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轉腦朋友2影評|爛番茄90%極高分 療癒焦慮不安成大人心靈雞湯
「讓她自己選擇她想成為的人。」這不只是一部給小孩看的電影,更是獻給焦慮不安的成年人一次動人的治癒。
當我們也被焦慮情緒包圍,只能坐在角落大口喘氣,看到《玩轉腦朋友2》(Inside Out 2,又譯《腦筋急轉彎2》)有類似的畫面,就很容易為這部電影動容。
【圖輯】點圖放大看更多《玩轉腦朋友2》劇照👇👇👇
我們如何看待一個人的情緒轉折?如何體會到自己有不同的情緒轉折?《玩轉腦朋友》當年透過可愛精緻的動畫形式,透過大量特效構築小女孩韋莉腦海裡的各種情緒,關於阿愁、阿樂、阿憎、阿驚以及阿燥,這些簡單的喜怒哀樂情緒,他們如何共存,佐以韋莉長得越來越大,面臨與父母之間的種種衝突,故事以小寓大,腦海裡的小小革命,卻是眾多男孩女孩的必經過程。
然後幾年過去,我們來到青春期。
《玩轉腦朋友2》的故事核心轉往朋友同儕之間的認同,住在舊金山的韋莉發現到友誼並非永遠如自己想像,再好的朋友也有可能會別離,而自己能否追趕上孺慕的偶像,不過13歲的韋莉,已經開始產生焦慮、不安的情緒,順利讓阿焦、阿厭、阿羨及阿尷這些角色登場,韋莉的腦海裡有更多的情緒角色,不只是大哭或是大怒那樣簡單,「焦慮」帶來不安感,讓自己沒有信心,不知該如何往上提升,能讓自己變得更強,單純的喜怒哀樂恐怕已不適任,「焦慮」帶領其他情緒讓原始的喜怒哀樂退位,經歷了另一次大冒險。
雖然相對於首集,有太多可以對標的類似橋段,但我實在很喜歡《玩轉腦朋友2》,即便在新鮮程度已不如首集,但卻有辦法在原有的架構上提出全新的論點,焦慮沒什麼不好,懶沒什麼不好,羨慕與害羞也沒什麼不好,同時我們也發現首集的角色慢慢在成長,不只韋莉在長大,不只我們在長大,這些情緒也是。
阿憎也有了喜歡的對象,阿燥變得更穩重,阿驚開始不那麼慌張而深思熟慮,至於我們最愛的阿愁、阿樂,也各自肩負起重責大任,尤其是「阿樂」,變得更為可愛了,光是那一句:
知道一直要保持正向態度有多累嗎?
讓我們看見不一樣的阿樂,是啊,即便你是屬於特定情緒,但為何就要一直隨時隨地附屬在特定的喜怒哀樂之下呢?
因為重點仍是一樣,成長,所有的成敗只能算是附屬,實在很喜歡《玩轉腦朋友2》刻意保留結論,到最後一刻為止,韋莉到底有沒有優先入選,但已經沒有關係,她與自己和解,與好友和解,願意愛自己的不完美,愛自己的患得患失,即便總覺得自己沒有目標,也害怕未來,但是人生很長,真的還不需要太擔心。
彼思在John A. Lasseter離開之後,改以Pete Docter接任,雖然積極培養新一代動畫導演,或許仍在嘗試階段,也代入不同價值,雖未能像《反斗奇兵》(Toy Story)、《沖天救兵》(Up)、《怪獸公司》(Monsters, Inc.)以及《太空奇兵·威E》(WALL-E)那樣開啟盛世,但總是好的,期待彼思接下來的改變,《玩轉腦朋友2》的優秀會是一個起點。
長大之後,每個人都開始焦慮,但為何會有這樣的情緒,其實可能也不知道,為了融入看起來更酷的群體,為了讓自己有更快樂的生活,卻總是讓自己越來越不快樂,「阿焦」的一意孤行根基於徬徨,都是為了讓自己更好,反而卻讓自己的狀態變得不好。
另一方面,「阿樂」想讓韋莉更快樂,所以將那些不好的記憶球全數丟棄,但就是因為那些低潮、尷尬以及無助的瞬間,才願意把握快樂的難能可貴,我們知道「快樂是一天,不快樂也是一天」,想要說服自己快樂,卻又覺得困難,不如就放任自己進入不同的情緒,每一種情緒造就了現在的你,但要如何成為未來的你,還是只有自己能決定。
如果累了,就跟明天的自己預告,快樂先寄到未來,屆時請查收。
【本文獲「白色豆腐蛋糕」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