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測試.跑鞋】慢走黃浦江畔 實測新調製比例之BOOST能耐
當今跑步界,「4%」好像是個談不完的話題,看看上星期港馬一眾「千金先生」和「千金小姐」穿什麼就知道。
近年各大品牌紛紛推陳出新地研發中底物料,2013年推出Boost的adidas,可算是當初率先揭開戰幔的「始作俑者」。6年後的今天,人氣跑鞋(其實亦是「潮鞋」)UltraBOOST的第五代,日前於上海發布,以「20%」的物料提升,追趕科技進步的要求。
到底徹底改良後的UltraBOOST 19的性能有何變化,早前小弟《Project 01》跑手拜仁在發布會前出席晨跑活動,親身測試新跑鞋的能耐。
香港01記者曾柏熊、區嘉樂 上海直擊
01測試
測試產品:adidas UltraBOOST 19
測試內容:5公里恢復跑@上海黃浦江畔
鞋子重量:270克
掌跟差:10毫米
下載01 app 入香港馬拉松專頁搵相 儲Like贏Nike波鞋(按此) https://hk01.app.link/LxK4Rdwx1T
試後感
小弟雖未至於是UltraBOOST的「忠粉」,但由1.0至4.0,家中都有一雙,總叫體驗過歷代的變化。誠然,論時尚、論舒適,UltraBOOST之優點絕對毋庸置疑,平日行街襯衫是絕佳選項。然而這款跑鞋的製造目的,始終是一款高性能跑鞋,BOOST物料的緩震亦經得起科學驗證,屬市場上數一數二的物料科技,像我這種本體較重的人,對緩衝的要求較高,很容易感受到這種物料的承托力。但就個人喜好而言,我並不太喜歡穿UltraBOOST跑步,始終其中底一直以來都偏軟,作為練習鞋,的確很適合「養腳」,但我本身不太喜歡腳掌陷入軟中底時那種太膩的跑動感,令步頭不夠爽快而已。
然而,今次試穿UltraBOOST 19跑了5公里後,真心,很有驚喜。
這次試跑的路程短,但由於測試前一天我才跑畢渣打半馬,身體依然十分疲倦,於是我由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出發,以較慢步速沿黃浦江畔的緩跑徑往當地的跑步地標adidas RUNBASE進發,當一次恢復跑。
跑步過程尚算舒服,起碼沿途人數不多,不用左閃右避,慢慢跑的確可以更細心感受新鞋性能,惟當日天氣僅攝氏6度,我忘了穿風褸,實在有點冷,但總括而言,這雙鞋子依然能夠為我疲倦的身軀帶來一次舒適的跑步經歷。
一直以來,UltraBOOST的改動甚少,前四代除了外型微調,基本上變化不大,除了橫空面世的第一代,實在未有為我帶來太深印象。據設計師Sam Handy和Stephen Schneider稱,UltraBOOST 19卻是一次徹底的改良,將相同的物料以完全不同形式組合,幾近達至砍掉重練的地步。測試過後,感覺是「此言非虛」,尤其是被喻為一雙跑鞋靈魂的中底部份,同樣是BOOST物料,但品牌今次調整了製造時的膨脹熱力、增加了20%的BOOST,改變當中的化學結構以提升鞋子的回彈力;更具體描述的話,就是「20% UP」的BOOST比以往硬了一點,過去那種「太膩」的觸感,步頭更爽更靈活,卻又不失鮮明的彈力。我會形容歷代是BOOST物料跑鞋之中,軟硬度拿捏得最好的版本。加上Continental輪胎物料製作的外底坑紋亦經過配置,坑紋深度比上幾代都要深,觸地面亦比較闊,即使配場部份地面有積水,抓地表現依然甚佳。最起碼我在衝完半馬後的兩天,跑畢這次恢復跑後都恍如「冇跑過」,沒有增加腳踝、大腰、膝蓋等等的疲累。
繫穩度方面,這也是另一個UltraBOOST 19的賣點,其全新的Primeknit 360立體編織法,一體式編織出鞋身,猶如一雙放於BOOST中底上的襪子,更能按照不同位置所需的包裹度,以編織結構調整壓力與密度,讓腳掌在前向和橫向擠壓跑動時,既能貼合腳掌,又維持伸展空間。穿上之後,很容易感到鞋子不同部位的壓力皆有不同,前掌和後掌的繫穩度都不同,移動時約束感不大,的確十分舒適;然而每人的腳形多少都有不同,如果要我找出一個UltraBOOST 19缺點,我會說是其後跟的繫穩度未如前掌般出眾,鞋跟的Heel Counter部件太執著於「精簡」,將一塊完整的塑膠部件換成「橫8字」柱狀結構,結果變得單薄,我略嫌寬鬆,幸好我平日跑步慣於前掌落地,所以影響不大,但如果你是跑姿偏向傳統腳跟落地的跑手,購買前真的要試清楚鞋子,是否跟腳掌貼合。
總括而言,UltraBOOST 19的外觀依然出色,性能亦大大提升,無論是出街潮鞋還是練習跑鞋,表現皆出眾。為這個鞋款總結分數,毫無疑問,我會為第五代UltraBOOST定出優異評分。
秉承「接龍」概念,跑手接龍將集合各路跑步手,並會定期舉行跑步活動,將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連結起來!如果你也熱愛跑步,歡迎一齊來跑出生活平衡點!即加入跑手接龍Facebook群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