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落千丈》波音為慳成本研發737MAX 起飛6分鐘墜毀成恐怖客機

撰文:許育民
出版:更新:

昨日(21日),中國東方航空一架波音737客機,在執行由昆明飛往廣州航班時,於廣西梧州上空失聯。隨後已確認該飛機墜毀,機上人員共132人恐已罹難。而最令人驚訝是今次發生空難的機種同樣是波音737系列。

Netflix最新紀錄片《一落千丈波音大調查》(Downfall),講述發生在2018年10月及2019年3月,兩宗導致346人罹難的空難。兩宗空難最大共通點,都是發生在波音公司當年製造的新型號機737MAX身上,兩部都是機齡不足1年,兩次都在起飛後15分鐘內墜毀。看似個別事件、是巧合、是意外,或甚是如波音管理層最初解說,是當地機師「水平」問題,但經調查後發現一切都是波音為爭取最大利益,推高股價,大幅削減經營成本之禍,說是意外,其實更似兩宗集體兇案。

新型號機種737MAX,落地一刻就是惡夢開始。(《一落千丈波音大調查》影片截圖)

2018年10月29日,印尼獅子航空一架波音737 MAX 8型客機由雅加達飛往邦加檳港,於起飛後13分鐘墜毀於爪哇海,機上人員全數遇難。波音公司出品向來以安全第一,而肇事客機為全新型號,安全性能上更沒有人質疑,加上空難發生在雅加達,當時不少專家推算是當地機師沒有做足安全措施,波音公司更借此為脫罪借口。

兩宗空難導致346人罹難,更可悲是調查結果顯示並非純粹的意外。(《一落千丈波音大調查》影片截圖)

不過5個月內,第二宗空難在2019年3月10日發生,一架埃塞俄比亞航空的波音737 MAX 8型客機,載有157人從亞的斯亞貝巴飛往內羅比的航班,於起飛後6分鐘墜毀於距離機場62公里外的小鎮上,機上人員全部人遇難,涉事飛機機齡僅得4個月。事件令專家都不敢混亂推測,反之矛頭直接波音在研發該新型號時是否有不能承受的錯誤。

波音為脫罪,在發生第一宗空難時,意圖將責任推到飛機師身上,死無對證。(《一落千丈波音大調查》影片截圖)

從兩次空難找到黑盒數據顯示,兩宗意外都關乎飛機受機上一個名為攻角感測器輸入錯誤讀數所致,而737 MAX客機有個自動降低機頭系統MCAS(操控特性增益系統),調查相信機師在起飛時,該系統自行壓頭機頭,形成互相鬥力情況,最終導致墜毀。

員工以製造洗衣機的水平,來形容波音公司的求其。(《一落千丈波音大調查》影片截圖)

一個系統的設計錯誤,何以令紀錄片《一落千丈波音大調查》揭發出,一切都是波音公司「縮皮」之禍?事源1997年,波音為進一步擴大市場佔有率,於是收購已有多年歷史的飛機製造商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公司(McDonnell Douglas),隨後管理層大換血,公司方針由安全至上變成股價至上。務求令波音創出股價新高,於是首要是縮減成本,大幅削減員工人數,當中包括品質監控部門,片中有前員工透露,以往在生產時,每個部門都有15位監控員工當值,但後期削減至1位,而且管理層更會懲處提出問題的員工,務求令加快製作進度,控制製作時間。有員工指自己有如在生產洗衣機和洗碗碟機般,沒有過去的嚴謹。

+1

紀錄片《一落千丈波音大調查》亦解釋到,何解「縮皮」會導致空難發生,事源2003年,波音被主要對手,歐洲的飛機製造商空中巴士(Airbus),在市場佔有率趕上,其中以慳油見稱的A320更是最致命一擊。波音追趕上來,希望研究新機種,但新機種至少等8至10年才成熟,於是管理層「靈機一觸」,將60年代已服役的737機種改頭換面,換上全新加大及慳油引擎,並改名為737 MAX。問題是巨型引擎令機身起飛時,會出現過渡向上向後傾的危機,於是自動降低機頭系統MCAS將強制壓低機頭,但由於系統的數據錯誤傳達,出現過渡壓低機身的問題,這正好解釋兩宗空難,何解都是發生在飛機起飛不久之際。

MCAS系統成了墜機的原兇。(《一落千丈波音大調查》影片截圖)

雖然意外成因呼之欲出,不過最後波音都沒有負責刑事責任,亦只是向政府付高達25億美元(約195億港元)的罰款了事。而737 MAX更在禁飛20個月後,於2020年11月18日,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宣布,在波音公司對該機型關鍵軟件系統更新並對機師進行相關培訓後,美國的航空公司可以讓波音737MAX飛機重新投入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