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肉搜尋】《網誘驚魂》揭ISIS誘騙女生 影評大讚更勝《人肉》

撰文:施玲玲
出版:更新:

圍繞網絡社交平台文化出發的懸疑片《人肉搜尋》近日上映,電影單透過一個電腦螢幕敘事的拍攝手法受到觀眾激讚,其實以相似手法呈現故事,除了已推出續集的《弒訊》(Unfriended),還有《網誘驚魂》(Profile),不少觀眾更大讚後者是更勝《人肉搜尋》的驚慄神作。

《網誘驚魂》今年8月曾於香港夏日國際電影節短暫放映。(劇照)

由《刺客聯盟》導演Timur Bekmambetov執導的《網誘驚魂》,講述記者Amy Whittaker為了交貨,不惜說服編輯讓她進行極危險的專題,她開設假Facebook帳號偽裝成名叫Melody Nelson的女生接近恐怖份子,又戴上頭巾扮最近剛改信伊斯蘭教,企圖滲透ISIS組織,鎖定最近剛誘騙一名英國女生的敘利亞軍人Bilel,Amy Whittaker一邊跟對方視訊,一邊跟朋友、男友和編輯聯絡,可是隨着她跟Bilel加深了解,驚覺自己漸漸對他產生感情。

電影未如《人肉搜尋》般在全球作大型公映,僅在今年較早前舉行的第68屆柏林影展中參展,最終獲面面觀單元觀眾票選獎(Panorama Audience Award),當時獲大讚拍攝手法突出,在《人肉搜尋》上映後,更有外國影評將兩者再次相提並論,指出《網誘驚魂》更能表現出科技和社交網站的可怕。

改編自真人真事

不要以為在Facebook結識恐怖份子的橋段匪夷所思,其實《網誘驚魂》的故事是改編自法國記者Anna Erelle著作《In the Skin of a Jihadist》,ISIS近年為吸引更多年輕人加入,透過Skype、Twitter等接觸西方國家的穆斯林女性,以甜言蜜語誘騙對方到叙利亞和伊拉克加入ISIS,任人奴役。Anna Erelle在書中描寫自己偽裝成一位居於法國的20歲穆斯林女生,被ISIS「招募」的親身體驗。

她在書中憶述,當時Bilel每星期會給她發過千則短訊,不但親暱地稱她為寶貝,又承諾嫁給他後會有美妙的生活,還企圖使出動物攻勢,Bilel自稱負責經營分享大量ISIS戰士跟貓互動的Twitter帳號,一眾負責照顧貓的戰士更擁「聖喵士」(Mewjahid)暱稱。

《網誘驚魂》畫面不及《人肉搜尋》精美,不過正是畫面起格才更添寫實味道。(劇照)

自創「Screenlife」實時拍攝

如果看過《網誘驚魂》的預告片,就會留意到相比《人肉搜尋》的精美畫面,前者的視訊片段明顯粗糙得多,當中原因很簡單,因為電影正是用導演研發的軟件拍攝。

Timur Bekmambetov近年迷上用電腦螢幕叙事的拍攝手法,更不惜設計出專用來拍攝此類電影的電腦軟件「Screenlife」,至今已用800萬美金拍了7部長片,《網網誘驚魂》正是其中之一,電影採用實時拍攝,由身處不同國家的演員親身使用Skype視訊,再錄下片段,拒絕使用綠幕拍攝,卻能呈現演員透過網絡互動的寫實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