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iPhone禁用令兼華為搶市場 蘋果蒸發萬億市值 分析:反應過度

撰文:許世豪
出版:更新:

近日中、美雙方官員接觸頻繁,並多次重申美國無意與中國經濟脫鈎,形容脫鈎將對雙方帶來災難後果,釋放出兩國有意穩定關係的信號。然而表面上雙邊關似乎有解凍跡象,但實際上兩國「戰場」似乎已經轉至智能電話及設備的領域,蘋果公司成為最新的「磨心」。

蘋果兩成收入來自中國

綜合《華爾街日報》及《彭博》等外電報道,中國計劃將原先僅在部分敏感部門禁止使用iPhone和其它外國品牌的設備,不得帶入辦公室。但最新或將禁令擴展至其他政府控制的組織,包括國有企業,令人擔心蘋果在內地的發展前景。

翻查資料,蘋果的大部分硬件都是在中國生產的,去年中國市場的收入,約佔總收入五分之一,雖然蘋果未有公布iPhone在中國的銷量,但據市場研究公司TechInsights估計,就第二季度出貨量而言,該公司在中國市場比美國為大。

市場競爭激烈 華為搶佔市場

除了當局的iPhone禁令,日益激烈的競爭亦帶來另一個挑戰。日前華為發布Mate 60 Pro,搭載由中芯國際 (00981) 代工生產的國產7納米製程麒麟9000S晶片,被視為中國突破美國技術圍堵的重要一步。《環球時報》社論更指出:「華為手機在3年的被迫沉寂後重出江湖,就足以證明美國的極限打壓已經失敗。」

雖然華為面對外國的技術圍堵,但有大行看好產品於內地的銷情,富瑞發表報告,預期中國消費者會認為是面對美國制裁下的一次重大勝利,直接推動需求增長,又指即使目前中國仍無法以高良率量產7納米芯片,供應或會受限,但估計華為或正為Mate 60系列準備1,000萬部出貨量,以每部Mate 60 Pro平均售價超過7,000元人民幣計算,新手機定位瞄準iPhone 15的潛在消費者,或會影響蘋果iPhone 15在中國的銷量。

兩國科技戰不斷升級

近年中、美兩國之間的科技戰不斷升級,美國連同日本及荷蘭等國家,一直採取出口管制措施,以限制中國取得晶片生產技術的突破,部分西方政府如英美等,亦已經禁止公職人員使用影片平台TikTok及華為製造的設備。

今次華為的新手機推出後,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麥考爾(Michael McCaul)好快就提出質疑,中芯或違反美國對華為制裁;美國商務部亦發表聲明,指正設法獲取更多有關華為7納米晶片的信息,正不斷努力根據動態威脅環境評估,並在在適當時間更新其管制措施,保護美國國家安全。

中國亦一直通過不同的方式,包括禁止出口稀土,如中國商務部7月3日宣布將在8月1日起對8種鎵(gallium)和16種鍺(germanium)產品實施出口管制,以應對西方的措施。最新更「參考」西方針對TikTok及華為設備的做法,禁止使用iPhone等外國設備。

受近日消息拖累,蘋果股價繼周三挫3.58%後,周四曾跌5.1%,市值兩日共蒸發最多2,120億美元(約1.66萬億港元),收市跌2.9%,報177.56美元。但分析卻認為市場反應過大。

中、美兩國之間的科技戰不斷升級。(資料圖片)

分析:市場反應過大

利達基金經理及合伙人黃耀宗認為,目前中國當局的「禁用令」仍未直正落實,市場估計影響200萬部至2000萬部iPhone銷售,反映難以估計禁令的實際影響,加上蘋果為中國提供大量工作機會,除非有其他企業可以取代,理性去看中國未必願意面對打壓蘋果公司的同時,處理失業率上升的問題。

他相信,股價藉壞消息調整,長遠看好蘋果公司前景,認為只要股價回落至172美元左右的水平就應該買入。

《華爾街日報》亦引述Evercore ISI分析師Amit Daryanani指出,相關消息看似對蘋果不利,但影響程度尚難評估,除非蘋果將供應鏈移出中國的速度,令當局感到不安,否則未必會針對蘋果採取影響中國就業的實質行動,繼續將蘋果的目標價定於210美元,並維持「優於大市」(Outperform)評級。

黃耀宗長遠看好蘋果公司前景,認為只要股價回落至172美元左右的水平,就應該買入。(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