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區色、香、味:慾望投射於時裝與餐桌上

撰文:張凱祺
出版:更新:

1988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芭比的盛宴》(Babette’s Feast),雖然是以食物作主題的電影,但並非直白地說出有多好吃,卻是透過演員的表情、對話、衣飾及場面調度,表達出桌上食物的色香味,穿過鏡頭撐起了整場精彩的盛宴。

Burberry乾濕褸、Paul Smith西裝外套、西褲、Atelier Swarovski by Christopher Kane耳環。

今回時空一轉,從1987年來到當下灣仔餐廳The Pawn,其前身是逾百年歴史的和昌大押,一棟仿如停頓港英時期的舊式建築。城市化身成巨大容器,讓我們遊走當中。這個旅程豈單靠一份英式菜單得以盡錄?享受別出心裁的空間佈局、衣著、以至送往口中的食物,根本就是一趟超越五感 (視覺、嗅覺、味覺、聽覺及觸覺)的時尚飲食旅途。

Simone Rocha連身裙。
Vivienne Westwood麻質上衣、Paul Smith恤衫。

一物又豈止是一道食物?
試幻想某天富貴起來,你的物慾會隨之燃燒起來嗎?據筆者非常隨意的調査,多數人會二話不説買輛名車、買隻貴錶,甚至吃多幾頓大餐,至於「買多幾件靚衫」的priority往往偏低,但明明衣服才是每天在消耗而最貼身的物品。不少人都對美食會高談闊論,對衣物則置之不理,其實兩者應該擁有相同的待遇吧?正如送往口中的又豈止是一道食物,我們會透過味蕾去欣賞廚師的工藝,也可以由皮膚切身感受設計師的時裝創意。當然,把物慾往哪個出口釋放誠然因人而異,你我的時尚觀亦不盡相同,像我看時裝比天高,你又可以視之為蔽體布。但保持對品味的追求,理應是一種普世價値。偶爾悉心打扮,也是對餐桌上的美食和同行人的尊重。

 

植根本地的文化涵養
談到對品味上的追求,有時不一定身在巴黎看時裝展,才稱得上時尚。本月《一物》則以「文藝小區」為專題,選定數個地區為主軸,並邀請不同的單位細說當地情懷,而灣仔也是不可不談的歷史舊區。早於1841年,英國佔領香港島之前,灣仔主要為漁民。後來殖民地時代,灣仔成為華人主要的聚居地,既是香港最早發展的地區之一,也曾為英國殖民政府的軍事基地。灣仔因著本身豐富的歷史背景,蘊藏中西合壁又極地道之文化,每天都在變化當中,塑造成一個看多久都不膩的獨特景觀。

JW Anderson上衣、Vivienne Westwood連身裙、Jimmy Choo長靴。

今回選位於莊士頓道60至66號的The Pawn為拍攝地點。四幢典型廣州式騎樓相連,外貌糅合中西風格,長廊露台面向車水馬龍的莊士頓道,前身為和昌大押昔日那兒是商住混合,樓下店鋪樓上民居,親民的時裝店、洋貨店、美容院、髮廊、雀店,一落樓就到;樓宇無電梯,甚至沒有廁所設施,僅得「倒夜香」專員。鄰舍間守望相助,老鋪人情滿滿,這些舊香港的景致説不成比人維港燈光表演更好看。光景難以重現,人去而樓未空,和昌大押逃過了拆卸命運,古老當押店的外殻於2007年被翻新及進行保育,其中三層改建成融和現代、懷舊風的英式餐廳,走着走着不其然出現時空錯縱的感覺。

新晉演員Ashley(林愷鈴),不知是幸運還是不幸?2000年才瓜瓜落地,未曾經歷英國殖民時期的香港,錯過了一些只能追憶的風景。今次她穿上了英國時裝品牌,身處一個中西文化歷史兼收並蓄的空間,跟《一物》簡述她的時裝世界和文化觀。誰説年輕人只懂戀新忘舊?拍攝期間,Ashley提及喜愛同樣位於灣仔、具150年歷史的藍屋。藍屋原址是一所華陀醫院,1990年代重新塗上奪目的藍牆,成為地區標誌,為灣仔添上一抹藍。

問到「00後」的時裝觀,她形容是千變萬化、日新月異。年紀輕輕卻早已深諳時裝之道,世俗標籤韓系日系ABC系通通不重要,她的fashion rule是不要東施效顰。倘若時光機真的存在,她説要看看自己八十歲是什麼模樣,可能仍是白恤衫襯牛仔褲的老樣子。她更想知,2080年的香港會是什麼面貌。

歷史價值和文化之多樣,就是香港這城市最深厚的底蘊。
Ashley Lam

Photography / Bowy Chan, Jimmy Kung
Videography / Somerley Ha
Hair / King Lee
Make Up / Chi Chi Li
Model / Ashley Lam
Styling / K
Wardrobe / Burberry, JW Anderson, Jimmy Choo, Paul Smith, Swarovski, Simone Rocha, Vivienne Westwood
Venue / The Pawn (62 Johnston Road, Wan C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