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馬拉松1】6個香港跑友的故事 劉廣文區嘉倫從東馬尋回自信

撰文:李思詠
出版:更新:

2017年2月26日,東京,氣溫攝氏3至14度。
從東京都廳到淺草,往門前仲町折返經日本橋和銀座南下品川,再北上東京站衝線,東京馬拉松賽道,有6個香港跑友的故事。
揮發汗水、流下眼淚,一步步跑出來的東京,就是不止食買玩。像跑齡與水平同樣高的劉廣文與區嘉倫,平日忙工作忙家庭忙跑步,零娛樂的生活像軍訓般,說不辛苦是騙人,但來一轉東京,尋回「我仲得」的自信,又覺得一切都值得。
李思詠、黃永俊東京直擊

出發前,劉廣文(左)訓練不足,區嘉倫(右)小腿比目魚肌受傷,東京馬拉松,將是一個怎樣的故事?(李思詠攝)
結果,劉廣文(左)跑2小時45分15秒,區嘉倫(右)的時間為2小時51分23秒,雖非彪炳戰績,但令他們重燃跑馬拉松的鬥志。(李思詠攝)

「今次東京行的收穫是深層次的,不止是跑什麼時間,更不止是那面獎牌。」劉廣文說。

人們都叫劉廣文做「大師兄」,他是香港最快華人馬拉松紀錄保持者吳輝揚的大弟子,2005年首戰馬拉松,已跑2小時41分的佳績。所以,今次「東馬」他跑2小時45分15秒,相比「235」的個人最佳時間,實在不算什麼,但他最後由丸の内仲通り左轉行幸通,背靠東京站中央口衝過終點後,忍不住「眼濕濕」。原來身經百戰的前香港代表,都會為一場戰績不算標青的比賽而感動。

延伸閱讀:
【直擊東京馬拉松.圖輯】食買玩以外的東京 用雙腳體會的感動

衝線後,劉廣文熱淚盈眶。馬拉松就是這樣的玩意,不同的階段、不同的生活,就有不同的體會,即使你是高手、甚至香港代表。(李思詠攝)
+4

劉廣文:我仲可以跑得好

「我沒有針對訓練下,『食老本』跑『245』,過程順順利利無風無浪,於我而言是一點證明,證明我尚有能力去跑。只要再下苦功練習,我可以跑得更好。」馬拉松就是這樣的玩意,不同人生階段去跑,就有不同體會。這趟東京行,大師兄除了談跑步,就是講「湊仔經」,他兩歲的兒子「食得玩得」,卻不願睡覺,劉廣文為了家庭,兩年來多待兒子入睡後,深宵才練跑,有時凌晨一時練長課,在西貢一跑就跑到三時多,從事飲食業的他翌日還得上班。畢竟人大了,總不能像年輕時說跑就跑,今次東馬,他備戰不足,戰戰兢兢踏上起跑線,猶幸熾熱氣氛重燃他的鬥志,熱淚盈眶的他帶點感觸,「我仲得,我仲可以跑得好」,他已計劃今年底的賽事,但願他日再破「PB」(Personal Best,個人最佳時間)。

區嘉倫跑25123 錄個人最佳戰績

除了為自己努力,劉廣文更希望同門師弟區嘉倫(Jason)接班。事實上,Jason在東馬賽道折返點碰上跑在他前頭的大師兄,心頭總是一寬,始終他一直主攻10公里和半馬,對上一次跑全馬已是4年前,而且因為長課不足,抽筋撞牆,捱到終點的經歷仍在腦海;更令他恐懼的是,東馬前兩周小腿比目魚肌受傷,不得不休養,這樣子去跑,東京將是一個怎樣的故事?

結果是2小時51分23秒,全馬個人最佳戰績。

衝線後與工作人員Gimme 5,是跑東馬的常識吧?(李思詠攝)
架上的獎牌,對我們的業餘跑手而言,意義好比全職精英運動員的奧運獎牌。(李思詠攝)
謝謝劉廣文(左一)與區嘉倫(右二)的努力,42.195公里,你們完成了。(李思詠攝)

「去年完成學業投身社會,每日生活就是睡覺、工作、教跑和吃飯,抽時間練跑不是易事,加上過去少練馬拉松,由決定參賽到出發又時間不足,從10公里一下子上全馬的訓練,每天生活像軍人般,不斷強迫自己去做,但原來為了自己喜歡的事,我可以奮不顧身。」Jason說,有些事情要趁年輕去堅持,未來將多放時間練全馬,「東馬令我知道,我有能力去做,重燃我對馬拉松的信心」。

Jason父親因病早逝,身為長子的他撐起家庭,照顧媽媽和弟弟,為了跑步過着近乎沒有玩樂的生活,今次東京行與劉廣文一樣來去匆匆,未能久留,猶幸比賽當日全程走在東京市中心,至少也有兩小時多去感受這個城市吧?「平日我喜歡聽歌跑步,今次是第一次全程42.195公里開住大喇叭跑,十分神奇。」Jason口中的大喇叭,就是市民的打氣聲,沿途從無間斷。這樣的東京,每年就只有一天;這一天,遠比食買玩來得更有意義。

「FINISHER」,意義豈止「完走」?正如劉廣文(右)所言,他與區嘉倫(左)從東京帶回香港的是「深層的收穫」,他倆皆藉今次比賽,重新認識馬拉松的意義與價值。(李思詠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