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藝術祭】奧斯卡得主楊紫燁新作 紀錄青藏首支籃球隊之誕生

【盛夏藝術祭】奧斯卡得主楊紫燁新作 紀錄青藏首支籃球隊之誕生
撰文:許育民
出版:更新:

香港導演楊紫燁(Ruby),憑一部《潁州的孩子》,追訪安徽阜陽潁州地區受愛滋病影響的家庭的紀錄片,而獲得第79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奬,為港人增光。
導演的新作則去到青藏高原,拍攝當地的一隊業餘籃球隊,如何打出自己一片天,當中亦講到時代的轉變,科技的進步,如何對這個純真的草原地,來個翻天的改變。
攝影︰葉志明

數月間在青藏的觀察,Ruby感受到當地社會正被現代化改變中。(葉志明 攝)
數月間在青藏的觀察,Ruby感受到當地社會正被現代化改變中。(葉志明 攝)
來自美國的籃球教練Bill,為當地起了微妙的變化。(劇照)

熱血籃球夢

青藏高原是遊牧民族的浪漫地,居民都是日復日,踏著翠綠的草披,坐在馬背上趕著牛羊過日子。不過這片寧靜的樂土,正受著氣候變化的影響,而更大的衝擊是來自科技。導演楊紫燁於2012年到訪當地的小村落仁多瑪,洞悉到這個小村莊的牧民生活方式正面臨改變,電視和網路普及,令牧民接觸到NBA籃球,更令這片壯麗的高原上,散佈了籃球架,笑聲此起彼落的打著籃球。2016年更吸引一位來自美國的籃球教練莊遜(Bill Johnson)遠道而來,幫助他們實踐微小而遠大的熱血籃球夢。

拍攝在高原地方進行,由於路程由蘭州慢慢而上,所以劇組同事都沒有太大的高原反應,只要動作慢一點便可以。拍攝只進行了兩星期便完成,但籌備工作其實早在2012年開始。「當時正在籌備一部關於當地女性的紀錄片,拍了幾個月時間,主要都是講牧民生活,期間遇上了這位來自美國的籃球教練,於是再拍成這部《仁多瑪》。」

騎馬打籃球?只是合照吧!(劇照)
+6

【籃球】跨半個地球到青藏高原 諾樂籃球教練莊遜:語言無礙交流

Ruby為電影製作了多張海報設計圖,非常用心。(葉志明 攝)

雞同鴨講教打波

電影以當地一支籃球隊開始。「其實他們最愛賽馬,但賽馬活動只是一年一次,不會經常玩,想踢足球又沒有這麼大片平坦草地,籃球就方便多,在山區和高原,只要有個籃球架便可以打。」熱愛籃球的另一成因,是2003年中央電視台開始轉播NBA,令氣氛熾熱起來。

當地的主要語言是藏語,就連普通話都不流行,一個美國人要來教波,活生生是一場雞同鴨講。「幸好打籃球都是動作語言,學識幾句籃球術語,加上用板畫出排陣,已經簡單易明。」當日Bill興高采烈地來到青藏高原教籃球,源於當地的景色和滿足感,還有一份抱負。「他有打算寫一本由英語翻譯做藏語的籃球Guide Book,令藏民都可以自行承傳下去。」

教打籃球,雖然言語不通,但也可靠肢體動作傳授。(劇照)

開始有全職球員

兩年時間過去,在NBA的熱潮未減,加上Bill的大力推動下,已經成功將籃球文化融入當地。「現時四處都有好多籃球場,亦開始有全職球員出現。當地有位僧人更斥資興建一個室內球場,每有比賽便收4元人民幣入場睇波,球隊贏了又可以有獎金。最近一次便有球隊贏了2萬元人民幣,更有成員決定不再做染布廠工作,索性做全職籃球員,雖然跟職業賽還有一大段距離,但已是個好開始。」Ruby相信好快應該可以有代表青藏的球隊。

你想不到,當地僧人對籃球的熱愛程度,甚至會有僧侶隊伍。(劇照)

電視和網絡的發達,除成功引入NBA,也將現代化帶到青藏。Ruby在2012年去到當地,剛剛有手機網絡,4年後大部份居民已經在用最新手機。「因為iPhone支援藏語,所以大部分人都是用iPhone,上次來到香港,他們已經懂得拍片,再用app剪輯好,非常厲害。」雖然手機價格在當地依然高企,但當地年輕人只要賺到錢,都願意花錢去買新手機。「因為這是當地資訊和玩樂的主要來源,人人都要有一部,你會發現他們屋企可能會冇廁所,但就不可能冇手機。」

雖然受到文化衝擊,但當地年輕人都不太想離開青藏一帶,「一來自己的漢語不太好,很難出外搵工,打工多數從事建築行業,所以教育都是一個問題,令他們寧願在家鄉附近打工。」慶幸當地有些新經濟如輕工業、牛奶、芝士製造、旅遊事業等,在放牧以外有多個選擇。

紀錄片《仁多瑪》會在MOViE MOViE: Life is Art活動內放映
16 Sept 2018 (日) 3:55pm MOViE MOViE Cityplaza放映(榮譽導賞大師甘國亮將出席)
18 Sept 2018 (二) 8:30pm PALACE apm 設映後談 (導演楊紫燁將會出席)

詳情可參考www.moviemovie.com.hk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