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幣成功清零 美息急升 聯匯下港僅有兩大選擇|鄭昆侖

撰文:鄭昆侖
出版:更新:

過去幾週環球股市繼續波動。原因之一當然是美國加息志在必行, 而這亦導致投資者的取態大幅收斂。換句說話,利息成本抽升亦令投資風險上升,因此更多的投資者再度相信Cash is King。美元指數已見104.6的水平,亦是接近自2002年12月9日以來的高水平。至於虛擬貨幣(Cryptocurrencies),上週上演了部份穩定幣(Stable Coin)的大崩盤事件。

至於虛擬貨幣,上週上演了部份穩定幣(Stable Coin)的大崩盤事件。(路透社)

穩定幣不再「穩定」? Terra成功「清零」?

其中,Terra (LUNA)已挫至接近零的水平(約0.00005美元的水平),亦即成功地「價值清零」。在5月9日,Terra仍是處於60美元的水平。理論上每單位的穩定幣涉及1美元作為後盾。因此,Terra的價值明顯地跌穿1美元水平,亦等同該穩定幣成為一張「神獸卡」 (暗示︰一隻正在玩弄不文器官的猿)。

筆者並沒有興趣去理會Terra背後的原理「Black Box」。作為「去中心化 (De-centralization)」概念的交易工具,虛擬貨幣的「賣點」一直是遠離主要政府的監管。另外, 相關的交易平台某程度上是各自為政,亦欠奉中央結算機制。由於性質是去中心化,因此虛擬工具的投資者未必受到相關法律的保障。舉NFT為例,每個代幣(電子認證)代表一個獨特的數碼資料,亦代表藝術品、畫作、圖像等等。

NFT的持有人所享有的電子認證或憑證, 方便在平台交易。然而,假若有第三者拿取相關的畫作圖像作自用又或者是商業用途,那麼NFT的持有人似乎不會得到任何的版權保障。換個角度,在「中心化」的世界內,注冊商標是得到相關法律保障。舉例說,Disney旗下的Marvel系列的任何英雄人物(例如是Doctor Strange),任何想售賣相關產品或使用圖像的商戶必須要遵守版權法例、又或者是規則。

Terra的爆煲事件有可能只是個別事件。然而, 這亦指出買賣虛擬工具的投資者有可能面對很大的交易流動性問題(Liquidity)、交收對手風險(Counterparty Risk)以至系統風險(Systematic Risk)等等。

那當然,利息水平(包括債息)上升亦令美元走強。美元走強的另一個影響是導致了虛擬貨幣的貶值。即使是價格比較上不太波動的Bitcoin,已回落至29,480美元的水平。在2021年11月中,當時Bitcoin高見60,000美元至68,000美元的水平。

金管局總裁余偉文表示,金管局一直與人民銀行商討,通過「聯網」方式,使人民銀行的「金融科技創新監管工具」與香港金管局的「金融科技監管沙盒」對接。(資料圖片)

港美息差擴大,金管局如何保住「聯繫匯率」?

說到美國加息,亦不得不提及到港匯(美元/港元)已升至7.85的水平。匯價上升亦等同港元轉弱。

由於港美兩地息差拉闊,因此更多的人將資金從港元兌換至美元,亦導致美元轉強的情況。事實上,「好息」亦是人之常情。

最新的美國3個月期銀行同業拆息水平接近1.42%,亦明顯地高於香港的3個月期銀行同業拆息水平(0.83%)。

由於港匯一度升穿7.85的水平(即港元貶值),因此香港金管局(HKMA)在上週入市買入港元(沽出美元),以穩定聯繫匯率制度。

然而,由於現時的情況是美國銀行體系的息率正在上升,但是香港的銀行仍然維持作息政策。因此,兩地的息差問題未必容易得以解決。

鑑於歷史因素,金管局只不過是香港名義上的中央銀行,但是近似一個「無兵司令」的角色。至於香港的貨幣供應以及利率水平的話語權,事實上落在本地主要銀行身上(亦即匯豐、中銀香港、恒生等等)。

由於區內經濟形勢仍不太明朗, 而且樓市環境存在不細的風險,因此本地主要銀行未必太想跟隨美國加息。與上世紀80至90年代不同,今天的香港經貿活動與美國經濟的關係程度正在下降。事實上,中國人民銀行已經步入了減息週期。純以息口而言,「中降美升」的格局似乎是面前的情況。

不論是港府又或者是金管局,長期而言其實只有2個主要選擇。第一個方法便是為了維繫聯繫匯率制度而「迫令」本地銀行加息。若果不走這條路,另一條道路恐怕是要重新評估聯繫匯率制度的合適度了。

【財經專欄】「侖」理講價.鄭昆侖|善恆證券策略師

作者介紹:筆者 Albert 為特許財務分析師﹙CFA﹚,從事投資行業十多年,包括買方研究分析、獨立股評分析等工作。Albert的投資(投機)理念是尋找鮮為人知的宏觀以至行業趨勢,在人群未湧入前買入「優質資產」。