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結束這一切】燒腦過《天能》? 觀眾嘆:睇完有種失落感!
鬼才編劇Charlie Kaufman的新作《我想結束這一切》(I'm Thinking of Ending Things)日前在Netflix上架,討論度極高,更有大批觀眾看完之後大呻燒腦程度超過《天能》(Tenet),完全看不明白。究竟看的是真實還是幻想,加上抽象式結尾,很難讓觀眾一時間消化得到。到底Charlie Kaufman想說明甚麼?
電影改編自加拿大作家Ian Ried的同名小說,故事看似比起Charlie Kaufman的經典作《無痛失戀》(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簡單。劇情講述一名年輕女子(Jessie Buckley飾)跟拍拖7星期的男友Jake(Jesse Plemons飾)一同前往家族農場,探訪男方的父母。可惜暴風雪來襲令她受困農場,這一切讓她開始質疑自己所認知的一切,反思她對男友、自己和整個世界的看法。
這套兩個半小時的電影,場景只有車廂中、Jake的家和學校,加上大量內心獨白,要捱過電影頭20分鐘的對話,對很多觀眾來說確實是蠻困難。電影發生中的所有事疑幻似真,一切都看似正常,但同時又存在一絲說不出的詭異。其實熟悉Charlie Kaufman作品的話,都知道都要看幾次才能完全了解完整故事,幾乎所有作品都是圍繞真實與虛幻,但《我想結束這一切》卻多了一份想要了斷的傷感和寂寞。在看完電影後,有大批觀眾都感到疑惑,究竟不斷轉換身份的女主角是誰?那個校工阿伯是誰?最後是誰死了?
注意:內含劇透!
經歷了一場別人思考的旅程
比起前作,《我》更加難理解。故事由女主角的獨白「我想結束這一切」開始,而整套電影都圍繞這句說話。女主角的名字由起初的Lucy變作Louisa,然後再變成Yvonne和Ames。同時服裝,甚至樣貌和身分都不停轉變,不斷收到自己打給自己的神秘電話。去到農場家中,Jake的父母時年輕時年老,但同時穿插了校工阿伯打掃毫不相關的畫面,令人看得一頭霧水。
看似雜亂的畫面其實有所關聯,年輕的Jake和女主角其實都是年老的Jake(即是校工)投射出來的「幻想分身」。現實生活中,年老Jake自小沒有朋友,生活苦悶,打一份在別人眼中的低等清潔工作,受盡白眼,在社會只是一個隱形人。而年輕Jake和女主角則代表着,感性和理智的掙扎。女主角既博學多才又有主見,對未來充滿熱誠,這就是年老Jake的理智。而戲中所指的「我想結束這一切」並不是簡單代表「女主角」想跟年輕Jake結束關係,而是年老Jake已經厭倦對庸碌的人生產生的無力感,想結束自己悲慘的生命。
為何選擇4:3的螢幕比例?
不同其他電影,Charlie Kaufman今次選擇了4:3的螢幕比例。很多觀眾都不明白這個做法,其實Kaufman想透過這個比例來給觀眾對於劇情的一個提示。舊式電視的比例多數都是4:3,這就代表了年老Jake家中的舊電視,從而表達兩位主角其實就是他本人的幻想。而Jake每天就是看着電視度過每一天,看電視亦是他唯一的娛樂,這個4:3的畫面就是他的世界和幻想世界。
貫徹Charlie Kaufman過往的作品,意識流的畫面一直穿梭整部電影,均帶有現實虛幻穿插和驚慄心理的概念。而觀眾眼中的「無厘頭」結局,那支舞蹈其實代表着年老Jake最想要的理想生活,他渴求自己的生命包含了愛、快樂和婚姻。可惜最後真實的Jake最終敵不過理智,在幻想世界中放過了女主角獨自邁向死亡。有不少觀眾嘆看完整套電影後,感到非常失落。
悲慘的結局代表了Charlie Kaufman的終極告白?
另外,有影評人在「港味會」(TasteSpotting)YouTube頻道中,認為這其實是Charlie Kaufman對自己事業的終極告白。自《無痛失戀》後,Kaufman的作品都仆直,縱使在不同大型作品中擔任編劇,但一直都停留在樽頸位。在較早前,Kaufman宣布《我》將會是自己編導的最後一部作品,相信是放棄當導演的心聲透過年老Jake呈現觀眾眼前,以後專心當編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