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爾蘭人影評】三個半鐘史詩級片長 點解最後一小時先係戲玉?
之前在外媒「Deadline」上看到一個很有趣的故事,主要於Netflix上映的《愛爾蘭人》在歐美少數幾間電影院有上映,其中一間百老匯劇院獨排眾議播放這部電影,這間劇院叫做「Belasco」,阿爾柏仙奴(Al Pacino)當年初出影壇時常在這間劇院演出舞台劇,有天來了個年輕導演叫做法蘭斯哥普拉(Francis Ford Coppola),在台下看了阿爾柏仙奴的表演之後驚為天人。
我的天啊,我一定要找這個小夥子來演《教父》(The Godfather)。
《愛爾蘭人》(The Irishman)是很濃厚的馬田史高西斯(Martin Scorsese)類型黑幫片,對白叨叨絮絮,主要角色性格鄙陋,沉迷於暴力、權勢、金錢以及毒品,他們往往無法上位,就算上位了也都有悲慘結局,成為黑幫大老,從來就沒有平順度過餘生的可能。
相對於《的士司機》(Taxi Driver)、《盜亦有道》(Goodfellas)《賭城風雲》(Casino)以及的殘暴,《愛爾蘭人》的原作是Charles Brandt的2004年回憶錄《I Heard You Paint Houses》,刷房子是一句黑話,意味著闖入別人家開槍殺人,當仇家的血濺在牆壁上,就是黑社會所言的「Paint Houses」,然則《愛爾蘭人》在一連串的暴虐狀態下,以一種輕鬆寫意的方式,就像《盜亦有道》、《華爾街狼人》(The Wolf of Wall Street)那樣笑看犯罪份子的生活。
包括那座滿是廢棄武器的湖泊,Frank(羅拔迪尼路飾演)揶揄「把湖底的武器撈起來,搞不好可以推翻政權」。Frank以毫不在乎的態度看待自己當年的二戰屠殺歷史。暴躁的工會首領及黑幫大老Jimmy Hoffa(阿爾柏仙奴飾演)私底下最愛吃冰淇淋,討厭喝酒,看似沒有惡習,卻又是經手過無數殺人罪行。
《愛爾蘭人》可謂為馬田史高西斯的黑幫電影集大成之作,也難怪他如此堅持電影必須要在3.5小時才能完整呈現,沒有任何剪接版,事實上《愛爾蘭人》確實是一氣呵成的電影,讓人可以很舒暢看完,也確實無法決定哪一段戲該被刪除。馬田史高西斯堅持羅拔迪尼路等演員都要以數位特效幫助他們重現年輕樣貌,也是正確的決定,這樣才能在電影看到結尾時,感嘆這群曾經權傾一時,影響國家局勢的黑幫成員們,竟也如此老弱疲憊,再也兇狠不起來。莫非這是馬田史高西斯對於自己執導多年黑幫電影的註腳?
片名《愛爾蘭人》其實很有趣,這不是愛爾蘭幫派的故事,正確來說這是一個愛爾蘭殺手進入黑手黨之後所經歷的眾多故事集結,然後側寫美國近代歷史,包括甘迺迪的暗殺、尼克遜的專權到後來的克林頓、布殊父子,某方面來說還真像黑幫版的《阿甘正傳》(Forrest Gump),也許這就是馬田史高西斯最想拍的故事吧,透過黑幫鬥爭,呈現的其實是一個時代,就像他在《紐約風雲》(Gangs of New York)傳達的概念那樣,有了黑幫,才有了美國,這回一樣是同樣的概念。
或許我們可以稱之為遲暮,羅拔迪尼路說他會接演《愛爾蘭人》的原因,就是希望他與馬田史高西斯的合作可以做個了結,無論之後還有沒有其他合作,這部電影都是他們完美的謝幕之作,尤其是在電影的最後一個小時,歷經無盡的殘殺爭權奪勢之後,殺手們老了,黑幫們也都老了,昔日曾經是走到哪裡都受人尊敬,就連政府要員都要怕,如今卻只能待在養老院受人照顧,即便問一句「知道誰是Jimmy Hoffa嗎?」也只能換來年輕人的狐疑表情。
那些人是誰?
《愛爾蘭人》歷經三小時半的史詩級片長,在前兩小時的暢快淋漓,講述一個黑幫如何崛起及衰敗之後,最後一小時才是馬田史高西斯的核心要旨,曾幫助幫派殺過無數仇敵的老殺手Frank坐在養老院內,接受政府調查員的審問時,突然沒來由丟出這句話。
「去找我的律師。」
「他死了。」
「什麼?是誰殺他的。」
「沒有人,是因為癌症。」
然後調查員又曉以大義:「你沒有必要再保護誰了,他們都死了」,是啊,原來所有的英雄及霸王們都隕落了,就連Frank自己的記憶都靠不住了,他們的史詩,是否還有存在的必要了?《愛爾蘭人》在大量的喜劇台詞及殘殺橋段的背後,突然顯得如此悲傷,就連他昔日最為崇拜的黑幫首領Russell Bufalino(祖柏斯飾演)也以最不堪的方式落幕:「他說要去教堂,結果就從教堂去了醫院,然後就從醫院進了墳墓」。
《愛爾蘭人》最終只能在半掩的門扉中落幕,黑幫殺手們再也不見,原來也是會老的,他們這麼寂寞的在銀幕上接受自己的謝幕,充滿著馬田史高西斯多年來承襲的宿命理論,無論如何輝煌,如何霸氣,也終究有沉寂的一天,只能成為報紙上一則小小的專欄,沒有人知道他們怎麼活過,怎麼死去,我們也只能用回憶追憶那些美好年代,即便再也回不來。
【本文獲「白色豆腐蛋糕」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