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帶你油麥田》:揭示梵高的一生
梵高留給後世的,除了畫作,亦有他寫給弟弟Theo的信件。電影《梵高帶你油麥田》由荷蘭梵高博物館內的幾位工作人員、加上口述梵高寫給弟弟Theo的信件,配以英國演員飾演的梵高,去講述梵高短暫卻又起伏跌宕的一生。還記得電影中令筆者最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博物館策展人的一番話:「梵高不喜歡他的姓氏,他希望別人以Vincent這個名字認識他,而不是梵高(Van Gogh),所以他畫上的簽名都是寫Vincent。」也許,梵高在藝術路上走得太快,未有人能真正了解他的藝術世界。對於梵高,我們都認識他的畫作,但他的一生,則未必人人知曉。
梵高可說是世界上最有名的畫家,《星空》、《杏花盛開》、《向日葵》等畫作相信無人不曉,其實,他在27歲才正式成為一位畫家,在37歲之齡去世,但在他短暫的人生中已創作出無數畫作。
梵高的畫家之路
電影把鏡頭聚焦在梵高較早年的生活。在成為畫家之前,梵高曾在名為Goupil & Cie的銷售藝術品公司工作,期間,他利用了自己的空餘時間去畫畫,後來在弟弟Theo的鼓勵下,在27歲時正式成為了畫家。梵高在Goupil & Cie工作了七年,被解僱後曾在比利時一個礦業興盛的城市Borinage居住,以當地的礦場、枯樹等景色作畫。
在正式當上畫家的初期,梵高主要在荷蘭生活,他鍾愛大自然,對比起大都市的繁華,更喜歡小城市的恬靜;相比起燈紅酒綠的都市,更鍾情樸素的農舍。他認為農耕的人比起城市人更接近大自然,因此,在荷蘭的時期,不少作品都與景色、農田、農民有關,當中包括名著《吃馬鈴薯的人》(The Potato Eaters)。這幅梵高早期的作品色調較為灰暗,與後來的《星空》等畫作在用色上有明顯的差別。梵高在他32歲時創作出《吃馬鈴薯的人》(在荷蘭城市Nuenen創作),畫中描繪了當時勞動階層的生活,薯仔是他們的主要糧食,從熱騰騰的薯仔冒出的水蒸氣、各人的神態、尤其是手勢的描繪,都十分精確。
之後,梵高曾到比利時的Antwerp學習美術,不過對於學校的學習模式,他並不喜愛,因此在中途便離開了比利時,在1886年去到法國巴黎。在巴黎,梵高認識了更多的繪畫手法,受到法國藝術家Adolphe Monticelli的影響,畫風亦開始轉變,他用上了更鮮明的色彩以及粗線條的畫法,變成了梵高最為人熟悉的畫風。不過,他始終不喜歡大城市的喧鬧。所以他之後移居到了一個名為Arles的地方,住進了小黃屋(Little Yellow House),並邀請了Gauguin與他同住。可惜,二人的相處並不順利,在一次的爭吵中發生了「割耳事件」,後來他自願進入位於Saint-Rémy的精神病院,期間完成了《星夜》,之後移居到巴黎附近的一個小市鎮Auvers-sur-Oise,希望可以拉近與在巴黎的弟弟的距離。在那裡,梵高喜歡到大自然中作畫,而最後,他選擇了在麥田園中自盡,結束了他短暫的一生(至今,梵高是自殺抑或他殺仍存在爭議,有不少學者提出了梵高是自殺的種種疑點,不過,較多人偏向自殺的說法而電影是亦以自殺的角度去描述)。
梵高一生都在疾病和困苦之中渡過,長期吸煙加上不良的飲食習慣令人的牙齒健康狀況很差,同時,他亦備受精神疾病折磨。梵高未必是最有天份的畫家,不過可以肯定是,他是最好學的畫家。仍記得劇終時,梵高說:「生命是短暫的,而藝術是永恆。(Art is long and Life is short)」在梵高心中,探索藝術的道路是永無休止的。
梵高與時裝
在百多年後的今天,梵高成為了家喻戶曉的畫家,而他的畫作,亦經常被套用在時裝上。
藝術與時裝不可分割,多年來有不少品牌推出過梵高系列。梵高博物館自己就已經推出了不少梵高畫作的紀念品,除了衣服,還有耳環、抹布、水樽等等。而以往亦有不少品牌曾與梵高聯乘,月前梵高博物館與Vans合作,推出了一系列的產品,當中包括經典Old Skool鞋款、衛衣、cap帽等。中國品牌LILANZ亦推出過聯乘系列,把梵高的名畫印在不同的衣物上。美國品牌Rodarte早在2012年就以梵高畫作作為靈感,融入衣服之中,除了直接把畫作搬到衣服上,亦以梵高畫作中出現的色彩作為衣服的色調。
資料來源:《梵高帶你油麥田》、網上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