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壓槽影評】首次執導動作片錯重點?我哋對家輝真係又愛又恨 

撰文:羅偉強
出版:更新:

挾著香港影帝張家輝自導自演之名的電影《低壓槽》,相信吸引了不少喜愛「渣渣輝」、「化骨龍」的觀眾入場觀看,但相信絕大部分的觀眾,都抱著複雜的心情離場,我們對張家輝大抵都是又愛又恨。

《低壓槽》的動作場面其實很認真,但看完後你會寧願張家輝不要那麼認真。

動作場面有心思

平心而論,《低壓槽》的動作畫面與飛車畫面其實滿不錯,可以看到家輝在動作場面上花了不少心神去處理,動作流暢,拳拳到肉,算是令人看得緊張刺激。又其實,《低壓槽》在畫面的調度與內容呈現的關係上,是有花過心思。譬如,到底于秋(張家輝 飾)在洗衣機店打鬥後,到底為何會在非洲出現呢?原來是因為戒毒,而戒毒後在畫面上,便再沒有搖晃的效果出現。其實這種呈現方法立意上是沒有問題,可恨對白及畫面上的交代少得可憐,刻意的留白難免讓人看得不明所以。更何況在節奏控制上,張家輝沒有預留太多時間讓觀眾留意留白,過於意識流的表現方法普遍觀眾難以消化,但這些拍攝手法 ─ 把劇情刻意零碎化、加入大量留白 ─ 在過去的香港電影中比較少見,張導其實在港產片中做一場實驗,但一時三刻似乎未能成功。

略嫌對白及畫面太賣弄、太造作,是不少觀眾對《低壓槽》的感受。
家輝今次的確有點過份「用力」演出。

有點「審美疲勞」?

打鬥與飛車畫面一浪接一浪,也許張導是想製造目不暇給的感覺,但作為觀眾,感覺卻有點「審美疲勞」,整套戲彷彿就是靠動作場面串連,動作與動作之間雖有短暫的緩衝時間,讓家輝去「講故事」,但在如此倉促的時間中能講的故事是很少,變相展示了《低壓槽》本身故事蒼白的不足。

《低壓槽》的背景發生於一個虛構的城市孤城中,其實本身這個設定可以有很大發揮,而且香港觀眾應該會發現孤城的設定本身很香港,理應很討好香港觀眾,遺憾劇情略嫌不合理,令人難以投入其中。近年香港的政治氣候就如一股「低壓槽」,很多導演都會把這種元素放入電影中,只是在缺乏完故事架構的情況下,不免讓人覺得是隔靴搔癢的技倆,實在搔不到癢處。結果令香港人未能產生共鳴。

另外,「Boss」的故事很沒頭沒腦,最後也死得令人滿頭「黑人問號」,到底于秋可以怎樣混入熱氣球中,Boss又為何會若無其事地抽敵人的煙,然後就這樣毒死了呢?片中的家輝吃著生菜忽然來一句:「我真係好懷念罪犯嘅味道。」著實帶著點點作狀,難叫觀眾看得合意。

張家輝在《低壓楷》中chok得很,是否討好就睇你有幾愛張家輝。

合拍片有侷限?

張家輝的演技本應是無容置疑是好,但因為劇情需要,令家輝的chok爆演技未能為電影加分,反而令于秋這個角色顯得有點單薄,人物形像不夠立體,在面對「黑警」壓逼下的轉折並不突出,整套戲還是一個很chok、打不死的狂人,由一開始到尾還是那一個他,不過只可能也是張導的精心設計,想表達自己的堅持。但若果再多一點掙扎與迷惘,可能會令整個角色的性格更突出,而非只有一個面向。另外,合拍片往往會成為一部電影的侷限,內地演員何炅的角色在戲中「大難不死」,而Boss死得不明不白。其實是滿足了內地好人不能死,壞人必定有惡報的要求。若果你覺得這些部分突兀的話,要知道家輝其實也未必想如此拍,只是遊戲規則如此而已。

有網民將《低壓槽》的「經典對白」改圖,幽了家輝一默。(網上圖片)

香港票房反映觀眾心理

據知現時《低壓槽》的香港票房約418萬,相信大多數觀眾都是抱著支持張家輝的心態入場,但與《低壓槽》同期在內地上映的《後來的我們》狂收13億,反而《低壓槽》以3400萬人民幣票房黯然離場,其實可能反映觀眾的口味,單有動作而欠缺好的劇情難以打入觀眾的心。當然,動作片一直是香港電影的驕傲,較新的《殺破狼》系列的父女情感人至深,舊一點的《PTU》劇情緊湊,槍林彈雨而不失嚴謹,反映動作、特技是帶動劇本的好元素。張家輝的《低壓槽》在香港上映至今,已達到400萬這個票房數字,反映出港人真心想支持家輝和港產電影,無可否認它是一部用心製作的作品,但過於意識流比較難消化,希望他日後能夠在導演工作上更進一步,拍出動作劇情兼備的出色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