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學文專訪】最佳導演談最佳演員︰「家棟、白只勝在夠平凡」
當大家以為在今年第3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贏得最佳導演後,《樹大招風》三位導演之一的許學文應該會有更好發展時,但由4月至今,似乎都未有聽聞許導的新動態。久未露面的他終於在今天現身於由Unicef HK主辦的「聆聽.一分鐘」分享會,與一眾年輕人分享創作心得。到底,這位香港電影圈的新星在忙甚麼呢?這位新貴又怎樣看現今的香港電影圈呢?
原來,最佳導演的光環並沒有使許學文片約接不停,許導向我們透露,其實得獎前後沒太大差別。
「我本身有份幫電影公司處理製作上的工序,得獎後仍然繼續,一些後期製作、補拍,因此沒太大分別。」
那麼導演方面的工作呢?難道得獎後沒為他帶來更多的機會嗎?許導說:
「其實都有人接觸我,會給我一些劇本,但我目前都是先看劇本,看看是否自己有興趣的主題,不過暫時未有戲會開拍。」
許導透露目前有兩個主題自己是一直感興趣的,一是有關網絡起底與公審,另一是香港運動員,相信未來都很有機會看到他執導這兩種題材的電影。
學院派缺乏實踐機會 望電影公司多提供實習職位
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導演系的許學文,是典型的學院派導演,問及覺得學院派比起傳統「紅褲仔」的不同與優勝之處,許導認為其實是各有所長:
「學院派會從最根本的知識開始,從理論與態度這些基礎開始嚴格教導。而我眼中所見的紅褲仔,他們的實習經驗與整個電影工業是呈現『現在進行式』,會掌握最hit的技術。而學院派則會比較慢去通過學校學習這些技術,所以是各有好處。」
不過對學院派而言,最渴求的其實是政府或電影公司能提供實習機會,好讓他們在畢業前能嘗試荷槍實彈地上片場或電影公司工作,在畢業後能更快適應實際工作。
「我讀書時學的是理論、態度,這些都是終身受用的知識,但出到來工作又是另一種學習。縱使校內成績不錯,但出到來工作才發現原來自己甚麼都不會,連一些基本功也不會,這正正是實踐性的東西,學校不會教。因此,在正式工作前有機會讓電影系學生或一些有志投身電影的同學去實習,其實是很重要。」
電影公司可能只需要讓他們擔任一工半職,志在讓他們從旁觀察、學習的機會,已經讓他們有更好的心態去面對真實的電影工作。
演員演技不足應進修
電影有很多不同的崗位,而作為導演其中一個責任就是磨合不同崗位的工作。那麼作為學院派的許導對於演員這個崗位又有甚麼看法呢?影圈不時有些新演員因其外表,甚或是港姐、model出身等因素而入行,這些沒學過演戲、亦沒有經驗的明星演技往往強差人意,許導對他們又有甚麼看法呢?會否覺得他們在演戲前應先修讀一些相關課程呢?
「我覺得無論甚麼崗位也好,通過學習獲得知識永遠是好的。可能有很多人覺得做演員夠靚仔靚女、夠放就可以,但其實這只是最表面的部分。很多荷里活演員都會在演戲過程中,通過學習及實踐使自己的演技更上一層樓,所以我絕對認同演員要透過學習去進修演戲。」
他又舉例指梁朝偉、林家棟等都有報讀過藝員訓練班,其後再於電視台實踐磨練,才成為今天的巨星,學習與實踐其實是相輔相成。
林家棟、白只勝在夠平凡
那麼,在這位新晉導演眼中,有哪位新演員是特別欣賞?許導幾乎不假思索便說出了白只這個名字。
「白只是演藝學院的學生,本身根底比較好,對角色理解能力也很高。同時他能給予觀眾一種平常人的感覺,有平凡感其實是一件好事,譬如林雪、林家棟就是勝在夠平凡。他們不會被外形局限,可以演很多不同角色,亦不會讓觀眾產生距離感。」
近年白只演技備受認同,演出機會亦愈來愈多,毫無懸念是香港演員的新星。那麼女演員呢?許導這次想得比較良久才說:
「較有印象是《骨妹》中的廖子妤,她演得夠放,而且馬來西亞人身上有種特質是跟香港人沒有,比較特別。」
那麼未來許導開拍新戲的話,不妨預留兩個角色給這兩位有前景的新人吧!
不應利用年輕人的熱誠作underpaid的藉口
過去不時聽到電影圈起薪點很低,亦有部分有志投身電影圈的年青人會因此卻步,工作一段時間後便因薪金低微難以維生而轉行。作為導演又如何看這個現象呢?
「製作人員經常說要省錢,但是否省在不應該的地方呢?如果薪金是令人不足以生活,其實真的會澆熄了年輕人的熱誠,而這名年輕人將來在電影業的成就可能無可限量的,他在10年後也許是一名很好的攝影師、很好的燈光師,甚至是很好的導演。若薪金問題令人卻步,我覺得很可惜。我經常有疑惑,整個電影製作費如此龐大,他們最多跟幾個月,是否多幾千元薪金就會令你的製作做不到呢?不應利用年輕人的熱誠作underpaid的藉口。」
薪金要多少才及格?其實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準則,但最重要是一份尊重和令人活得有尊嚴的數字吧!
香港電影的定義 「就像茶餐廳一樣」
不少人覺得許學文有份執導的《樹大招風》題材好,處理上亦夠貼地,很能反映中港關係與香港回歸前後的矛盾,是一套很好的「香港電影」。那麼在香港土身土長,又從小已是一位戲迷的許導,是如何看待「香港電影」這四個大字呢?
「香港電影給我的感覺就是百花齊放,它不會局限你的題材。無論喜劇、愛情、動作、科幻都有一定觀眾層,甚至把它們融合都可以!我很記得以前的《殭屍先生》,同時有靈幻、喜劇與動作元素,而且每一個元素都發揮到極致!講靈幻恐怖,它的歌一播就會令你毛骨悚然,講動作錢小豪的打鬥與後空翻令你拍案叫絕,講好笑它可以讓你笑到碌地。而這種混合型的電影在早期的外國電影是比較少見的。就像是茶餐廳一樣,不會只賣某種東西,而是很多元,而且樣樣都美味。」
香港電影作為文化產業的重要部分,某程度上是向外推廣自己地方的文化。但近年香港已比較少這種混合類型的電影,是否代表香港電影已經改變了呢?
「當然,近年大家都着重了社會議題的電影,《一念無明》、《樹大招風》等都是這類電影,其實反映香港人留意多了社會。」
這十多年間,愈來愈多社會性問題直接衝擊香港人。很多好的文藝作品都能反映社會現實,現實主義風格在電影圈抬頭,某程度上反映了我們身處的社會出現了比較大的問題,讓大家多了反思、關心這個家的衝勁。
首次執導便獲最佳導演殊榮,許學文連同黃偉傑、歐文傑、黃進等幾位導演,都可說是香港電影圈的超新星。香港電影圈要愈來愈好、打破困局,除了各前輩的努力外,新人帶來的新風氣也很重要。我們經常說電影圈青黃不接,其實人材無論幕前幕後都一直有很好的新人入行。現在有青了,應要珍惜、給更多機會予這些青壯勢力,讓他們向上流動,期望許導日後有更好的作品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