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人類對「屎尿屁」話題特別有興趣?科學家有解釋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屎尿屁一直都是狂丸離不開的話題。每次文章一旦涉及屎尿屁,評論區總是一片沸騰。
而一旦脫離了這3個字,你們又會一本正經地來「討伐」狂丸。
對屎尿屁的執念,與其說是狂丸的一個惡趣味,不如說是大家共同的愛好。畢竟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誰還沒有個對屎尿屁異常感興趣的階段?所以狂丸今天終於下定決心,不僅要理直氣壯地談一談屎尿屁的問題,更要為自己正名:我們喜歡討論屎屁尿,可是有科學依據的。
即使你不願意承認,但其實每個人都會有一個階段特別執着於屎尿屁。在你3歲到6歲的階段,每個孩子都會陷入對屎尿屁毫無理由的狂熱,這一問題不受限於種族和地域。而最崩潰的自然是家長,每個大人都想舉手發問:講真,為甚麼我的孩子3句不離屎尿屁?
到底是每個孩子都這麼着迷於臭臭,還是只有我的孩子才這樣?每次我給9個月大的孩子換尿布的時候,我3歲的女兒都要跟我說:
讓我看看這個棒呆了的便便吧!
這些困惑相當普遍,但背後的原因其實是有科學依據可循。原因大致可歸結為以下3點:
一、自我探索
奧地利著名的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家佛洛德曾經提出這樣的理論,說孩子在成長階段會經歷一個「肛欲期」,這一階段的孩子會感受到刺激肛門時帶來的新鮮感,從而會對從肛門排出的糞便莫名的興奮,也是對自己身體的一次探索。
甚麼是刺激肛門的新鮮感呢?就是在這個階段的孩子開始體會一個憋屎的快感。也就是說,我產生了屎意,但我不立刻排出來,我稍微憋一會兒之後再排,此時我會擁有無與倫比的暢快感。
當一個孩子開始體會到這種舒適的感覺時,他們會興奮並上癮,也正因如此,他們第一次體會到「掌控自己身體」的感覺。同時,這些便便就像是自己的作品,有些孩子出於好奇心,會仔細端詳它的形狀和顏色,甚至產生與它對話的衝動。這也就是為甚麼,屎尿屁總能吸引孩子們的興趣。
二、語言敏感期
3歲到6歲其實是孩子們的語言敏感期。處在這個階段的孩子,剛開始牙牙學語,語言能力是最強的。在這一時期,孩子們接觸的語言環境決定了他們未來的口音。也就是說,在此之前,四川的孩子們也能準確發出「n」、「l」兩音的區別,這也是為甚麼大人們最好在這個階段教孩子普通話的原因。
但他們雖然對語言敏感,卻並不太知道每個詞語意味着甚麼,他們只是在簡單模仿。在他們的腦海裏,屎尿屁並不等於污穢詞語,這3個字所代表的含義也和其他詞語沒甚麼差別。
所以他們想去試探,想親身實踐每個詞語具備甚麼力量,說出這個詞後周遭的人們又會做出甚麼反應。他們開始張口閉口屎尿屁,每說一句都能加上「屎尿屁」、「臭」等詞語。
而大人的激烈反應讓他們瞭解到一個事情:原來屎尿屁是禁忌詞語。當孩子們在玩耍、學習、甚至吃飯的時候,每一次說出這3個相關詞語,大人們總會報以批評、警告或呵斥的反應時,孩子們終於意識到:排泄物和排遺物是被禁止的,說出來是會被罵的。但人總會有一個潛意識,越是被禁止的我就越好奇。
接着,這又引發出另一個背後的原因:孩子想獲得大人的關注。在被批評警告之後,有些孩子想要瘋狂在邊緣試探,無限刺激大人,就想看看自己到底能把家長惹怒到甚麼程度。而平時常被家長忽略的孩子也想借此機會博得更多的關注。
仔細想想,這結果簡直能直接套用在喜歡狂丸的朋友們身上:發屎尿屁的文章啦,評論區一陣歡呼;不發屎尿屁的文章啦,評論區喊着讓我回歸本體。狂丸算是認清了你們的套路:想吸引本丸注意。
三、社交手段
除了上述兩個主要的原因,還有一個不得不提:屎尿屁話題是孩子的社交手段。
人是社交動物,孩子不僅想吸引大人的關注,更想借此機會結交新朋友。而認識新朋友時總需要一些話題才能聊起來,孩子們本身能力有限,可以聊的東西不多,屎尿屁自然就成了一個很重要的話題。
小孩的愛好有時候確實令人費解,比如社區花園裏兩、三個小孩湊一起玩耍,彼此捂着嘴靜雞雞討論屎尿屁的時候,總能引得周圍孩子哈哈大笑。這些笑聲無形中增強了話題中心者的自信:看,我多有幽默感,我朋友一定會很多。
總結、家長指引
面對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這一尷尬階段,最需要的正是家長的指引。首先,家長反應不要過激。太過嚴厲地呵斥不僅會嚇到孩子,反而給他們留下了一個心理陰影,有些性格過於倔強的孩子反而會有反抗心理,你越說我就越這麼做,就想跟你對着幹。
用柔和地態度去教育孩子,屎尿屁是人正常的生理現象,有進就會有出。但因為它們比較髒,存在細菌和病毒,所以儘量不要用手觸摸,上完廁所立刻洗手。
同時,家長們還要教導孩子,這些詞語最好不要在飯桌上,或者公共場合大聲談論,讓他們慢慢產生「這些是禁忌的邊界詞語」的概念。慢慢地,等孩子們度過這一階段就好了。
所以,終於弄清人會沉迷於屎尿屁的原因後,還想不明白狂丸為何總是脫離不了這個話題嗎?就是不想長大吧。
文中圖片均來源自網路,僅作交流學習使用
【本文獲「狂丸科學」授權轉載,微信公眾號:kuangwan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