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衞玩家的遊戲平台GOG
作者:黑色休謨
《The Witcher》系列的史詩式冒險和動人的情節感動過不少玩家,但你知道它的製作團隊 CD Projekt 其實是以發行商起家的嗎?他們的遊戲平台名叫 GOG,宣稱以玩家利益為首要考慮,最近 GOG 更開始進駐中國市場。
(封面圖片:GOG.com 畫面及標誌)
一切從遊戲零售開始
CD Projekt 於1994年成立,比創辦 Steam 的 Valve 還要早2年。來自波蘭的創辦人 Marcin Iwiński 與 Michal Kiciński 自小便是遊戲迷,少年時代的 Iwiński 售賣破解版的外國遊戲,Kiciński 則賣 Atari 的遊戲。後來兩人惺惺相惜,趁波蘭實行市場經濟的機遇,一起創立了 CD Projekt,做遊戲零售商的生意,是最早從美國遊戲引入 CD-ROM 遊戲到波蘭的公司之一。
後來 CD Projekt 決定自己開發遊戲,成立 CD Projekt RED。團隊一開始完全缺乏開發知識和技術,但憑藉毅力,雖然沿途顛簸,終於還是在2007年成功推出了人所皆知的《The Witcher》,此系列後來成為玩家心目中其中一款最優秀的 RPG 系列。《Witcher》的卡牌小遊戲《GWENT》甚至將推出單獨作品,公司的最新項目則是《Cyberpunk 2077》。
重溫美好的舊時光
CD Projekt 沒有忘本,在2008年建立網上遊戲銷售平台 GOG,「GOG」是「Good Old Games」的簡稱,顧名思義,這個平台初時以販售復古遊戲為目標。幾年下來,GOG 的遊戲庫逐漸加入了《柏德之門》(Baldur's Gate) 與《異域鎮魂曲》(Planescape: Torment) 等經典 RPG。
自2012年起,GOG 開始與 Ubisoft、迪士尼、LucasArts、Bethesda Softworks 與 id Software 等大廠商合作,販售 AAA 級遊戲,同時開始讓獨立遊戲登陸 GOG。雖然如此,GOG 至今仍以「Good Old Games」為志業,不斷加入舊遊戲作品,例如經典即時戰略遊戲《Syndicate》與《Defender of the Crown》等,公司亦會以 GOG Ltd. 的名義為舊遊戲擔當代理商,例如《Pacific General》與《Fantasy General》。
身體力行反 DRM
CD Projekt 是一家開放、敢於冒險,且以人為本的公司,他們將尊重玩家,捍衛玩家權益放在公司理念的首位。GOG 亦貫徹這種理念,堅持 non-DRM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的原則。
一般玩家對 DRM 遊戲反感的原因都離不開兩點。首先,玩家本來可以直接執行遊戲,但有了 DRM 的話就要先打開用戶端 (client),某些玩家憂慮此舉會佔用電腦與網絡資源,拖累遊戲效能 (如 Denuvo 便造成《RiME》不少問題);其次,明明只是在玩單機遊戲,DRM 卻強迫玩家連線上網。GOG 明顯針對 Steam 與其他大廠商的 DRM 系統,以只販售不設 DRM 的遊戲為最大賣點。
CD Projekt 相信 DRM 只會限制玩家的自由,卻無助防止遊戲被破解。事實上,所有遊戲廠商都知道世上不存在無法破解的 DRM 系統,但他們卻繼續選擇使用 DRM,與其說是保護版權,不如說他們只是想營造一種在意知識產權的形象。Iwiński 表示,與其做這種無謂的動作,不如解除遊戲的 DRM,爭取廠商與玩家之間的信任。
從波蘭飛躍到世界市場
GOG 多年來的努力得到一班反對 DRM 的玩家支持, 已經成為遊戲平台中一股不容忽視的勢力,佔據市場第二位,僅次於 Steam。有主場之利的《The Witcher III: Wild Hunt》在 GOG 的銷量更勝過 Steam,截至2015年6月9日,本作在 GOG 上共賣出69萬套,而 Steam 則只有約58萬套銷量。
2017年6月22日,GOG 新增簡體中文介面,正式進軍中國大陸市場。GOG 支援人民幣付款,玩家可以用支付寶、銀聯、微信與財付通等方式交易。從此除了 Steam 之外,中國的電腦遊戲玩家又多了一個通向世界的窗口。
老實說,GOG 上的遊戲售價與折扣並不會比 Steam 更吸引,但不論你想回味舊遊戲,或認同 non-DRM 的理念,還是想要支持團隊開發《Cyberpunk 2077》,都可以試試光顧 GOG。
至於 CD Projekt 這間公司的精彩故事,以後有機會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