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元朗人才懂的10件事 永年、新元中與餅叔
提起元朗,總有人覺得是鄉下地方,他們的印象彷彿停留在數十年前,以為這個地區只有農田、村屋和牛。時至今日,元朗除了農田和村屋外,還多了很多名字有點奇怪的高尚屋苑、傳媒爭相報導的「隱世小店」和考起市區人的輕鐵,至於牛,確實是有的,不過可遇不可求。
1. 千色廣場 鐘聲已逝
先講千色廣場這個元朗人地標,商場最大特色是一個會報時古典大鐘,整點時大鐘會先播音樂,再按時數敲響不同的次數鐘聲。聖誕時還會播放聖誕歌。不過此鍾已成元朗人集體回憶。商場於2015年翻新時,以LED電子螢幕取代古典大鐘,雖保留了報時功能但已經失去那感情的味道。
2. 去B仔吃的不是涼粉是風味
B仔遠近馳名,區外人往往只知「B仔」,而不知真正店名是「佳記甜品」。鎮店之寶B仔涼粉,老實說味道平平無奇,其他甜品的質素只屬不過不失。但正如不少人去cafe也是為店內裝潢或者文青氣息一樣去B仔吃的不是涼粉,是風味。B仔分新店和舊店,提提你,元朗人以「新B」和「舊B」區分,兩間店分別位於元朗一頭一尾,而且B仔兼賣熟食如腸粉、魚蛋、雞翼尖等,即使不好甜品,也是宵夜吹水好去處。
3.未食過永年士多 唔算食過車仔麪
若說B仔是元朗街坊的宵夜首選,那麼永年便是元朗街坊的食堂。提起永年,總會想起三件事:長長的人龍、惡過訓導主任的樓面阿姐和令人辣到跳舞的辣汁。
永年的服務態度出名「臭寸」,環境亦稱不上舒適,為何仍深受街坊歡迎?答案是其秘製辣汁和湯底,秘製辣汁味道濃厚,湯底鮮甜。秘製辣汁後勁凌厲,筆者試小辣已食到流汗,所以在永年能點「大辣」的人,落單時是有光環的。身旁的食客都會在心中肅然起敬。
4. 博愛迴旋處 慣性塞車
元朗人如需經大欖隧道到市區,博愛迴旋處是必經之路,也是必塞之路。因其連接元朗市中心、大棠和凹頭等地,每逢繁忙時間群車出動,「車龍」迅速漫延。大家早已習慣這個慣性塞車的現象,當車速開始減慢時,心中便暗歎一口氣。住在新界西已經要比別人用多一倍的交通時間,元朗人還要再早點出門口,應付這個迴旋處。
5. 「形點」真的型一點嗎?
YOHO MALL II的前身為新元朗中心,元朗人簡稱「新元中」。商場翻新後,名字改為「形點II」,筆者實在叫不出口,簡簡單單的「新元中」不是更順耳嗎?更有網民分享坐巴士到元朗時,聽到車內廣播系統叫出「下一站是,零點1」,差點以為是在賣避孕套廣告。
6. 傳奇拾荒者「餅叔」
拾荒者餅叔成為「元朗名人」可能超過20年,他的特徵是把長到打結的頭髮盤在頭上,街訪笑稱其頭髮似「一餅嘢」,故稱為「餅叔」。餅叔身世故事無人知曉,因他極少和人攀談,不過餅叔從不向路人討錢討食物,即使有街訪好心送錢,他亦會拒絕。後來街訪們摸熟了餅叔脾性,以不同藉口送贈食物,半哄半騙下,他才會收下食物。餅叔近年已消失於元朗,網上陸續傳出其死訊,不論餅叔仙遊與否,他永遠都是元朗的朋友。
7. 元朗重慶大廈「合益商場」
元朗近年成為了南亞小區,這幾年明顯多了尼泊爾、巴基斯坦和印尼人居住,他們大都聚腳於合益商場和附近的街道,所以合益商場有「元朗重慶大廈」之稱。進入商場後,彷彿進入了另一個世界,因為傳入耳中的全是聽不懂的南亞語言,放眼所見十居其九是印尼土產店,那種由心而發的陌生感,高到令人懷疑自己是否身處香港。
8. 元朗小食街─阜財街
元朗美食多,小食店多集中阜財街,即點即燒的串皇、香滑有豆香的亞玉豆腐花、和以馳名燒賣屹立元朗廿多年的妙舒,堪稱「阜財街三小龍」。這三間舖確實位置在阜財街,但不少人誤會為又新街。即使附近的食肆轉了又轉,唯獨這個鐵三角絲毫不受影響,筆者在這條街都留下了不少腳毛和金錢。
9. 元朗人的文化承傳「天后誕」
每年的天后誕,元朗人都會隆重其事。希望社會發展的同時,都可保留著傳統文化。所以元朗人都會為了這個節日出錢出力出汗水,天后誕象徵著元朗人的團結,不論男女老幼都會上街參與盛事!除了各村的慶典儀式外,十八鄉天后誕巡遊更是重頭戲。屆時市中心必定人潮湧湧,熱鬧非常,來自各鄉各堂的數十隊花炮會龍獅隊,浩浩蕩蕩的由大樹下天后廟出發;一直在馬路上舞龍、舞獅、跳舞,巡遊隊伍在烈日當空下辛苦演出,為的只是「傳承」兩字。
10. 元朗牛 可遇不可求舊時的元朗農田處處,在馬路上出現牛隻並不稀奇。隨著城市發展,市中心人多車多,牛牛們都好少出城。之不過,牛總是在你意想不到的時候出現。於2017年10月9日晚上6時左右,有市民發現有牛在大馬路上奔走,幸好沿途司機慢駛,避免發生意外。牛牛最後被漁農自然護理署接走並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