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武士之父:從星戰第一代造型師John Mollo的設計解構原力
趁《星球大戰:最後絕地武士》(Star Wars:The Last Jedi)今日上映,或許我們能回顧電影的服裝設計,以及電影系列造型指導John Mollo的故事。
撰文:Tobey Cheung
如果筆者將電影比喻成晚餐,前菜為拍攝手法、主菜會是劇本,而桌上的餐具與器皿則是服裝設計;一個青花瓷碗或是骨瓷碟,已經足夠表達出是什麼派系的晚餐。今日正式上映的《星球大戰:最後絕地武士》(Star Wars:The Last Jedi),繼承著經典三部曲及前傳三部曲的人氣,自然成為今個聖誕的指定大餐。系列擁有40多年歷史,依然具有話題性,就不得不談及最元祖的服裝設計師,能夠把科幻創新的元素演變成經典。要數當中最著名的,應該會是唯一一位以《星球大戰》名義,於奧斯卡金像獎獲得最佳服裝設計的John Mollo──電影界稱他為「黑武士之父」。
《Star Wars》是John Mollo的首個作品,入行時也有一個小故事:他原是一位軍事歷史學家,撰寫多本關於軍裝書籍,後來在《英列傳》(The Charge of the Light Brigade)和《亂世兒女》(Barry Lyndon)等電影中擔任顧問。1976年George Lucas開始籌備《Star Wars》時,先是邀請負責《發條橙》(A Clockwork Orange)的服裝設計師Milena Canonero合作,可惜她手頭上有工作,於是推薦了助手Barry Lyndon與John Mollo。在《The Making of Star Wars: The Definitive Story Behind the Original Film》一書中,George Lucas直言要找對軍事有深入認識的人,而不是舞台設計師,Mollo自然正合他意。而Chris Taylor的《How Star Wars Conquered the Universe》書中提到,當時Mollo只得到$90,000美元作設計資金,就當時電影界而言卻是非常有限,但亦無阻他的創意,直讓他首次入行的作品成為代表作。這是最簡單不過的道理──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黑武士之父
《Star Wars》最象徵性的人物黑武士(Darth Vader)就是由Mollo一手設計。當時他參考多本軍事書籍,分別從二戰和越戰時期的軍服尋找靈感,最後用上二戰的納粹軍頭盔作藍本,加入軍事防毒面具與日本武士頭盔的元素,塑造出黑武士的面貌。衣服方面則由1970年代的電單車服裝與教會的長袍為基礎,設計出斗篷形外型。為何用上全黑色調?因為想配合George Lucas追求的真實感,在他眼中鮮艷色彩於畫面呈現方面不佳,所以電影中的造型大多以黑、白、灰為主調。
而在突尼斯(Tunisia)拍攝沙漠的一段,Stormtrooper(為人熟悉的「白兵」)背後的裝置,原形則是倫敦童子軍店買金屬背包架,再將兩個塑料種子箱結合,加上實驗室的管子並且噴黑。時至今日,這些經典角色的造型深入民心,《最後絕地武士》中的造型設計亦大多以此為基礎原形。
服裝的原力
在設計絕地武士的時侯,導演George Lucas要求服裝樸素卻能超越時間,以受眾理解和熟悉的原型設計。Mollo為Obi-Wan Kenobi的設計服飾時,在長袍上加入源自修道士袍子的兜帽,呈現出中世紀的隱士氣息,同時配搭粗糙的麻布編織物,利用質感強調絕地的精神修煉;而衣身則由日本和服攝取靈感,糅合日本武士與修道士的輪廓,色調與質感暗示著簡樸與純潔的理念,成為絕地武士雛型。不難發現此造型理念,延續至今集Kylo Ren、Luke Skywalker和Rey等角色之中。
同時,Mollo不單是造型師這般簡單,更要利用造型設計去說服演員演出。他曾說:「起初我畫了數張草圖,George後感到滿意的同時,表示難以說服Alec Guinness去演這個角色,他建議我把素描圖拿給他看,想不到最後這個方法居然奏效。」所以,如果不是Mollo的手繪設計圖,今天也不會有如此經典Obi-Wan Kenobi。說起來,造型的確能為電影角色和故事增添不少説服力。
父親之死
John Mollo透過《Star Wars》獲得奧斯卡最佳服裝設計獎後,旋即受到電影節的垂青,期後參與20多部電影與電視劇的服裝設計,1983年再憑《甘地傳》(Gandhi)獲得另一次奧斯卡最佳服裝設計獎;而另一經典之作則是由Ridley Scott執導的科幻神作《異形》(Alien)。在不同的作品中,他都能夠配合電影中獨特的世界觀,營造出超現實的服飾。不幸地,今年10月John Mollo因血管性失智症離世,享年86歲。適逢新一集《Star Wars》上映,也算重談這位電影服裝設計師的好時機,讓各位細細欣賞他的設計,同時感謝他為這40多年電影服裝文化的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