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Fantasy|尋找「林村河港鐵站」 全走大埔之源見證時代變遷
河畔太和路,路上大埔人。水流人不去,人去水還流。
林村河陪伴大埔人成長,靜靜地與你跑步踩車,悄悄地聽你歡笑淚下,默默地送別每位向外闖蕩的大埔人。
居住多年,猛然發現,未曾好好認識林村河,有點愧對老朋友的無言相伴。藉此機會,走進林村河鮮為人知的一面,盼將風光送給遠走他方的大埔人。
【「行路Fantasy」是一個行路遊戲,7個同事7輪比賽,用城市散步路線一決高下。】
(逢每周一﹑三﹑五於《01體育》刊出)
由於「行路Fantasy」君子協定不上山,所以不到上游梧桐寨瀑布,以林錦公路旁的寨乪為起點,暢遊林村河的中下游,看着它由小溪變大河出海,就像她看着我們成長及離開。
建議起點:寨乪巴士站
每次搭64K經過寨乪,總對這個地名充滿好奇,因為「乪」字少見,也不知怎樣唸,後來才知道其讀音是「劇」。如字面象形之意,「乙」像彎曲水流,「乪」即為水邊田地。寨乪村的地勢確是如此,林村河上游從梧桐寨流至,村屋田地均在溪流旁。
行路Fantasy介紹1|步行既簡單又好處多 真正男女老幼做得到
行路Fantasy介紹2|以步行決勝的遊戲 6+1個奇人異士參賽者簡介
落巴士後,走村徑上斜,接寨乪路入村。轉一彎位後,右方有小徑越澗,這是今次旅程第一次接觸林村河。這裏澗道原始,綠蔭蓋頂,大石滿佈,水流平緩,如初生嬰兒,等待撫育。輕鬆幾步,便可跨澗,對岸是通往萬德苑的禾萬古道,今次旅程不走,親親河道後,折返馬路,繼續走下去。
寨乪近距離接觸上游林村河
由馬路接走村徑,暫別河岸,兩旁盡是受河澗滋養的農田花圃。走着走着,回到河畔,林村河從石隙中穿梭,活潑地流動。直至遇上一道陂頭,或者是村民攔河建堰而作引水之用。壩後形成水潭,一道小瀑從壩中瀉下,水流穿過林錦公路橋底,往東北方流去。我隨水行到大馬路旁,也要小心過路,再與林村河會合。
一陣不見,我與林村河在沙壩的橋前相會,她已經換了一個模樣,我也難以親近其水源。高高的河堤及鐵欄杆,將我跟河道分隔開。望往對岸,一個個石籠組成護土牆,既保護村落免受洪水威脅,又助植物生長,重新營造自然生態環境。
漫步林村河中游享受郊野風光
這段人工與自然結合的林村河中游,來自渠務署在2007年展開出的林村河上游河道改善工程,並已於2012年完工。渠務署擴闊河道時盡量縮小工程範圍,以保留原有河道,又重鋪原有河床物料,盡量少用混凝土,以營造天然溪澗環境。河道的生物開始變得多姿多采,見到有鳥兒在河中休憩覓食。
咖喱山上條散步路線:「小白鷺」賞鬱金香免逼車 吐露港海岸的輕鬆旅程
比起之前要覓路,由此開始,林村河河畔右側鋪設了一道寬敞好行的小徑,還設有長凳,方便村民跑步散步。緩步賞河,綠草佔據了河床,水流在翠綠中蜿蜒而下,大石點綴,灰橋橫越,時而有白鳥滑翔,為這幅寧靜的圖畫加添動感。
渠務署的工程在林村河興建魚梯,保持河道連貫,讓河道生物可以往返不同流域。經過新塘後,行到放馬莆,河畔道路消失,穿梭村內小徑,接牛牯嶺徑的馬路,再見到河畔道路續走。在這裏,回頭一看,又見到魚梯。
林村河圍頭村前90度轉向
行至這裏,源自大帽山北麓約740米的林村河,快將流出林村谷,來到一個命運轉捩點。在圍頭村前,原本一直向東北的河道,突然90度一轉,往東南方流去,直奔往大埔。
地質學家分析沖積物分佈推斷,林村河以前是北區梧桐河的支流,但相信是一次距今2.4萬至8.5萬年前的構造變動,一條經梅樹坑西北/東南走向的斷層位移,中斷林村河與梧桐河,出現了「河流襲奪」現象。故此,在圍頭村位置,林村河形成了一個襲奪彎。
我的林村河之旅亦進入下一個階段,經過狹窄的小徑,踏上階級,行至車來車往的林錦公路交匯處旁。從這裏,不但大自然改變了林村河的流向,人類亦改變了林村河的命運。在之後的一段路,我只能隔住鐵絲網,遠遠望向在尼龍壩前由河變潭的林村河。政府在林村河下游的大埔頭興建抽水站,抽取河水到船灣淡水湖作食水之用。
晚上不敢去的梅樹坑公園
沿大埔公路走,與林村河一起前往大埔市區。從前大埔公路大窩段旁只有狹窄的行人路,但政府興建「超級單車徑」,在此處開闢兩線單車徑,連接大埔及粉嶺。行至大埔花園,轉走梅樹坑路,過行人天橋,跨林村河,行抵河道中的小島,走進梅樹坑公園的範圍。
在尼龍壩攔河截水下,這段林村河水量甚少。從前,梅樹坑段的林村河道已經完全人工化,全是混凝土河床,但之後渠務署進行改善計劃,改用更加天然的河床,鋪上沙泥及石塊並種草,提高生物多樣性及景觀,如今河床一片如茵。離開河中小島,走到對岸,沿緩跑徑續走。
沿路林木參天,途經曾經被稱為「大埔鬼屋」的常寂園,如今經過修葺,建了高牆,金佛屹立,不再破落,但還是有種說不出的神秘感,令人不欲靠近。作為大埔街坊,入夜後向來不敢行梅樹坑公園。
走出梅樹坑公園,行到錦石新村,林村河亦進入混凝土河床的河段。在林村河上,有3條古色古香的行人天橋,可說是大埔的地標建築,由上游數到下游的話,分別是錦和橋、太和橋及廣福橋。
行到下游河畔多美食
隨大埔發展,林村河變得更長。在大埔新市鎮填海前,林村河的河口位於現今廣福橋附近,之後向東的河段則是淺海填海而成的人工延伸河道。在市區的河段,河水已淹蓋林村河的混凝土河床,但入面的水基本上不是大帽山而來的,更多是從吐露港進來的海水。
行到大埔市區,疲倦的遊人可以在河畔找點東西吃。就在錦和橋對入,錦石新村內有茶餐廳。行到太和橋口,錦山路的另有一邊有著名的「三多炸髀」。行入大埔墟,美食更多,但這次旅程沿河而走,就不多講述了。
「林村河港鐵站」避雨亭有心思
行到新落成的東昌街體育館外,有座別出心裁的避雨亭,複製退役港鐵「烏蠅頭」東鐵列車的設計,內裏裝上車門及不鏽鋼座椅,車門上有「下一站林村河」的字眼。這座喚起大埔人港鐵回憶的避雨亭,相信會成為林村河畔的新打卡景點。
接着,大埔河從南而至,與林村河會合出海。橫過大埔河,沿廣福邨的河濱續走,附近有些「冬菇亭」餐廳。經過廣義樓旁,穿過完善路天橋底,行至元洲仔公園。完善路天橋是林村河最下游的天橋,那是接駁吐露港公路與大埔市中心的主幹道。當你離開大埔,會見到林村河跟你一起出海。當你回大埔,會見到林村河穿過市內繁華。
建議終點:廣福邨巴士站
抵達元洲仔,林村河之旅完結。大埔人自有方法回家,區外人則可到廣福邨搭巴士離開。花了兩個多小時,行了超過10公里路,終於與林村河由小溪澗行至出海口。林村河一直見證我的生活,而我終於第一次由頭到尾看完林村河的故事。
每位大埔人,都跟林村河有不同的回憶。她總是靜靜地躺在那裏,連結每位大埔人。
給那些遠去的人,林村河永遠歡迎你們回家。
路線:寨乪 > 麻布尾 > 新塘 > 放馬莆 > 川背龍 > 大埔公路大窩段 > 梅樹坑公園 > 錦山路 > 東昌街體育館 > 元洲仔公園 > 廣福巴士站
時間:約2.5小時
步數:14,128
難度:3/5
時間/天氣:下午時份﹑晴天
更多數據:
平均溫度:27度
燃燒卡路里:712大卡
平均心率:108/每分鐘
數據由Garmin fenix 6 ASIA Sapphire紀錄
行路Fantasy是什麼?
《01體育》編輯室對「Fantasy遊戲」總是有種執着,大至英超﹑歐聯﹑世界盃,小至國際泳聯Fantasy,也有同事參與其中。
「行路Fantasy」就是一個行路遊戲,用城市散步路線當成「陣容」一決勝負!7個同事7輪比賽,玩法大致與「英超Fantasy」相同,7輪總分最高者勝。
行路Fantasy首輪路線:
大埔林村河畔有什麼美食?
以生炸雞脾聞名的三多、以腸粉聞名的友口馥、位於錦石新村的105冰室
大埔林村河的背景資料?
林村河位於新界中部、大埔新市鎮以西,源頭位於大帽山北麓,海拔約740米。幹流先向北流經著名的梧桐寨瀑布群以及寨乪,橫過林錦公路後轉向東北,蜿蜒流過麻布尾、新塘、放馬莆、川背龍,在圍頭村附近90度轉往東南,經梅樹坑流向水圍,在大埔新市鎮匯合大埔河後,於廣福邨旁流入吐露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