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製造】20年前得三個人拍 「阿龍」李棟全:完全冇諗過攞獎

撰文:戴嘉達 陳運濬
出版:更新:

二十年前,一套低成本電影《香港製造》贏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二十年後,重提《香港製造》輝煌事跡,李棟全面不改容地回憶拍攝時的心情:「完全冇諗過(會攞獎),我諗住拍完一套,之後都係咁就唔拍!」說得如此直白,當然不是埋怨飾演的阿龍的他在戲中飽受欺凌,而是事隔多年他仍覺得「《香港製造》超越正常的電影製造。」

阿龍鏡頭前飽受凌辱,原來鏡頭後的他也歷盡辛酸。(符祥定攝)

廿年前拍一齣戲,劇組閒閒地都幾十人,大型商業電影的過百人都有之,即使獨立電影有多獨立,都沒有像《香港製造》這樣迷你的crew。1997年,在導演陳果邀請下,全哥李棟全答應加入《香港製造》導演組,拍攝時發覺越拍越少人,劇組最後剩下三個人,外加一個演員李璨琛,「本來有一個收音師,去到後期他都走了,掉低支咪給我。最後我連收音師做埋。」全哥憶起當時在片場一腳踢,搬好器材服裝,換攝錄機鏡頭入菲林,還要架設好腳架及路軌,之後再做場記,轉個身又要埋位演戲。

當年陳果低成本製作拍這部獨立電影,資金緊絀到連菲林都買唔起,用的五萬呎菲林是劉德華電影公司用剩的,原來當中有一小部分是全哥私伙,「我自己在雪櫃儲起了一大堆,拍《喋血雙雄》時剩下一些尺寸的菲林,儲到我阿媽不停鬧我,弄到雪櫃也臭了,因為菲林很臭。」當時還未有USB,菲林要放在雪櫃儲存,臭都沒辦法,因為全哥也想像陳果一樣,希望有一日「自己都可以拍啲嘢」。

在我們眼中,全哥是《香港製造》的阿龍,但其實他不是演員,原本是做特技出身。2003年執導《我的野蠻男友》一完導演夢後,主力轉做剪接師,如此大轉變當然連他自己從未想過。(符祥定攝)

「入行做特技是因我想做電影,在報紙見到有特技公司請送稿員,我就去做,從低開始慢慢學,跟師傅學做特技。」自1990年至97年拍《香港製造》之前,全哥幾乎試過片場所有崗位,惟獨與導演組等高級職位緣慳一面,當陳果找他入導演組時,他當然義不容辭,但找他幕前演出他就推卻了兩三次。「我話搞乜鬼,我都唔係演戲,結果推推塘塘問了多次,就來喇。」最終誤打誤撞拍了《香港製造》,之後他客串過一兩套戲,最後一次在陳果的《細路祥》演的都是阿龍,演畢後「息影」了,轉去報讀導演會所辦的課程,「在班上有前輩見到我,說我已經在做電影,你來這裏做甚麼?」

「我想找到些志同道合的人。」
李棟全
就讀導演會課程時,全哥日頭在泰迪羅賓公司工作,負責拍攝及剪接MV,累積到一套獨特的剪接方式,這在《春嬌與志明》他與彭浩翔的合作可見,「我們最初想走的是比較美國獨立電影那種,hand held、有生活感,觀眾能參與角色世界」。(符祥定攝)

多年來剪過大小電影,港產片有,合拍片有,甚至連賀歲片都有,若說與全哥最志同道合的,當數長期合作伙伴彭浩翔「(內地媒體說你是他的御用剪接師?)無乜御唔御用,大家夾得埋,信得過。我很早已認識他,後來住同一棟大廈,無聊時傾偈亂說一通。」剪接師與導演的之間要有互信,溝通這回事是至關重要,從朋友開始培養默契,全哥談起兩人合作時說:「在劇情上很多事情,我可以直接跟他說,基本上他想什麼,我也大概知道。」從拍短片開始合作,到彭浩翔首部電影《買兇拍人》,直至近年大賣《春嬌救志明》系列,都是全哥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