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藝術宣言】裝置藝術中的13個她 姬蒂白蘭芝:創作就是隨興

撰文:佘漢姬
出版:更新:

甚麼是藝術?一百個人有一百種答案,於是有人試圖以宣言將其拆解。德國導演朱利安羅斯菲德(Julian Rosefeldt)與影后姬蒂白蘭芝(Cate Blanchett)從前人的宣言中抽取13個樣本,以13種人格重新演繹《反藝術宣言》(Manifesto),由同步播放的眾體裝置藝術,演變成串連一線的獨白合成電影。

超越性別、年齡、身分地位,每個角色都有屬於他或她的宣言。(《反藝術宣言》圖片)

對姬蒂而言,這些用詞空泛的宣言,具有甚麼意義?「當我第一次發現這些宣言的時候,我還在大學攻讀美術史。閱讀的樂趣在於把這些文字從歷史背景抽出來,再看看還有幾多理論屹立不倒。這些宣言某程度上是對於權力的否定,在常人看來或許有點奇怪,因為當中的用詞和意念,都帶點離經叛道。我個人取態亦跟眾作者相似,有時帶點憤怒、有時又會很活潑,同時不乏唯美主義。他們在探究破壞的過程中,同時也在構想如何建立新事物,因此是一種對未來非常正面、以創作為終極目標的想法,一種可能在現今社會已經不再存在的澎湃生命力。他們有很強烈的慾望去改變世界的平衡狀態,我相信,這是因為他們感覺被整個系統孤立了,所以他們必須作出強而有力的回應。並且將他們的自我,強加到別人身上。」

影片以裝置藝術形式在紐約地標之一Park Avenue Armory展出。(Park Avenue Armory官方網站圖片)
+3

宣言本身不具故事性,但姬蒂與朱利安在演繹的層面上加諸不少自我創作。「其實我從一開始就非常小心,例如在演繹哪些宣言時比較說多點對白、在演繹另一些宣言時就用多點內心戲表達。當我想演繹內心戲時,我在跟誰說話呢?我要用哪一種態度,和根據哪一些原因去演繹呢?我發現在鏡頭前演繹和在鏡頭後作旁白比較,用旁白交代其實更具挑戰性,因為我是在直接跟觀眾對話,又或者其實我在自言自語?我們玩了很多這樣的對比。」

一人分飾13角,徹頭徹尾是一場冒險,「要不斷嘗試和尋找,我在柏林時看過《Murmeln Murmeln》,字面上的意思是「Mumble Mumble」(即呢喃呢喃),而演員就不斷重複說「Mumble Mumble Mumble」,就好像所有小朋友牙牙學語那樣,只是他們把句子加入不同的語氣。有時候文本對我來說就像那樣,我已經不再思考字面的意思,我只是在思考究竟目的是什麼。我可以突然爆出非洲Swahili語言,而你可以從我的語氣中,大約想像我想表達什麼,又或者可以從我身體語言中猜度意思。這些都是人的本能,我只需將我的得失心放下,因為我沒有時間,也沒有綵排過,只有拍攝前的一夜我們會簡單討論一下,然後就說『好吧,這角色多點蘇格蘭感覺!那一位我不知道,來一點東倫敦Cockney的感覺』。我們就像不同的歌手,在同一個合唱團唱着同一首歌。電影有很多驚喜,例如我在演繹那露宿者在不同大廈遊走,當我走過鏡頭前那刻,我以為我正在走過鏡頭前,他們卻在拍攝一隻坐在垃圾桶上的狒狒。創作藝術就是這樣隨興,我在做某些事情,但導演朱利安羅斯菲德同時在做另一些事情。我跟導演朱利安說過『現在我們就是在創作真正的藝術了』。」

同時有不同造型的姬蒂讀出前人有關藝術的宣言。(Park Avenue Armory官方網站圖片)

一些由男性「創作」的宣言,姬蒂反過來以女性的口吻讀出,某種意義上《反藝術宣言》也是部女性主義電影。「當你看到完成品時,你會覺得這是從不同人的思想組合出來的一個新概念,卻又不是一個又一個的個人意念表現。最後令觀眾察覺到,很多的藝術宣言都是由男人寫成的,女性的聲音會讓整體表現更強烈,讓女性主義得以彰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