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學位課程列先導計劃 港有條件成應用職業教育楷模|June Leung

撰文:梁賀琪
出版:更新:

很多人知道內地推教育「雙減」,但很少人知道所謂雙減究竟「減」的是什麼,有些甚至會過分解讀為一切與教育有關的商業行為都在被禁之列。不過,如果細看國家的教育政策,除了「減」以外,其實更多是想「加」,包括: 加強企教融合、加強社會多元化出路、加強社會對職業教育的認可度、加強職業教育促進的社會向上流動;應用科目也可以由中學、大學一直讀下去,升碩、升博等。可是,在華人社會那種「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固有思想影響下,相信內地在短期內未必可以馬上達成社會共識,而香港絕對有條件可以成為應用職業教育的成功模楷。

日德等國均有推動職業專才教育

事實上,日本、新加坡、德國、荷蘭等國家都以先進的職業專才教育見稱,如:在日本一位出色的懷石料理師傅的收入、受尊敬程度與社會地位,絕不比一位大學教授為低。至於德國,他們採取「雙元制」,即由高中開始,學生如選入職業專科,學校將會承擔30%教育任務,另外70%在職培訓則由企業承擔;學生18歲左右已經可以有可觀收入,而勞動市場亦因此多了生力軍。

反觀香港,自從2018年成立推廣職業專才教育專員小組,多年來「只聞樓梯響」,未見有實質的突破,直至近這幾個月來漸露曙光。「行行出狀元」,這句老掉了牙的口號,有希望在香港落實。

去年中教育局公佈,4個自資院校的學位課程獲選應用學位課程先導計劃。本來大家對這些計劃已經聽煩聽厭,但隨着細節資料,一步一步公開,例如,應用學位課程畢業的學生,與其他學士學位課程的畢業生同樣會被列為資歷架構中第5級,而政府亦承諾會以相同條件聘用合適的應用學位課程的畢業生。換言之,修整樹木的園藝師、照顧老人家的護理師都會有「學位」而不止是「高級文憑」。筆者收到小道消息,這些應用學位課程收生極具彈性,只要DSE的核心科目,即中、英、數、公(公民與社會發展,即以往的通識科)合共有10分便可以報讀。

其實在香港,電工、廚師,甚或洗碗工等職業收入比文職高已經是司空見慣的事,是次的「突破」是來自對勞動工作專業的尊重,與及在資歷架構上的認受。

公開大學在6月28公布改名都會大學後的新校徽。 (羅君豪攝)

冀工匠精神可推廣至各行各業

今次以這4個學位課程為先導,希望當局「以快打慢」,邊行邊試,不要琢磨到「完美」才大力推廣;香港企業需要應用型人才,是刻不容緩的事。整個國家的教育體系茲事體大,正好由香港先行先試,發揮一國兩制下本地獨特的優勢。另外,由自資院校開辦這些應用學位課程更能直接測試市場反應,成功與否由市場說了算。

以前我們謔稱茶樓伙記為「茶博士」,但願有一天工匠精神可以推廣至各行各業、各崗位,博士不一定要研究量子力學與宇宙觀,也可以是研究如何身體力行地把樹木打理得健康挺拔;把顧客照顧得無微不至;把老人家梳理得精神乾淨,讓他們有體面地走完人生最後一程。這些工作做得專業,似乎更能直接提升人類的生活質素。

「勞心者役人,勞力者役於人」這調調兒,應該改為「勞心勞力者,就是人上人」。

【經濟專欄】琪聞琪事梁賀琪 June Leung|精英匯集團主席

作者介紹﹕八十年代末畢業於香港大學文學院翻譯系。投身教育界超過1/4世紀。典型香港work-hard-play-hard一族。吃喝玩樂皆有要求,但不拘一格,法國菜也好、街頭小吃也好;欣賞歐洲名牌,也愛土產國貨;看Wuthering Heights看Netflix,亦愛《紅樓夢》。性格有點分裂,但矢志不渝做教育。

免責聲明﹕

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香港01的任何立場,香港01亦無法核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另外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