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神奇小子︱梁仲恆獲雙料提名 二選一:當然是得到影帝
第四十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將於7月17日舉行,在本屆金像獎憑作品《媽媽的神奇小子》提名最佳男主角與最佳新演員的梁仲恆,在電影中還原了香港著名殘障運動員蘇樺偉的成長與奮鬥經歷。梁仲恆早前接受《香港01》專訪,大談首次參演電影的經歷與獲得兩項提名的奇遇,亦分享他作為舞台劇演員對電影發展的想法。
舞台上成長的小演員
梁仲恆自小已經開始累積舞台表演經驗,首次演出時,已經作出不少演員未嘗有過的突破:「小學五年級時,我首次在舞台上演出,當時表演的劇目為《歌聲魅影》,我在裡面飾演女主角Christine。因為當時的同班女同學比較害羞,於是老師便點名由我反串飾演Christine一角。」
作為一名演員,梁仲恆慶幸從少在演藝氛圍濃厚的土壤中成長:「我就讀的中學有濃厚的戲劇氛圍,每四年會舉辦一次音樂劇,能否在音樂劇中做主角,其實十分視乎運氣與時間點,剛好我在中五時撞上音樂劇的舉辦,於是我成為了男主角。」梁仲恆回憶求學時期,在學習與追求夢想之間的經歷時,續道:「我讀書不是特別好,未必能夠在大學入讀我喜愛的科目,讀書不好、心頭又高,想讀浸會大學傳理系、港大心理系,於是決定考演藝,並在放榜前已經被錄取。在進入演藝前,基本上未正式接受演員的訓練,只參與劇社,每年演出一場小型的表演。」
一直在舞台上發展自己的演藝事業,梁仲恆坦言未曾想像自己將會跨界到電影業:「演出電影某程度上都是一個驚喜,猶其我這次也是第一次拍長片,但其實畢業後,也覺得自己需要涉獵這個範疇,參與一些短片、鮮浪潮及港台的製作。但一直也未有長片的機會,直至《媽媽的神奇小子》」
從舞台登上大銀幕
首次參演電影,從舞台劇過渡到大銀幕,受過演藝學院演員訓練的梁仲恆,對兩個媒介的演出各有心得:「舞台與影片拍攝相同的地方在於同為演戲,邏輯與槪念其實一樣;差異則在於媒介,舞台就好像一個寛闊的鏡頭,一鏡到底,不容出錯的機會,但電影則有不同的闊度,例如特寫,是舞台沒有的,要為此去調節演出的能量。但調節方法又像在不同場地演出舞台劇一樣,取決於觀眾群的大小與距離。」
受經驗所限,梁仲恆在《媽媽的神奇小子》拍攝期間,不斷向身邊的前輩請教經驗,力求進步:「我自己最缺乏的是對鏡頭的敏感度,而這一點在經驗豐富的吳君如與張繼聰身上獲益良多。因為舞台劇沒有這個需要,所以如果我繼續希望在這個領域發展,我必須惡補。因為舞台劇的觀眾不會移動,沒有『鏡頭運動』形式的動態,所以在拍攝時,要對鏡頭比較敏感,對我而言是全新的技巧,所以君如與阿聰會適時提醒我。」
他續言:「他們會事前問清楚機位、鏡頭大小,如果我再有機會拍電影的話也需要注意,因為必須要有前設知道大槪的畫面效果,才能夠分配演出的能量。相比舞台劇的一氣呵成,電影不能夠盲打誤撞,是一個相對需要雕琢的媒介。」
經過首次主演電影的經驗,梁仲恆得出了階段性的結論:「在電影中,鏡頭主導了整個過程,所以必須學懂與鏡頭溝通。」
無法想像與金像獎如此接近
對於首次演出電影便提名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與最佳新演員兩個獎項,梁仲恆難掩興奮雀躍的心情:「我覺得對自己來說已經是一個很好的交代,還有甚麼奢求?對《媽媽的神奇小子》這個作品來說,心滿意足!」
回憶起訪問前,等待金像獎宣布提名的當日,梁仲恆充滿期待之餘,亦難免緊張:「宣布提名的當日,我非常緊張,特意設置鬧鐘有收看直播。知道獲提名最佳新人獎時,雖然在意料之中,但也非常開心。到宣布最佳男主角的提名時,緊張到不得了,好像揭曉時最後才提到我的名字,一聽到就十分激動!衝出房間,抱着抱枕在哭,原來我也有這個機會!」
獲提名金像獎後,梁仲恆想起一段少年時代與金像獎有關的往事:「在中學階段時,曾經有一次劇社的訓練裡,同學們需要在班房高聲叫出自己的夢想,當時我大叫『我要做影帝!』當時只當作練習,沒有想像過有一日會與成為影帝這般接近。本身我與金像獎的距離很遠,很多人努力了許久,也未有機會,但突然竟然這般接近,便覺得上天非常神奇。」
如果只能夠二選一,梁仲恆希望:「當然是得到影帝,有名叫『帝』,非常威風。」
至於最佳新演員獎,梁仲恆與一眾電影新秀同時榮獲提名,他表示:「其實看到提名名單時非常開心,因為我有看其他提名人的演出,他們的演出也非常出眾,同時所有人都獲得雙提名,所以覺得是金像獎對新演員的一種鼓勵,好像在告訴我們一眾新人,我們的演出沒有白費,大家也能夠有目共睹。」
為了成為「蘇樺偉」
在《媽媽的神奇小子》裡,梁仲恆飾演成年後的蘇樺偉,而少年時代的蘇樺偉,則由馮皓揚飾演。談及與馮皓揚共演蘇樺偉,梁仲恆不禁讚嘆:「揚揚的演出簡直『冇得頂』!拍攝時他只有十四歲,我在同樣年紀時也不知道在做甚麼!拍戲?連上網下載盜版也不懂!何況拍戲?但認真的,他這個年紀,能夠有這樣的演出,真的非常優秀!」
為了在《媽媽的神奇小子》裡完整、連貫地演譯蘇樺偉,導演、馮皓揚與梁仲恆為角色琢磨了頗長時間:「為了揣摩這個角色,我們各自也犧牲了許多時間,揚揚有時連補習的時間也沒有,當時我在劇團中全職工作,要三人一起聚頭的話,便要等到夜晚。我們會一起研究這個角色,起初會由我作主導,導演亦會帶領這個角色、建立我們二人演譯之間的連貫性,揚揚會傾向跟隨我們的步調;但到後期以及拍攝時,他已經『教識徒弟冇師父』,能夠走出自己的路徑。」
蘇樺偉的角色,開始時亦以梁仲恆的演譯為基礎:「感謝導演的信任,信任我的經驗與根底。其實由我主導的主要是發聲部分,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去探索屬於這部電影裡,蘇樺偉一角的聲音,其實與真實的蘇樺偉的聲音有所出入,比較容易聽懂。」
在電影中,梁仲恆需要飾演日常生活上的蘇樺偉,以及作為運動員的蘇樺偉,梁仲恆亦分享演譯的方法:「演出人物上,不外乎翻看蘇樺偉的錄影、與他見面,盡量吸收及模仿,並且在劇本中尋找角色的演譯方法。在運動員方面,因為我從小也沒有經歷田徑的訓練,只會游泳與打籃球,連釘鞋也因為電影才首次穿上,所以電影公司安排子一位教練,為全部有份演運動員的演員進行長達半年的田徑訓練,令我在鏡頭面前能夠演譯到一個田徑運動員的形象。」
在電影中,除了梁仲恆與馮皓揚需要飾演殘障運動員,亦包括其他演員,他們都需要結合表演與田徑運動:「在訓練中段,每次衝四百米或一百米,已經將模仿融入在訓練當中,令自己的身體習慣。不論揚揚、胡子彤(飾演火車東)、楊偉倫(飾演傻強)、麥沛東(飾演阿雞)與我,都用同樣的方法結合角色與訓練。所以在拍攝時,並沒有無法結合跑步與模仿的困難。」
衝過終點,演員的道路依然漫長
從舞台劇演員轉戰電影,梁仲恆認為自己在發聲技巧上具有優勢:「因為發聲技巧是舞台劇演員必經的訓練,在演藝學院中必然會涉獵到,如何控制你的聲音、如何不受偒的情況下扭轉自己的聲音,而因為具備以上的優勢,令我能夠得到這個角色。」
作為一位經驗演員,除了按劇本演活角色,梁仲恆在電影中亦有自己的創作成分,他提到電影結尾的段落,蘇樺偉與蘇媽媽在河邊和好的一場:「劇組眾人都在商討如何不落俗套地締造和好的一幕,當時我提出,不如重用劇本裡『小明為甚麼能夠跑得比火車更快』的IQ題,我回想起來也覺得當時的直覺不錯,連在場的陳可辛導演也表示:『OK!得!』所以當下感到非常滿足。」
演出《媽媽的神奇小子》後,梁仲恆與經理公司簽下合約,亦將會接洽更多電影拍攝的工作,他表示:「希望能夠透過其他電影作品、其他角色,令觀眾更認識我,認識我演出蘇樺偉這個獨特的角色以外,我能夠演譯的角色面向。到今天我依然認為自己未能稱得上是一位電影演員,只是一位演出過一部電影的舞台劇演員,所以希望可以演出更多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