宋懷桂面前:家喻戶曉的法國服裝設計師皮爾·卡丹(Pierre Cardin)打算打入中國市場,希望找到一位獨具人格魅力,並對兩邊文化都有所了解的女性回到北京作為代理人,宋懷桂正是他的不二之選。繼續留在巴黎創作藝術,還是放棄自己的夢想,開啟新的可能性?宋懷桂選擇了後者。「實際上,她是把自己的藝術夢想犧牲掉了。」皮力向我們感嘆。

「當時的中國人沒有『時尚』這個概念。大家都穿着綠色軍裝或者藍色棉布套裝,像看外星人一樣看着穿牛仔褲的我們。」這是宋小虹跟隨母親回到北京後,對這座城市的第一印象。宋懷桂做的第一件事,是在天壇公園建立了一間皮爾·卡丹陳列室。這也是中國第一家開在古蹟旁邊的西方服裝商店。

第二件事,是組建了中國第一支模特隊。「她計劃為新開的商店組織一場時裝秀。場地定好了,政府批文下來了,唯一的問題就是沒有模特。一是模特在當時的中國幾乎是不存在的職業。二是皮爾·卡丹的衣服是按照歐洲人尺寸設計的,對中國人來說太大了。」皮力告訴我們。宋懷桂靈機一動,到北京什剎海體校的籃球隊和排球隊,或是直接在街上攔下那些身材高挑、氣質出眾的年輕人。「沒有模特訓練經驗,就讓朋友從法國寄來了錄像帶依葫蘆畫瓢……很多人不看好這場走秀,她卻告訴模特們要『自重、正經、不卑不亢』。」這批模特中的八位女性,在1985年參加了巴黎時裝周,是時裝周史上第一次有中國模特登台。

第三件事,是在中國建立了大量外國品牌服裝生產廠商。「皮爾·卡丹很快從價格高昂的高定時裝,變為了普通人也消費得起的成衣。它幾乎雄霸了整個80世紀的進口成衣市場。每個人過年的時候都想要一套皮爾·卡丹。」首次將時尚概念和外國時裝品牌引入中國的宋懷桂,因此被稱為中國最早的「時尚教母」。「她讓一片灰藍的首都披上了繽紛色彩;她培養出了中國首批受到專業訓練的模特,體現了男性和女性各自的獨特美感,讓中國人從男女都一樣的條條框框中走了出來。可以說,很多女性的生活因為她而改變了。」

同場加映:10部必看時裝紀錄片推介 揭露LV、CHANEL、Valentino等名牌秘辛(點擊放大收看)▼▼▼

+16

03 朋友圈最厲害的名媛

1982年,宋懷桂開始思考另一個問題:時尚已經被引進了中國,能否把西方的生活方式同樣引入中國?將巴黎的馬克西姆餐廳幾乎原封不動地「搬」到北京,是宋懷桂給出的答案。巴黎馬克西姆餐廳成立於1893年,後以「新藝術運動」的風格翻新,成為巴黎各界名流、潮流先鋒聚會的重要場所。「與巴黎一樣,北京的馬克西姆不僅僅是一個餐廳,它其實是塑造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大家有夜生活了。」皮力向我們解釋。

「宋懷桂與客人交好,幾乎成為了北京的社交女王。有外國導演和演員來,宋懷桂就會去找中國的導演和演員參加飯局;有外國舞者來,就找中國舞者入席。一來二去,馬克西姆彙集了最前沿的藝術與流行文化,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的重要場所。」這裏見證了80年代中國電影業的發展。最前衛的電影明星,比如梁家輝、劉曉慶、鞏俐、姜文、《紅高粱》的導演張藝謀,都是宋懷桂的座上客。

當時名不見經傳的導演米家山準備開拍荒誕喜劇片《頑主》。宋懷桂為戲中的時裝秀提供了十幾位模特,還邀請法國時尚品牌迪奧為劇組提供化妝品。意大利導演貝託魯奇(Bernardo Bertolucci)在構思《末代皇帝》的劇本時常常在馬克西姆就餐。「他就說,宋懷桂你一定要來演隆裕皇后,他覺得這是他最好的角色。」馬克西姆也成為了中國搖滾樂的聖地。那時搖滾樂無法在普通場所演出,宋懷桂被崔健等一眾搖滾樂手「活出自己模樣的幹勁」打動,決定為他們提供表演場地。

每周六晚上十點,馬克西姆送走了衣冠楚楚的外交官、商人和官員後,舞台周圍的桌椅會被撤掉,留出一個小舞池。觀眾在表演中不再正襟危坐,而是站起來,像西方參與派對的年輕人一樣,將身體與喉嚨投入音樂中。崔健曾回憶在馬克西姆表演的日子:「在那裏的演出和生存沒太大關係,主要是為了在派對上見到朋友,大家特別開心,覺得是一種生活方式……現在回看,覺得自己踏上了邁向國際化的台階。」

當宋懷桂為了皮爾·卡丹商店與馬克西姆餐廳忙得團團轉時,1989年,丈夫萬曼在工作時從梯子上摔下,在醫院檢查傷勢時,意外發現已經是肺癌晚期。幾個月內,病情卻迅速惡化,萬曼離世。他臨終前對未完成之事的滿心遺憾讓宋懷桂開始回望前半生:消瘦甚至略顯蒼老的自己早已不是當年意氣風發的少女。生命如此短暫,要抓住此刻,實現那些未實現的夢。

同場加映:進軍荷里活卻被罵辱華?認識第1位美國貨幣上的華裔女性——黃柳霜(點擊放大瀏覽)▼▼▼

+25

04 中西文化的使者

早在生活在巴黎時,宋懷桂就有一個深藏於內心的夢想:重新激發中國人對傳統文化的愛。經過了十餘年對西方文化的效仿,宋懷桂意識到,東方不是西方,一味學習西方,並不能讓中國變得更好。而出演《末代皇帝》的經歷,更是徹底激發了她對歷史與傳統文化的熱情。

1993年,她拿着大學時期的老師沈從文的著作《中國古代服飾研究》,走訪敦煌、少林寺、龍門石窟等歷史名勝,一點點地復原出唐朝至清朝的服裝。這種規模的項目通常由博物館組織,但宋懷桂卻憑藉着一己之力完成。她不僅花掉了大部分積蓄,後來還變賣了部分藝術藏品。

歷時四、五年時間、近300套傳統服飾,這一項目最終以《五朝霓裳》時裝秀呈現:從粉墨春秋的清朝開始,經過鐵馬秋風的元朝,一步步倒敘至日照中天的大唐盛世,中間穿插傳統舞蹈、少林功夫與雜技表演,剛柔並濟。

在上海大獲成功後,《五朝霓裳》在澳門、曼谷、聖保羅、巴黎等城市演出了二十多場,「塑造了一個多元文化、世界主義的中國形象……如果說1985年模特試圖展示的是披上西方外衣的中國女性形象,那麼現在帶來的是更加傳神的傳統形象。2000年後唐裝的流行和當今漢服的流行,都受到了這場展覽一定的影響。」皮力說。這也與當時中國申辦奧運會時所渴望打造的「傳統與現代並存」的國家形象不謀而合。

遺憾的是,宋懷桂還未親眼見證奧運便匆匆離世。她在2005年不幸被診斷患上癌症,從此避不見客,次年於北京去世。在彌留之際,她依舊認為自己不會被命運輕易打倒,她對子女說:「我會渡過這個難關,你們不要再哭了。」

同場加映:四川藝術家用金箔、寶石畫女財神爆紅 被遺忘的中國巖彩得以重光(點擊放大瀏覽)▼▼▼

+47

05 最真實的宋懷桂

在策展人皮力的心中,宋懷桂對中國視覺文化的影響力遠遠被人們低估。而在當今,重新敘述、討論宋懷桂的故事也有着更深遠的意義。「宋懷桂去世後,她的故事隔三差五就被媒體翻出來,重新打造一番。人們津津樂道她的婚姻、她和導演明星的關係,與那些毫無依據的奇聞逸事。」

「舉辦這個展覽,一方面是想呈現宋懷桂最真實的、被誤解的那一面。比如傳聞說她是政府高官的女兒,但其實她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家庭,是靠自己的努力、堅強一步步走過來的。」「受到她影響的人,如今很多都在世界舞台上活躍着,但她卻一直不為人所知。大部分人聽到她的名字都會問,宋懷桂是誰?這個展覽其實就是來回答這個問題。」

「更進一步來說,這個展覽不僅僅是關於宋懷桂的,也是關於一位中國傳統社會的女性,如何獲得自己的解放,蜕變成一個當代的獨立女性,一個藝術家、企業家、文化大使;更是關於圍繞在她身邊的這個時代最偉大的人,與整個中國在改革開放前後視覺文化的變化。」

「我最希望今天的年輕人,看完這個展覽之後,能感受到宋懷桂和那一代人的能量,在一個艱難、封閉的環境中,闖出一条屬於自己的道路。」

【本文獲「一条」授權刊出,歡迎關注:https://www.facebook.com/yitiao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