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正宇:「國際金融中心遺址」說法站不住腳 未來機遇大於挑戰
近日有內地網民形容香港將成「國際金融中心遺址」,引來不少人士回應,例如前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馬時亨,日前於一個論壇上引用多項數據,反駁「遺址論」;其後中原集團主席施永青在旗下媒體撰文稱,現實的發展的確存在這樣趨向的可能性,警告若掉以輕心,不全力去設法挽回的話可能會一語成讖!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星期五(12月1日)以「久經歷練的國際金融中心」為題發表網誌回應, 指環球經濟前境不明朗,地緣政治情況不穩,以及「更長時間維持高息」 (“Higher for Longer”) 的利率環境等宏觀因素,無可避免地制約了香港金融市場,特別是現貨股票交易及IPO首發融資金額的短期表現。
變成「國際金融中心遺址」說法站不住腳
「然而,香港金融市場根基穩固,韌性十足,面對環球風高浪急,不少業務仍繼續錄得增長。過去歷經不同經濟周期如是,現在也如是。」他表示,從現實數據客觀地看,香港金融市場具備「國際性」、「綜合性」及「增長性」的特點,變成「國際金融中心遺址」的說法完全站不住腳,「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不是一座高樓或一塊石碑,施加壓力即可使之倒下。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成就倚靠的是「一國兩制」的獨特地位,政府、監管機構和業界的長期耕耘,以及國際投融資者的口碑。我們有信心、底氣和能力持續建設一個更有深度和廣度的國際金融中心。以下我向大家介紹香港金融市場各關鍵領域的近期表現,讓數據說話。」
許正宇:機遇肯定大於挑戰
他指,證券市場總市值於今年10月底為30.8萬億港元,較去年同期的26.4萬億港元回升17%。產品發展方面,受惠於ETF南向通交易量持續增長,以及近年來一系列的市場微觀結構改革,交易所買賣基金今年首十個月日均成交金額達116億港元,同比增長25%。衍生產品市場方面,同期日均成交合約張數總額超過135萬張,同比增長7%,進一步體現了香港作為環球風險管理中心的策略功能。
他又稱,在港註冊成立的基金管理資產規模由去年第三季的水平反彈15%,達至今年6月底的1.3萬億元。今年首9個月,認可機構存款總額增長2.3%,其中港元存款增加1.6%,沒有顯著跡象顯示資金流出本港銀行體系。
離岸人民幣流動資金池也進一步擴大,今年8月底人民幣客戶存款及存款證餘額按年增12.6%,達約1.11萬億元人民幣。因此,他相信中長期而言,香港金融市場面對的機遇肯定大於挑戰。政府會聯同各監管機構,不斷推動落實新的政策措施及項目,堅持國際化特色,繼續融通中外資本,為市場可持續發展增添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