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作者:楊華勇
香港中國企業協會2月14日在灣仔會展舉辦新春酒會,行政長官李家超致辭時感謝中企協會一直團結中資企業貢獻香港經濟,並在不同領域服務社會。在新一年,特區政府會繼續勇於改革、創新破局,鞏固香港穩定發展的良好態勢,並持續推動大灣區和北部都會區的發展,助力經濟增長。
中聯辦主任鄭雁雄在酒會致辭提出3大方向,包括中資企業要助力香港增強發展動能上展現更大擔當作為,希望中資企業用好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持續加大在港投入,不斷優化業務布局,積極參與北都建設,全力支持香港鞏固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建設國際創科中心,更好發揮香港內聯外通作用,支持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鄭雁雄希望中資企業在助力香港增強發展動能上,展現更大擔當作為,用好香港獨特優勢,持續加大在港投入,積極參與北都建設,支持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希望中國企業團結工商界,作為香港經濟發展的「同舟人」。
鄭雁雄表示,在助力香港維護和諧穩定上要展現更大擔當作為,希望中資企業繼續愛國愛港優良傳統,堅定支持行政長官及特區政府依法施政,堅持以港為家,紮根香港、貢獻香港,主動參與社會事務,切實承擔公共責任,全力回饋香港社會,在助力香港保障社會民生上要展現更大擔當作為,希望中資企業繼續在民生保障、創新轉型、造福市民等方面加大投入,積極參與公益慈善,關心關愛青年成長成才,用看得見、摸得著的優質產品服務,為市民帶來更多獲得感、幸福感。
香港中國企業協會會長王海民表示,過去一年,國家經濟持續回暖,香港在治理和發展上取得顯著進展,進一步強化了其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中企協會積極服務香港,加強兩地經貿合作,以實際行動支援「盛事經濟」,並助力基層市民與青年成長。
中資企業紮根香港逾百年,一直致力成為內地和香港之間的橋樑。香港中資企業在不斷發展、壯大自身實力的同時,在維護香港繁榮穩定、促進祖國內地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以及實施國家「走出去」戰略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貢獻。
中資企業一直是本港民生領域的重要參與者和推動者,根據國家發改委網站顯示,中資企業保障了供港90%的活豬牛、78%的食水、及42%的油氣,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在香港居民的日常生活中,長期以來,中資企業一直擔當香港市場鮮活冷凍食品主要供應者的角色。香港居民每天生活所需要的蔬菜、豬、牛、雞、魚、蛋等,95%以上是香港中資企業組織供應的。其中活牛、活羊的供應量是100%,豬的供應量佔99%,為了保証香港鮮活商品的供應,國內每天都從上海、武漢、鄭州開「三趟快車」,使香港居民能「優質、適量、均衡、應時」地吃上各種食品,香港的每家每戶幾乎都與中資企業結下了不解之緣。
在港中資金融機構是香港金融系統的重要支柱,憑著對內地市場的深厚瞭解,中資金融機構積極協助內地企業瞭解國際監管及市場環境,提供高效的融資及定價服務,加快內地企業來港上市的步伐。截至2023年11月底,在香港交易所證券市場的主機板及創業板(GEM)上市的內地公司數目,包括「H股公司」、「紅籌股公司」及「內地民營企業」達到1,439家,佔整體市價總值77.8%。內地企業赴港上市不僅壯大了香港資本市場,促進香港經濟快速發展,更進一步鞏固和提升了香港國家的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中資銀行的資產佔香港整體銀行業超過三分之一,中資保險公司佔2021年全港有效長期業務保費收入約五分之一,在港中資金融機構是可靠的「連通者」、「聯動者」和堅毅的「守護者」。去年母公司在海外或者內地的駐港公司有9960家,創歷史新高。其中2620家企業來自內地,佔比超過26%,是外來駐港公司最大的來源地,展現了中資企業的實力,也展現它們為香港經濟發展發揮的積極作用。
中資企業到香港發展,同時也帶來了內地的信息、需求、資源、成為連結內地市場的渠道,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香港的發展空間,豐富了香港的經濟內容,加速了香港的資本流動,促進了香港的經濟繁榮,使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貿易、航運、旅遊、商業中心的地位得到鞏固和加強。如今,人們已清楚地看到,隨著中資企業的發展,香港與內地的經濟聯繫更加密切了,香港經濟中的「中國因素」也進一步增大了。
香港是開放、多元、薈萃中西文化的大都會。在國家新時代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香港一直發揮獨特的連接平臺角色,為國家「引進來、走出去」。當中,在港中資企業和國企擔當著香港與內地之間在經貿、金融、科技發展等不同領域的橋樑,積極促進和貢獻香港和內地的高質量發展,在內地和香港優勢互補的情況下共同發展、互利共贏。
作者楊華勇是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常委、香港中華總商會副會長。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