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跑線》以外的印度教育電影 《I am Kalam》打動前總統都客串

撰文:施玲玲
出版:更新:

印度電影近年發展愈來愈成熟,不少寶萊塢(Bollywood)作品甚至突破疆界和語言限制,在全球開出亮眼票房。當中講述直升機家長望囡成龍的《起跑線》上周登陸香港,由戲中一對家長緊張囡囡學位問題,反映了印度的教育制度和階級觀念,連一眾香港家長都勁有共鳴。
創作很多時都受社會問題影響,探討教育和貧富懸殊一直都是印度電影的熱門題材,除了《起跑線》,另一部2011年電影《I am Kalam》其實都以相近題材,拍出賺人熱淚的故事,更獲前印度總統客串。

印度電影《起跑線》探討教育。(劇照)

《I am Kalam》講述小主角Chhotu因為家貧只能在小店打雜,他一次偶然在電視見到印度前總統卡拉姆(Abdul Kalam)的演說片段而受到啟發,決心要成為總統,可以對於出身低微的孩子來說,總統根本是遙不可及的目標。

可是這些限制並未影響樂觀積極的Chhotu,年僅10歲的他反而更努力透過工作改變未來,希望有朝一日能靠自己雙手獲得接受教育的機會。他在小店接觸到來自不同國家的遊客,有機會學到英文和法文,又從而學習到大量學校不會教的生活知識和經驗,更認識到貴族小王子Ranvijay,發展出真摯友誼。從兩個孩子的互動可以看到,在他們純真的世界,沒有任何階級、經濟條件或分類,每個人都是平等的,證明這些並非與生俱來的想法,而是社會施加的觀念。

《I am Kalam》的主線圍繞2個孩子,他們純真的世界沒有階級觀念,只有真摰友誼。(劇照)

比起Chhotu的貧困家境,電影將重點放在他對知識的追求,強調教育的重要性,特別是對於社會中弱勢的一群來說更甚。雖然《I am Kalam》探討的話題相對沉重,卻使用寫實和正面手法呈現,堅決捍衛教育的權利,劇本甚至感動印度前總統卡拉姆,令他願意在電影中客串,親自演出演講的橋段,當中提及成功的四個要素分別是努力工作、堅持不懈、訂立目標和擁有正確的生活方式。

卡拉姆致力改善印度社會不平等的現象,獲尊稱為「人民總統」,其實他跟戲中的Chhotu一樣,小時候同樣家境清貧,曾靠賣報紙維生,後來靠自身努力力爭上游,擁有多個學位的他把畢生獻給科研,臨終前也在學校進行演講。

《I am Kalam》感動印度前總統卡拉姆,令他點頭客串。(VCG)
印度前總統卡拉姆親自演出演講片段。(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