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經緯《狂人日記》獲釜山國際電影節資助 以狂人對照香港廢青
當年憑紀錄片《音樂人生》獲第2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新晉導演,以及獲第48屆金馬獎最佳剪接、最佳音響、最佳紀錄片的張經緯導演,今年年初有新作《藍天白雲》作為首部劇情片上映後,又再傳來好消息。新構思的劇本《狂人日記》(The Idiots)獲釜山國際電影節認可,得到其「劇本開發基金」,資助1000萬圜(約7萬港幣)以提升電影製作水準。
《狂人日記》是啟發自一段真實搶劫兌換店的閉路電視視頻,該片段在網絡上瘋傳,當中的女職員戲弄笨賊。 通過想像和資料蒐集,張導演把其啟發,發展為等待判刑的青年與網絡情色小說家失之交臂的愛情故事。
據了解「劇本開發基金」的申請競爭相當激烈,《狂人日記》能從365個來自世界各地的電影項目中脫穎而出委實不容易。對於得獎,張導高興之餘亦表示一切只是開始:「好高興獲得認可,但拍電影實在漫漫長路,只能告訴自己一定要做好。」對很多導演來說,拍電影最大的難關可能在「錢」上,開機、請演員、請幕後團隊、後製等等,每一個項目都涉及錢。而釜山電影節的「劇本開發基金」其實只有若一萬美金,遠遠不足以支持整部戲的開支。「今次有國際認可,起碼在國際市場上會有部分人留意,希望對我找資金會有幫助。」
感覺上這類型小品作品會比較難找資金?張導就分享:「其實不論作品大小,從來要找投資者都難。但近年都比較樂觀,因為香港較以往希望多看貼近社會現實的港產片,不是只求開心賀歲片或飛機大炮的電影。」在這種情況下,投資方都比以往更樂於投資在中小型作品上,市場上的確有這類電影的需求。
港產片銳意改變
張導又續指除了題材上的轉變外,演員亦儲了不少「能量」作改變,他就以《以青春的名義》中的劉嘉玲為例:「連大姐大都在尋找突破,想突破香港電影面對的困境,好願意挑戰新嘗試。」凡此種種,都令張導對香港電影的未來前境不感悲觀,亦因此寫下了新的好劇本,以影片細說自己的想法,並提供平台讓演員發揮,事實上,樂於起用新演員的張導,上年就一手發掘了梁雍婷這顆明日之星。
真人真事獲取靈感改編
今次的《狂人日記》張導演繼《藍天白雲》後,再一次通過真人真事案件構想出劇本。事發2017年2月,當時有名35歲男性港人企圖用一支假槍於油麻地一找換店行劫不遂,最後事敗而逃。後來被警察尋找到家中,最後企圖從窗外逃走時不慎墮樓而亡。(詳情可看:找換店獨行槍匪事敗返家 警上門破門拉人 疑犯爬窗墮樓亡)張導形容當時看到此則新聞時如被雷擊:「其實整件事活像一套荒誕劇,這個年代怎可能有賊仔遞紙仔用假槍打劫,而女職員的表現又冷靜得離奇,我第一個感覺就是為何香港如此荒謬呢?」就是這種荒誕感激發了張經緯的思考,從而引申出《狂人日記》這劇本,去表現他腦海中荒誕的香港與港人。
狂人與廢青互為對照
以《狂人日記》作電影名字,少不免會令人聯想起魯迅的同名作品。小說以狂人表達對社會、對封建禮教的批判。「魯迅的作品是對社會的控訴,但我感興趣的是所謂的狂人到底是清醒還是狂呢?帶到來今日可以如何表達呢?譬如今時今日我們經常會提到『廢青』,到底如何定義呢?留在家中不工作的可以是廢青,但出來社運的又叫廢青,當中廢青與狂人會否有共通之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