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關陰謀論:奚夢瑤跌倒是造假?
編按:誰家model無仆過?即使首席超模Naomi Campbell也曾在橋上摔過一跤,為何奚夢瑤這一跌,卻引發浪潮般迴響?就是中國「炒作風」作怪,導致廣告公關傳媒紛紛忙着抽水,那這篇文章,也算是遲來的「炒作」嗎?
撰文:StrangeJoanne
圖片:網上圖片
上海剛舉辦了中國首場Victoria's Secret的時裝大騷,身在大陸的我,當晚WeChat Moment被瘋狂洗版,而這次的焦點莫過於中國超模奚夢瑤跌倒,並成為微博熱門搜尋第一位。大量的訪問和關注,讓奚夢瑤成為了時裝界的國際盛事的主角。筆者身處中國,同時從事公關行業,不禁存疑,到底這一跌,是真還是假?
可能你會疑問,跌倒也可以作假?這也未必太陰謀論了吧!很抱歉,現今社會隨著網絡世界變化萬千,有圖未必有真相。製造社會熱點是近年最為熱捧的公關手段,通俗的說法為「炒作」。筆者翻査維基百科,嘗試搜尋「炒作」這個新冒起詞彙,得出一個通俗答案:它是個媒體現象,主要是記者為新聞或名人的行為加入主觀猜測和未經證實的內容,以增加銷量或收視。龐統來説,小事化大、斷章取義、歪曲事實、穿鑿附會等形容詞,都與「炒作」有連帶關係,毫無懸念「炒作」是負面的。
只隔一條東江水,對岸常用的百度百科對「炒作」一詞的定義卻截然不同:它是新型傳播模式,就像你在熱鬧的街上放廣播,貼大字報一樣,再正常不過了,目的只是為了名氣和金錢。大陸人視「炒作」為中性詞,只不過是新時代為這個動作發明的新動詞,而大家無需驚訝、無需歧視、無需定斷它有衝擊普世價値觀之嫌,因為「炒作」只不過的商人衝人氣的賺錢技巧。説得這般合情合理,或許,不久未來國內商學府出現有「炒作」教材的市場營銷學呢!
隨著互聯網發展迅速,好事會出門,壞事傳千里,更以光纖技術傳送,而炒熱的公關手段,深受品牌管理層膜拜。硬梆梆塑造、維護品牌正面形象、搞搞event等例行公事,已經是老生常談的技量,從前建立官方微博、Facebook、Instagram,發帖寫一下歌頒品牌等工程,如今再無助follower增加,無法滿足高流量、追求新鮮感的網絡世界。除了買粉絲再吸引粉絲,最有效提高知名度的方法就是炒作製造話題。這過程當中的確是展現了一堆廣告創意,例如杜蕾斯這個品牌可算在業界首屈一指的案例,而安全套産品本身已經是個話題,它的成功同時觸動了很多品牌管理層神經,令他們開始對數碼化傳銷産生好奇。
上文提到,此「炒作」不同彼「炒作」,中國網絡百科全書多次強調「炒作」並非負面,筆者覺得有點此地無銀。同樣是中文,但原來不同的地域國家,會因為文化而有所不一樣的定義。値得注意的是,「炒作」終極目的是名氣和金錢,不擇手段的炒作行為在中國並不可恥,反而變得理所當然,是一個自然不過的商業手段而已。也正因如此,有合理懷疑奚夢瑤這一次跌倒,有機會是一場炒作,來製造社會話題。(利申:筆者在此只做假設,沒法證實真相。)不過毋庸置疑的是,奚夢瑤成為了13億人所震驚的超模,何止一線城市,連三線城市的民工都通過微博,知道了這個名字。
網民的反應也是一個很值得討論的社會現象。這次跌倒事件以後,大陸網民有大部分都說「太不專業了」、「能站起來再好好就下去還是值得敬佩的」(不然呢?)明星們統統撲出來安慰這個要紅的超模,說支持、辛苦,又是一場炒作。其後各人把關注點轉移到,同為中國超模的劉雯沒有上前安慰,跟奚夢瑤的關係不佳,十足十《American Next Top Model》真人騷的劇情。可能人就是習慣剝花生,對於真假,中國人大部分已經麻木了吧?最後,還想問一句,在這個被商業化侵蝕毒害的社會,有什麼能信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