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山鞋︱HOKA ONE ONE的設計玄機 厚底外必要知的功能︱體物寫志
每一種設計跟配置都有特定用途,不可能純粹是款式之別。
隨着HOKA ONE ONE與Engineered Garments等聯乘的成功,漸漸走出運動層面,成為潮流新寵,更多人接觸這個法國品牌,卻停留在「HOKA梗係山鞋啦」的認知。今次挑選4款最易入手的HOKA ONE ONE,即使是「最主流」的款式,其實已經各有特色。
4款HOKA ONE ONE鞋款特性,按圖放大:
全新運動App「齊動 LetZ Goal」登場!按此下載,將汗水換獎賞!
分享一次近日的不快經歷。話說我跟朋友買跑鞋,問及一家商店的店員:「同是HOKA ONE ONE的出品,Bondi 6跟Carbon X有什麼分別?」店員竟然回答:「其實每對都差不多,就只有款不同。」
什麼?
當時我跟朋友都感覺詫然,單憑款式設計的個人觀感買物當然合理,但每個設計跟配置都有其用途,尤其是講求功能的跑鞋和山鞋,針對不同路況、距離、速度等,都有特定設計。
Speedgoat 4
適合:長距離越野跑、輕裝行山
重量:306克
前掌厚度:28毫米
後跟厚度:32毫米
掌跟差:5毫米
以越野跑鞋起家的HOKA ONE ONE,論性能,Speedgoat絕對數一數二,出色的抓地與緩震平衡,令這個由超馬高手Karl Meltzer參與設計的系列,至今已推出到第4代,依然大有捧場客。另外一提,Speedgoat這個名字本身就是Meltzer的綽號。
Speedgoat 4與上一代的設計風格大致相同,但調整了一些細節,例如有山系用家認為上一代的鞋頭太窄,長時間運動後肌肉膨脹,鞋子變相較窄,於是品牌改了鞋面、鞋舌等結構和材質,同時維持後跟32毫米的厚底,貫徹品牌超強緩震的特色,設計亦更舒適。
Vibram外底5毫米的坑道,使用了「多層階梯式」的結構設計,可以提高上下坡時的防滑性能,適合中長距離越野跑或輕裝行山。總之,絕對不是「只有款不同」囉。
Sky Kaha GTX
適合:徒步、長距離行山
重量:508克
前掌厚度:27毫米
後跟厚度:33毫米
掌跟差:6毫米
選擇鞋子要考慮實際用途,若路程極長,甚至要負重,擁有腳腕支撐還是「百利無害」。或許是這個原因,HOKA ONE ONE近年反其道而行,積極開發新一代的高筒登山鞋,包括Sky Kaha GTX。
單看外觀,或會以為Sky Kaha GTX是第二代的Tor Ultra,但其實它被列入專屬的Sky系列,在傳統的保護性能和品牌必須的緩衝要求外,亦十分輕巧,雖是外型笨重的高筒鞋,但只重508克。
物料方面,採用Rubberized Foam中底、Vibram Megagrip外底和eVent防水薄膜,是品牌最高級別的緩衝配置,防滑及防水性能俱佳。推出以來大受山界歡迎,亦獲日本潮流界追捧,上得山也可襯衫出街。
Clifton 6
適合:路跑
重量:204克
前掌厚度:25毫米
後跟厚度:30毫米
掌跟差:5毫米
不是說不能穿Clifton 6「行山」,尤其香港不少郊遊徑都鋪設成水泥路,如果路程以水泥路為主,路跑配置的Clifton 6也是足夠的,千萬別誤解「HOKA就一定可以上山」,因為單憑鞋子前後掌的耐磨部件,Clifton 6的防滑性能絕不足夠應付崎嶇不平的沙石地貌。
從「跑步」性能認識的Clifton 6,全掌EVA中底與內置TPU支撐板的結構,日常著用的話,緩震性能絕對足夠,也適長距離「養腳跑」。唯鞋子的靈活度稍遜,未必可以應付追速度的比賽。認清自己的需要,選擇適合的鞋款從來都重要。
Carbon X
適合:路跑
重量:204克
前掌厚度:25毫米
後跟厚度:30毫米
掌跟差:5毫米
另一款「HOKA不一定可以上山」的證明,Carbon X是HOKA ONE ONE一款「碳纖維板跑鞋」,以增加前向推力。去年推出時,品牌曾經舉辦一場《Project Carbon X 100公里比賽》,邀請世界各地高手穿上參賽,本來目標是打破100公里比賽世界紀錄。雖然未能成功,但刷新了50英里(約80.47公里)世界紀錄,可見它是一款純粹超長距離跑步的快鞋。
而且它採用的柔軟透薄鞋面物料、Profly X中底和品牌聞名的Meta-Rocker弧形輪廓等等,保護性能和抓地力都明顯不是上山的配置。買鞋之前,如果店員未能為大家清晰解說,惟有自己先做功課吧。
全新運動App「齊動 LetZ Goal」登場!按此下載,將汗水換獎賞!
想知更多行山資資訊?「咖喱山」為你實景導航香港各區行山路線!立即按此!
6款「editor's choice」戶外運動帽的特性,按圖放大:
計劃行澗前的10個注意事項,按圖放大:
10項烈日下行山的防曬、消暑貼士,按圖放大:
2020年,下半年的本地長跑/越野跑賽,按圖放大:
(注意:計劃報名或參賽之前,務必考慮、留意最新疫情發展及大會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