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元首級會在印召開 各國不選邊站可能要靠邊站?|伽羅華
在俄烏戰爭後,地緣政治勢態急劇變化,很多原想置身中美博弈之外的國家被迫要選邊站,若說些模稜兩可的外交套話,既要與中俄維持貿易關係,也要靠攏美國博取政治安全,這些國家會發覺不靠邊站的代價愈來愈大,然而,印度卻是一個異數,它堪稱是後俄烏戰爭的大贏家。
印度總理莫迪剛於8月底出席金磚(BRICS)元首會議,無需像中國揚言出資100億美元撐全球發展倡議,就可與國家主席習近平平起平坐,會議期間風頭無倆,印度乘勢於本月9日以東道主身份舉辦第18次G20領導人峰會,莫迪亦力邀習出席,但突然傳出習可能缺席,改派國務院總理李強代為出席,令多國元首對未能與習會面感到失望,這包括美國總統拜登在內,若未能在峰會見面,兩人可能要留待今年11月美國的APEC領導人年會才能相見。
21世紀的美國影響力已大不如前,亦沒有所謂中美G2格局,有說現今世界應分為由美歐帶領的全球北方與經濟較為落後的全球南方(G77)兩大陣營,也有人說,世界應該分為三部分,一是崇尚霸權主義的美國,一是反美陣營,其餘是數目龐大、不想靠邊站的中立國家。這兩種區分不能說不對,但已略嫌粗疏,世界局勢已經演變為多極。然而,要應對全球化議題,平台不用太多國家參與,因為各國發展情況參差,很難就大議題達成共識,太少國家也是搞小圈子,成不了氣候,要對應對如天氣及環保生態危機等議題亦沒有效果。
習主席或缺席G20 總統拜登恨早相逢
從協商及解決問題的角度,G20是全球迄今最佳的平台,除了G7等先進國家外,也有與西方友好的澳洲、南韓、印尼、沙特阿拉伯及墨西哥等具經濟實力的國家,還包括金磚五國,成員國佔世界經濟的八成以上,佔國際貿易的七成五,佔世界人口的六成。若習主席錯過G20峰會,可能又一次將鎂光燈曝光的機會讓給莫迪。
中俄與歐美兩大陣營相互競爭下,各國拉幫結派早已變成常態化,正當大家都憂愁如何在東西方夾縫中尋求外交喘息的空間,印度卻能左右逢源,它既公開批評俄國總統普京侵略烏克蘭的行為,但它私下幫助俄國轉售原油,還得到歐美默許支持,莫迪在訪美期間獲得如同核心盟友的國事訪問禮遇,印度更是多個重要國際組織的重要成員。
中國與印度雖然政治體制有異,但有很多共同之處,他倆都是亞洲的發展中國家,與俄國一直保持良好關係,兩國部分邊界連接,而中國參與的重要國家組織中,少有不見印度,金磚組織及上海合作組織,中印都是創會成員,中國覬覦的全球南方G77,印度居中更有極大影響,但就是這樣的背景下,中印早前卻爆發不應該發生的軍事衝突。
亞洲地緣政治急劇變化 印度左右逢源
筆者上周參與亞洲協會香港舉辦、以New Geopolitics : The G20 and Asia’s Changing Realities為題的討論會,與會講者有印度O.P.Jindal全球大學戰略與國際倡議院長Mohan Kumar、嶺南大學政治學系張泊匯教授及商業諮詢機構Bower Group Asia高級總裁Chi-Jia Tschang,幾乎包攬印度、中國及歐美商界的觀點於一爐,主持為熟諗國際關係的亞洲協會駐點學者Alejandro Reyes。
Mohan Kumar在印度政府高層擔任要職超過36年,曾為前印度駐巴林和法國大使,著有《WTO 談判動態》,由Palgrave Macmillan於2018年出版。他對國際關係的看法很大程度反映印度的主流意見。
Kumar坦言,儘管印度與中國同被視為發展中國家,但印度多個經濟指標都不能與中國相比,該國人均GDP僅約三千美元(按IMF最新數據為2,601美元),中國的已超過一萬多美元(13,721美元),中國是世界第二經濟體(約18萬億美元),印度的經濟總量(約3.4萬億美元)僅是中國的小部分,他也強調,印度發展外交不能將所有雞蛋都放同一籃子(不能一面倒親西方),而且,俄烏戰爭的爆發,他歸咎長期壓迫俄羅斯的西方也要負上一定責任,在對俄的關係上,中印同樣是俄國的同情者。
印前高官指中印國情相若 相煎何太急
印度在今次G20峰會原先邀請了俄國總統普京出席,故沒有邀請烏克蘭總理澤連斯基以免尷尬,但普京未領情出席,甚至連金磚元首峰會的視像講話也沒安排,專心致意為中國今年底主辦的「一帶一路」十周年會議撐場。
對於印度要推行哪種外交政策,Kumar認為,印度外交政策是中立,其參與的平台雖然主要為非西方國家,但並非以反西方為宗旨,只是希望與同路人在大國之間有更多博弈空間,對於金磚計劃擴員,吸納6個新成員,他期望組織能做到實事,不會淪為talking show。正是印度不願反西方的立場,他不明白中印關係為何搞得如此之僵,因為中方對印度的強硬立場只會將印度推向西方,而這非印度所樂見。
為改善與印度關係,近期有人倡議中國應與美俄站同一陣線,支持印度加入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但無論中國政府有何盤算,理順與印度的外交關係是融入全球南方的發展中國家最重要事項,其次是好好疏理與亞洲兩大經濟鄰國日本與南韓,由美國主導的美日韓大衛營協議對華影響巨大,這部分容後也會詳細討論。
【財經專欄】大盤漫談.伽羅華
資深財經傳媒人,多年來見證金融市場蛻變,在即食資訊年代,堅持深入調研和理性分析,現以自由人身份從事商業諮詢工作。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香港01的任何立場,香港01亦無法核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另外,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