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手接龍16】高材生跑手.既練跑步 也讀跑步
跑步是運動,也是連結。
透過跑步,我們認識到五湖四海的朋友,每人都是一個故事。於是,《香港01》忽發奇想,何不把訪問用接龍的方式,將大家連結起來?逢星期日出現在「跑手接龍」的受訪者,都要推介一名跑友作為下一篇文章的主角。每個故事,記者整理訪問資料後,會以受訪者第一身的角度撰文。
在這個充滿未知數的連結裏,你會成為下一篇文章的主角嗎?今天第16期,承接上一期主角、情義跑手紀嘉文,今期是他的學生,就讀中二的陳柏安。小伙子動靜皆能,入讀拔萃可靠真材實料讀書,因為他升了中學才開始正式跑步呢!你跟他談跑步,以為他說的是好好玩,然後,他卻跟你談日本和肯尼亞……
升中前的暑假,百無聊賴,不如到運動場跑步吧。碰上正在教班的紀嘉文教練,他跟我說:「你一個人跑咁悶,過嚟跟我上堂啦!」課堂後,他說我有潛質,邀請我升中後到他教的中學操練。我答:「唔喇,因為我都幾勤力讀書,所以下年會入拔萃讀中學。」
我中一加入越野隊,正式開始跑步,為了解更多,不時到圖書館借參考書,又在網上觀看跑步比賽。早前閱讀講解「姿勢跑法」的書,發現這方法不太適合我,因為它有個重要元素,就是步頻要每分鐘180步以上,我卻步距大丶步頻低。網絡上有大量世界級比賽片段,我愛觀察各種跑姿,例如日本丶肯尼亞和歐洲各國跑手,總有獨特之處。
從箱根駅伝研究日本標準跑姿
聚集了200個好手的大學聯賽箱根駅伝,是借鑑日本跑姿的好時機。為什麼要借鑑日本呢?因為大家都是亞洲人,身形和體質相近,他們的成績卻是亞洲甚至世界前列。觀察箱根駅伝的強隊,例如靑山學院和明治大學,選手們的跑姿簡直是一樣!他們步頻密,步距不太闊,身高相若。紀sir曾跟我說:「你的步距夠闊,又不是長得高,集中改善步頻吧,因為速度等於步距X步頻。」可能日本人深明身高不及歐洲和非洲人,所以研究這種跑姿。日本文化就是發掘出合適的方法,化成標準,在民族中發揚光大,反觀香港欠缺這種文化。不過這樣有利亦有弊,箱根駅伝的選手身形相若,但身高1.9米或1.6米又如何?這便是標準跑法的限制。
肯尼亞跑手有先天優勢,既高又瘦,但肌肉發達,肌肉發達不是指尺寸,乃指力量;加上客觀環境推力和拉力十足,所以屢出高手。推力是國家貧窮,跑一場國際賽贏了25萬港幣獎金,足以大為改善生活,如果獎金達百萬港幣,回國後的生活更真是難以想像地好了。拉力則是「冇得揀」,國家資源和資訊不多,難靠知識改變命運,所以跑步便成為他們的搵食工具。
對歐美跑手的認知主要來自學界比賽,因為常常遇到國際學校學生。他們每次蹬腿也充滿力量,技巧雖不細緻,但勇氣可加,比賽初段常走在前列,可惜戰略不足,往往後勁不繼。我則重視效率,接觸地面的力度愈少愈好。談及學界比賽,慶幸中一時學校便派我參加越野賽,可惜只得第29名。過去一年跟隨紀sir學習,今年捲土重來奪得C grade第一名!
動靜皆宜 全級考第19
現在一星期練習六次,父母也怕影響學業。幸好剛剛的考試成績是全級第19名,名次比上次考試進步了十幾名,總算讓父母放下心頭大石。我現在算是順境,但面對逆境時我也會發拔萃精神,奮戰到最後一刻。
【跑手接龍】每個跑手都是故事 就從01開始
透過跑步,我們認識到五湖四海的朋友,每人都是一個故事,既然如此,何不把訪問用接龍的方式,將大家連結起來?遊戲就從《香港01》開始……(按此觀看所有「跑手接龍」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