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Tuber︱「MK妹」等本土虛擬偶像崛起 不盲從日本、融合香港文化
熒幕上,她擁有和動漫女主角一樣鮮豔的髮色,與臉部不成比例的大眼睛,聲線像動漫角色般嬌嗲。透過「MK妹」的虛擬形象,她不時在YouTube與觀眾直播暢聊,又會翻唱廣東歌,但無一觀眾知道她的真實身分。熒幕背後,子琪(化名)是一名大學生,以VTuber(Virtual YouTuber)身分出道,並經營YouTube頻道為副業。
有別於一般YouTube創作者以真人上鏡,VTuber為自己設計虛擬身分和形象,以二次元偶像出道並經營頻道。VTuber文化源於日本,近年在香港、內地、台灣,甚至歐美掀起浪潮。遊走於虛實之間的偶像,何以突然獲得關注,甚至吸引一眾粉絲擲金追捧?
記者 | 陽子玉 朱家桓 編輯 | 伍衍亭
VTuber一字結合「Virtual(虛擬)」和「YouTuber」,指以日本二次元動漫形象在YouTube出道的偶像。2016年,日本虛擬角色「絆愛」(Kizuna AI)首次自稱為Virtual YouTuber,在YouTube發布了一條不到兩分鐘的出道影片。其後影片爆紅並席捲日本全國,絆愛被公認為虛擬直播偶像始祖,奠定VTuber文化。
VTuber由繪畫師創作平面形象,之後交給建模師製作身體模型,讓角色有活動基礎。在動作及臉部捕捉技術配合下,「中之人」(指VTuber幕後表演者)控制角色表情、動作和聲音,拍攝短片或於直播中與觀眾實時互動。現時,全球已有超過1.6萬名VTuber,著名偶像如絆愛、Gawr Gura等擁有近300萬粉絲訂閱。2021年起,香港VTuber圈子亦開始擴大,至今已有超過200個頻道。
延伸閱讀:元祖VTuber Kizuna AI宣布將無期限停止活動 2月26日告別演唱會▼▼▼
觸不到的虛擬偶像 人物角色純屬虛構?
影片中的MK妹穿著亮粉色背心,白色短褲,右手夾著香煙,每講一句話都夾雜幾個粗口,時不時說出像「Kai子」這樣充滿時代感的詞彙。MK妹角色的中之人子琪(化名),現正在大學修讀設計課程。自去年年尾萌生創作VTuber的念頭後,她與繪畫師和台灣建模師合作創作形象,今年4月在YouTube上載第一段自我介紹短片,獲超過65,000人觀看和2,200人讚好。
MK妹的名字和形象都取材自本地漫畫家蕭邦仲所畫的同名漫畫,創作理念源於子琪過往的工作經驗:她曾在餐廳兼職侍應,但從事服務工作令她積下不少怨氣。及後,子琪開始留意VTuber文化,亦萌生當VTuber的念頭。她觀察到主流虛擬偶像要很有禮貌地應對觀眾,便思考「有沒有一個角色可以光明正大地罵觀眾?」恰好MK妹的形象包含本土特色和粗口文化,正符合子琪想成為的虛擬角色。疫情之後,大學網課給她騰出空閒。加上子琪一直有繪畫插圖的經驗,根據「MK妹」的原型初步構思好形象後,她聯絡畫師和台灣建模師造模,VTuber MK妹因而誕生。
虛擬偶像的角色純屬虛構,觀眾對中之人身分全然不知,但沒有成為子琪與觀眾之間的隔閡。子琪強調,她與觀眾交流時非常著重真實感,例如貼地的性格和對話方式。雖然擔著虛構的形象,但VTuber直播時「好難不做真實的自己,因為直播互動非常考即時反應。」不論是翻唱、雜談、直播玩遊戲,MK妹都喜歡和粉絲暢所欲言。
再者,成為一名真人偶像需要經歷不同訓練,例如要能歌善舞和學習經營形象。虛擬偶像無需顯示真面目,較沒有偶像包袱和顧慮。創作影片時,MK妹無需顧忌言行舉止,
虛擬形象給我自由度,以另一個形象做我想做的事。
相關圖輯:Gura鯊魚Hololive Vtuber 出道半年破200萬訂閱 拆解爆紅8原因▼▼▼
VTuber文化雖是源自日本,但子琪相信,盲從日本風格不能凸顯個人特色,貼地的影片內容才能令人留下深刻印象。在錄製自我介紹短片時,她發現不少香港VTuber模仿日本偶像出道,平舖直敘列出角色資料,甚至會以日文自我介紹。因此子琪花了不少心思鑽研內容、語氣和用字,務求真實呈現香港人熟悉的「MK妹」。最終她逐句分開錄音,短短兩分鐘的影片錄製近六小時。出道後,MK妹不時翻唱《開學禮》、《Where Did You Go》等紅極一時的廣東歌。數月前短歌《屯馬開通真的很興奮》爆紅後,她又上載MK妹的二次創作版本,還原搞笑畫面。
在MK妹出道初期,香港幾乎沒有同類型的本土VTuber。子琪無法借鑑影片內容和風格,因此曾對自己的定位感到迷惘。同時,不少網民批評MK妹角色不夠貼地,或不能充分呈現香港MK文化。但子琪堅持以忠於自己的方式演繹MK妹,而她亦自認性格直率,難以成為討好觀眾的偶像,
比起虛擬偶像,MK妹更像是虛擬搞笑藝人。
香港VTuber圈子中,絕大部分偶像都以日文名字出道,甚至以日文直播和製作短片。作為少數以本地文化作角色背景的VTuber,MK妹希望創作真正屬於香港的虛擬偶像,「我想試下本土的角色可以去到幾盡。」然而,這亦代表MK妹的創作受語言和文化限制,很難吸引外地觀眾支持頻道。未來她計劃吸納更多台灣觀眾,例如拍攝教授廣東話的短片或與台灣VTuber合作。
延伸閱讀:桐生可可畢業離開Hololive Vtuber鳴神爆內幕原因▼▼▼
粉絲課金撐偶像 有趣的靈魂萬裏挑一
VTuber的其中一個主要收入來源是直播時觀眾以Super Chat留言課金。根據YouTube統計,2021年全球獲得Super Chat打賞最多的前30位主播中,26位都是VTuber。位列第一的日本偶像桐生可可,出道兩年內更獲高達3億4千萬日圓(約港幣2300萬元)收入。在香港VTuber圈子,粉絲同樣喜歡在偶像直播時課金支持,每次留言贊助幾十至幾百港元不等。
作為日本動漫文化的愛好者,Henry由2017年開始留意VTuber文化。VTuber為他帶來真人偶像缺乏的新鮮感,虛擬動畫風人物能有真實性格,並於熒幕前與觀眾互動,於他來說是非常新奇的體驗。他欣賞MK妹基於日本二次元動漫風格,揉合香港元素,創作出中日合璧的VTuber。MK妹直播期間,不時夾雜著粗口,更令他感覺親切。
VTuber界亦有「換魂」一詞,意即VTuber更換中之人,在圈內被視為禁忌。Henry解釋這是因為粉絲不喜歡演戲、虛假的感覺,更換中之人令角色性格突變,觀眾因而反感。他認為一個中之人只能配一個模型,不能接受「留殼不留人」。Henry又認為VTuber的外型固然重要,但要長久留住粉絲,便靠中之人的靈魂,笑言:「中之人有趣的靈魂萬裏挑一。」
建模師幕後製作 賦予虛擬偶像生命
圈內人常稱呼VTuber背後的繪畫師為媽媽,建模師為爸爸。Zelo是台灣建模師,由2018年開始建模,現在已經是近250個「小孩子的爹」。當中只有少於10個香港偶像,MK妹是其中之一。
VTuber誕生的過程由客人構思角色,提出委託和提交參考圖片予繪畫師開始。繪畫師先初步畫出輪廓和身體草圖,繼而創作細節模型圖,並交到建模師手上。此時,建模師才會落手做模,賦予角色臉部和身體動態,讓虛擬偶像能呈現中之人的表情和動作。Zelo笑言,不少想成為VTuber的客人低估製作程序的繁複,曾兩手空空來委託建模。事實上,VTuber在建模前幾個月已要聯絡繪師完成製圖,後期才能著手建模,製作需時約一至三星期。
Zelo根據建模的複雜程度將技術分為四個等級。最低等級的模型只能轉動頭部,較高等級的模型可以轉動身體,而最高等級則根據客人要求設計每個部位的動態。建模收費根據模型等級而定,每次由一萬台幣到最高十萬台幣(約港幣三千至三萬元)不等。
▼▼▼點擊瞭解虛擬二次元偶像VTuber崛起▼▼▼
完成建模後,中之人不用處理技術上的困難,只需安裝鏡頭、打開軟件便能直播,讓虛擬人做出表情和動作。看似人人都能成為VTuber,但Zelo相信堅持並不容易。Zelo解釋,自己的VTuber客人大多是「個人勢」,意即由VTuber自己投放資金。他們委託繪畫師和建模師製作角色後出道,並獨自經營頻道。相比起公司投資營運的「企業勢」VTuber,製作和宣傳資源差別極大,真正能賺錢的個人勢VTuber屬少數。
同時,中之人嚴謹保持匿名,但部分粉絲希望發掘偶像背後的真人。Zelo舉例,一名台灣VTuber曾在公開活動露面後被觀眾跟蹤,甚至在住所附近遭觀眾上前搭話。粉絲的好奇心為中之人帶來危險和壓力,加上資金困難,不少VTuber出道數年內便放棄,
我做的250個孩子中,還活著的不到50個,我會尊重那些可以堅持一年或更久的孩子們。
二次元臉孔背後 中之人演繹更重要
同樣經營香港VTuber頻道的還有本地團體Eggtart。Eggtart是今年6月成立的香港首個商業營運VTuber組織,正籌備推出本地VTuber組合。組合包括五名偶像,現時已推出兩名,分別為龍族少女「朵拉」和貓貓王國公主「蜜柑」。
假如二次元形象是角色的表皮,中之人的演繹便是靈魂。Eggtart創辦人Rimet指觀眾喜歡從虛擬形象中窺探真實性格,因此人物設定和中之人演繹必須配合。他解釋VTuber界有一個詞彙叫「Out C」(Out Character):如果VTuber的設定是2300歲的龍,某天突然坦白真身是23歲有全職工作的普通人,這是不被接受的。但若VTuber一味遵從角色設定,虛構所有個人經歷,觀眾又會覺得很抽離。
指導旗下的VTuber時,Rimet建議她們分享日常生活故事並加以修飾,例如談及大學經歷,並形容學校為「龍大學」,符合角色設定之餘又可聯繫觀眾。他認為,VTuber的最大吸引力是虛實交錯的想像空間:
觀眾不喜歡完全虛構的東西,也不喜歡完全真實的。
Eggtart是香港少數擁有完整VTuber製作團隊的公司。今年中Rimet召集志同道合的創作者,獲得本地投資並組成八人幕後團隊,包辦繪畫、建模、企劃、製作、音樂等崗位。他透露,由頭打造一名VTuber偶像,連同宣傳、製作及人力成本,花費大約港幣5至10萬。現時香港VTuber普遍與台灣、內地畫師和建模師合作,但Rimet希望本地VTuber產業能真正由香港人支撐。因此,除了經營自己的偶像組合外,他們亦接受委託,提供製作和技術支援予其他香港個人VTuber。
Rimet坦言香港VTuber產業仍在起步階段,面對重重難關,首當其衝的是語言限制。由於日本是VTuber發源地,即使VTuber只以日文溝通仍吸引不少外國觀眾觀看,但以廣東話打入外地市場極其困難。同時,香港觀眾更是大多關注日本或台灣VTuber,而不留意本地圈子:「不少人認為香港VTuber製作、技術、內容未成熟,但事實不然。」Eggtart現正籌備香港VTuber大型演出,期望集合一眾VTuber的人氣來面向更大觀眾群。短期內,Rimet希望令香港二次元文化粉絲留意本地VTuber,繼而轉戰大眾市場。
【本文獲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實習刊物《大學線》授權轉載,原文:結合真實與虛幻:虛擬二次元偶像VTuber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