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人樂隊|大陸影評拆解7個故事 譚家明《別夜》結局哀悼香港?

撰文:影視獨舌
出版:更新:

《七人樂隊》7月28日上映。最近的電影市場上,有3部港產片值得關注。一是正在熱映的,由劉青雲、林峯主演的《神探大戰》;一是定檔8月25日古天樂、劉嘉玲、劉青雲主演的《明日戰記》;還有一部就是《七人樂隊》。

《七人樂隊》是一部多段式歷史劇情片,由洪金寶、許鞍華、譚家明、袁和平、杜琪峯、林嶺東、徐克七人共同執導,講述了香港半個多世紀的時代光影。

【圖輯】譚家明《別夜》結局哀悼香港?點圖放大看大陸影評拆解《七人樂隊》7個故事👇👇👇

+28

片名看起來好像奇怪,《七人樂隊》,莫非是一部寫音樂的影片?不然。所謂「七人樂隊」,指的是七名導演化身七名音樂人,共奏屬於香港的華妙樂章。

其實,該片原名《八部半》,從1950年拍到2020年,八個十年,八部短片。再加上暢想香港未來的半個故事,順帶可以致敬費德里柯費里尼(Federico Fellini)的經典影片《八部半》(Otto e Mezzo)。只不過,拍攝70年代的導演吳宇森因身體原因退出拍攝,故改成現在的片名。

【圖輯】點圖放大看更多《七人樂隊》劇照👇👇👇

+19

《七人樂隊》共分為七個篇章:洪金寶執導的《天台練功》,回憶了上世紀50年代自己初學武術的過程;許鞍華的《校長》,講了一位60年代安貧樂道的校長;譚家明的《別夜》,寫80年代香港「移民潮」中被迫分離的情侶;袁和平的《回歸》,講的是90年代二代移民與老香港人打破隔閡的過程;杜琪峯的《遍地黃金》從2003年拍到2008年,講次貸危機前香港無限機遇;《迷路》是林嶺東的遺作,2018年離港多年的丈夫歸來,卻發現物是人非;至於徐克,則用一部「精神病人歡樂多」的《深度對話》,講述了不知何年何月何日的未來香港。

作為一部多段式歷史劇情片,《七人樂隊》的品質並不算差。知名導演們放低了姿態,把自己當成初窺門徑的童子,依據短片的規矩編排敘事。它就像如今的香港電影,尚有輝煌的餘暉,但溫情多於驚豔、誠懇勝過技巧。

【相關圖輯】七人樂隊|杜琪峯論盡6大導演 徐克風格超前衛「思維去了太空」(點圖放大瀏覽👇👇👇)

+32

忘不掉的過去

「光陰似箭,一去不回,往事只能回味。」

七部短片,大致能分為三類:忘不掉的過去,留不住的當下,看不到的未來。洪金寶的《天台練功》,許鞍華的《校長》、譚家明的《別夜》屬於第一類。

或許不少觀眾看完電影會慶幸,洪金寶的《天台練功》放在開篇,是件好事。

剛走進影院,情緒還沒穩定,沒那麼容易入戲,也就沒那麼容易出戲。否則如此兒戲的短片,放在中段必然要破壞影片的整體完整性。

《天台練功》的故事用一句話足以概括:弟子偷懶被師父罰,從此再不敢偷懶。如果非要上價值的話,倒是可以往「獅子山精神」上靠。人生不免崎嶇,難以絕無掛慮。在「獅子山精神」日益消逝的當下,再看此片也別有一番感悟。

《校長》依舊是熟悉的許鞍華味道。雖是短片,卻與她過去的電影大致無差。她的作品中,永遠有一種「溫吞之美」。

身為主角的校長,每天在做什麼?上課、吃飯,再上課、再吃飯。不聽話的學生,不打不罵不譴責,卻讓他們永志不忘。哪怕來到故去的老友墓前,也只是平靜地鞠躬,幾乎不見情緒波動。

許鞍華不準備向那個時代告別,她也不選擇沉湎在那個時代。所有的一切,都在她鏡頭下緩緩呈現,不拔高,不貶低,不抱怨。那些昔日的故事,她只負責展現在大眾面前。是喜是厭,都不甚重要。

七名導演裡,譚家明是最走不出來的一個。至少從《別夜》來看,他不願走出來。正如這麼多年不再執導一般,他將自己的情感留在了過去。

《別夜》裡是有譴責的,雖然很克制。也是有憤怒的,雖然一掃而過。男女主人公一個去了英國,一個留在了香港。相愛的戀人因為現實原因不得不分離,怒火總歸要發洩。

影片最後,設了個恐怖片式留白:男主走上天台,鏡頭切過,遠處救護車駛來。移民英國的平安,留在香港的墜亡。是別離,也是悼亡。

留不住的當下

袁和平的《回歸》,請來了元華,卻沒拍自己熟悉的功夫片。片中的元華,依舊是一個高手,卻風燭殘年,逐漸被時代拋棄。他練鐵線拳,雖不如《功夫》裡裁縫般「有好幾層樓那麼高」,兩隻胳膊也能套十個鐵環,耍得虎虎生風。

可在留學歸來的孫女看來,功夫註定是過去時。腸粉就是不如漢堡包,不要喊自己乳名要喊自己的英文名。這是壯士暮年的悲哀。

雖然故事最後,兒子一家準備回到香港,孫女也學會功夫,愛上腸粉,但那畢竟是1990年的香港。再回過頭來看,離去的孫女還會再回來嗎?

杜琪峯的《遍地黃金》,是七部短片中結構最完整的一個,也是戲劇技巧最充沛的一個。他用三段式結構,闡述了香港昔日彎腰撿錢的勝景。股市、房地產、互聯網三股浪潮,奔湧而來,衝擊得那些擁有發財夢想的小市民左支右絀。

次貸危機前,香港經濟有多輝煌;次貸危機後,就有多崩潰。2007年,香港恒生指數飆至31638點,隨後不斷失守,直到2018年才重回巔峰。而最近一年,恒生指數不斷下跌,從29000點跌至20000點,不知何日再現輝煌。

影片最後打破第四堵牆,徐克對許鞍華說,要拍《七人樂隊》,用菲林拍,向膠片致敬。而七部短片中,最具膠片質感的,即是《迷路》。

《迷路》是林嶺東導演的遺作,也是完全「反林嶺東」的一部短片。

過往大家對他的印象,是傳統港產片的「盡皆過火,盡是癲狂」,但《迷路》卻用娓娓道來的風格,講了一個迷路者尋不到歸途的故事。母親與孩子已經適應了今日香港,但父親卻遲遲不能融入。往日劇院早已拆除,誰還在喚他的舊名?

這裡插句題外話。任達華闖紅燈被撞死這情節,是不是有點過於離譜了?

尋不到的未來

七個導演裡,徐克是玩得最瘋的。他執導的短片雖名為《深度對話》,卻是最沒有深度的。影片中充滿了梗,一上來就打破了第四堵牆。

張達明飾演的精神病人,與張錦程飾演的醫生,展開了一場頗具諷刺的對話。既有傳統無厘頭式的嬉笑怒駡,又有對現代政治正確的批判與反思。

醫生:你是誰?
病人:我是許鞍華。
醫生:你是男人還是女人?
病人:許鞍華當然是女人嘮,莫非你覺得女人不能當導演,你在性別歧視?
醫生:我沒有這麼說,那我再問一遍,你是誰?
病人:我是張曼玉。

不可否認,《深度對話》是整部電影最有趣味的一章。被許鞍華、譚家明、林嶺東壓抑許久的情緒,終於能得以釋放。對許鞍華、張曼玉、徐克的不斷調侃,對新浪潮電影的自我戲謔,一邊讓全場哄堂大笑,一邊又使人深深反思。

往小了說,這是如今香港電影的困境,新人撐不起來,老將仍在效力。主演《別夜》的兩名新人余香凝、吳澋滔,演技一般,看得人很不舒適。往大了說,這是目前的困境,經濟發展不起來,路在何方永遠都只能是句歌詞。

香港,有過希冀,曾經迷惘,吃過發展早期的紅利,也陷入過時代的危機。《七人樂隊》拍出的,不只是對昔日的緬懷,更有對香港的深愛:比香港更好的地方有很多,但都沒有我對家鄉的這一份感情。這是他們的「我和我的家鄉」。

【本文獲「影視獨舌」授權轉載,微信公眾號:dus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