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店17年堅持不賣新書 台灣二手書店老闆:舊書乘載的回憶無價
隨著閱讀習慣以及消費習慣的改變,許多書店紛紛歇業或轉型,但卻有一家不賣新書的二手書店,堅持推廣紙本閱讀的美好,自 2002 年創立後,先後落址於天母、士林、公館等地方後,在成立 17 週年之際告別公館店搬遷到赤峰街 41 巷中。拿起書架上的二手書,上面的註解以及閱讀痕跡,心中不自覺好奇「這是誰的書?」,胡思書店名字就來自 Whose Books,秉持著推廣閱讀及知識再生的定位,希望大家能從中找到舊書的收藏樂趣。
找二手書就如同尋寶般,同一本書會有不同的版本,或是書中會留下上個人得眉批及註解,這都是二手書的樂趣。
新的胡思書店選在選在赤峰街巷弄 70 年歷史的老屋,以及擁有一樓到四樓的寬敞間,創辦人蔡能寶(大家都稱叫她寶姐)「公館是一個傳統人文薈萃的地方,學校多、獨立書店也多,但赤峰街這邊是一個新的年輕聚集地,一個很有生命力,到處都是驚喜的地方,希望搬到赤峰街這邊會有不一樣的發展。」除了收藏各式舊書外,特別的是在四樓設有可以喘息的咖啡聽以及樓中樓的展演空間,「這是我的堅持,從天母店開始都會保留一個咖啡區空間,閱讀需要一個可以讓心靈沈澱的地方。」隱藏在書店裡,被周圍書香以及咖啡香擁抱,確實是個人讓心情放鬆的地方。
從天母起家,擁有豐富的外文書收藏
依著書店主人喜好、性格不同,每一家店各自都有想要傳遞的理念,也散發出不同的氛圍及個性。胡思書店不限店裡的選書類型,從文史哲學、藝術企管至財經等類別書籍都能在胡思裡找到,「這是一家綜合型書店,收到什麼書我們就販賣什麼。」而從天母起家的胡思書店,地理位置關係接觸到許多外國客人,因此比起其他書店擁有更多外文書,也成為胡思書店的特色之一。
雖然是舊書書店,但寶姐一直在思考要如何活化這跟空間,提高大家來舊書店的機會,因此從 8 年前,在胡思書店裡每個月定期舉辦人文講座,主題以藝術及文學為大宗,邀請各式作家、藝術家等來書店與讀者交流分享,至今舉辦 90 多場,就連在新址還沒裝修好的混亂搬家時期也堅持舉辦。
Q:書店這樣的空間,對你來說是怎樣的存在?
「你會注意到一個空間跟閱讀之間彼此有很大的關聯,像是先前天母店是一家社區型書店,很多人把書店當作家裡的書房,經過的時候就走進來看一下,印象最深刻有位媽媽,在晚上八點鐘左右固定會出現,我好奇問她原因,『八點前我把時間留給家人,八點後成為疼惜自己的時間,所以我就會來我喜歡的書店。』很多客人會問能不能坐在地板上,這代表這個空間讓他感到放鬆,我覺得書店就是要讓人感到放鬆,閱讀是一件日常生活的事情,是生活的一部分。」
書店就是要讓人感到放鬆,閱讀是一件日常生活的事情,是生活的一部分。
Q:有人說這是紙本式微的年代,書本一直吸引你的地方是什麼。
「我這個年代接觸的書型還是以紙本為主,現在遇到最現實的問題是,逐漸有年紀後,看電腦螢幕會有點疲勞,紙本對我來說比較有溫度,觸感是不一樣的,尤其遇到早期鉛字版本,能感受到字的凹凸。」
Q:閱讀帶給你的樂趣?
「我很建議大家看書的時候可以寫下在旁邊註記或畫線,可能五年、十年後才回過頭來看同樣的一段文字,觸動的感覺會很不一樣,像是我現在看我以前閱讀的註記,會驚呼為什麼我會寫下這樣的一段話,覺得甚至驚呼自己文筆怎麼會這麼好,這是一種紀錄,也是紙本迷人的地方。」
很多人問我為什麼要開二手書店而不是販售新書的書店,除了因為我們延續我們家族精神外,二手書店比起新書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只要關於人的部分像是回憶,就是無價的。
最近有越來越多實體書店遇到經營困境,轉型為網路型態的消息,少了能直接觸摸紙本,感到可惜之餘,不免思考現代人的的閱讀習慣的改變。從天母、士林、公館來到南西商圈,胡思書店見證了台灣閱讀習慣的改變,他們透過策展、講座及空間利用,讓書店的價值能更深入的傳遞,與寶姐的訪談,看到她對於紙本的熱愛及堅持。近年來赤峰街聚集越來越多年輕人,不妨有空走進赤峰街 40 巷,感受寶姐用心打造的胡思書店。
胡思二手書店南西店
IG:@whose.books
地址:臺北市大同區赤峰街 41 巷 7 號
營業時間:12:00~21:00
【本文獲「KEEDAN」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