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羅兵咸:需制定策略吸引人才 稅務優勢減退應審視政策

撰文:陳芷晴
出版:更新:

新一屆特區政府將於10月19日發表首份《施政報告》,受新冠疫情、政治不穩以及其他經濟不明朗因素影響,香港經濟持續低迷,加上防疫措施限制,令部分人才及商機正流到其他競爭對手如新加坡。

羅兵咸永道指出,香港一直是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投資和經商目的地之一,政府需要制定一套明確的策略來吸引投資者、企業和人才來港,進一步加強競爭優勢。中國南部及香港地區稅務主管合夥人李尚義於記者會上補充,政府應透過融入大灣區和建立香港的人才配套,方能吸引、培育及留住人才。

他指出,為吸納更多投資者留在香港,不論在數碼化轉型、可持續發展以及人才配套等方面,均需審視現有政策並作出改革,在提供可持續金融產品,如綠色債券、EFT衍生工具及基建金融基金,提升公眾參與度,推動香港綠色金融發展,讓投資者看到香港長遠發展的潛力;又指香港居住成本高昂,住屋資助等軟性措施均能吸引人才留在本地發展。

至於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亦表示,全球130個國家及地區同意就全球稅制作出改革,向跨國企業徵收至少15%的企業稅,加上多國推出的減稅政策,有分析認為,措施或令香港一直享有的低稅優勢逐漸消退。

李尚義指出,相關政策削弱香港稅務優勢,政府應重新考慮現有稅務政策,是否能讓各方企業受惠,並審視其實用性及執行空間,以提高稅收優惠政策的有效性,及移除不必要的反避稅條件,他建議應盡快落實避免有關雙重徵稅的政策,令國內及國外投資者能校準確地評估跨境經濟服務的潛在稅收風險。

應考慮市值之外的上市審批條件

另外,不少企業因不符合香港上市要求而另覓市場,變相本地多元化資本市場發展有限,李尚義認為,公司申請上市時,當局不應單看其盈利表現,除了市值之外,還要視乎企業是否足以商業化,收入水平表現以及是否有專業投資者入股。

問及會否於下年再度派發消費券,該行表示,若香港經濟成功復甦後,將對消費券需求減退,仍需觀察第三、四季度之表現。

羅兵咸永道就《施政報告》提出六大建議,包括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打造亞洲可持續金融中心以支持 ESG 轉型、提高稅收制度的國際競爭力、建立香港的人才配套待遇、改進政策制定和效率,針對現有政策並作出調整,率先領頭促進各大中小企業進行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