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用尿兜】戶外如廁空間談平權解放 也解決女廁排長龍問題

撰文:趙紀瑩
出版:更新:

公共廁所除了是城市規劃的一部份,亦是性別爭論場域。不論是設立性別友善廁所,還是有關增加女性廁格的公共討論,都與近年大眾性別意識抬頭有關。
香港性別風氣縱然尚算保守,但還是能借鑑外國設計,拓闊對城市空間的想像。最近,兩位外國設計師就推出為女性而設的「Lapee」尿兜,供舉辦大型戶外活動時使用。
設計除為解決女廁廁格不足的問題外,亦將平權意識融入其中,至於是否適合用於香港,就實在見人見智。

兩位外國設計師推出為女性而設的「Lapee」尿兜,供舉辦大型戶外活動時使用。(Dezeen)

公共廁所一直處於「公」、「私」領域的交界處。廁所既是公共空間規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同時亦為私隱不容冒犯的領域。而在這個「公私不分」的場所中,性別政治就成為了一大議題,規範大眾的生活日常。

近年性別平等意識抬頭,不論是設立性別友善廁所,把跨性別人士的需要納入城市之中,還是像國外所提倡的「平權規劃」,着力解決女廁因廁格不足、長年排隊的問題,種種均與性別空間有關。

外國早有共融廁所,照顧跨性別以至傷殘人士所需。(The Guardian)

其實,「無性別廁所」等討論在國外早就甚為普及,單在美國,就有超過150所大學設立了中性廁所,打破公共空間中的性別二元框架。在香港,香港大學亦早於2016年前首設無性別洗手間,不過時至今日,若要將措施放於本地廣泛推行,相信仍會引來不少反對聲音。假如完全推翻兩性隔離的城市政策在香港暫不可行,借鑑保留兩性分野,但提高女廁開放度的設計,又能否擴闊大眾對香港公共空間的想像?

最近,兩位外國設計師Gina Périer和Alexander Egebjerg就推出為女性而設的「Lapee」尿兜,供舉辦大型戶外活動時使用。大家若曾在港參與Clockenflap、Pink Dot等大型戶外活動,應該不難發現,女廁往往因廁格不足,門外總是大排長龍,而女性的輪侯時間,更隨時是男性數倍以上。不過據統計,高於九成等候如廁的女性,不過稍感尿意,而如今女廁設計,卻未有如男廁般,在空間上有着明確的「大小二便」之分,等候時間難免更長。

女廁設計不時因廁格不足而大排長龍,等候時間甚長。(VCG)

有見及此,兩位設計師構想出「Lapee」女性尿兜臨時廁所。廁格用上可循環再用的PE塑膠物料製成,粉色外觀格外搶眼。整座臨時廁所共設三格,外形呈扇頁形狀,經精密計算,即使未有門檔,仍能確保外面不能直視進內,保障使用者私穩。設計師顧及女性需要,特別加高60cm底板,讓女生能以半蹲方式如廁,更為方便。此外,二人亦特意把平權觀念融入設計,一方面增加廁格開放度,「賦權」女性走到公共空間,另一方面以「尿兜」為藍本,明顯有打破兩性刻板印象之意。

如此前衛設計,其實已在法國、挪威、丹麥等地的大型戶外活動上派上用場。每座臨時「尿兜」淨重不過200公斤,內設1,100公升大缸,可供3,500人次使用,實在非常貼合外國戶外活動所需。如此設計,放於性別風氣尚算保守的香港,相信還是會引起一番爭議。但從國外設計反思香港公廁規劃中的種種「理所當然」,拓闊對公共空間的想像,亦是未嘗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